服务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14 09:55:31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2014年2月26号,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正式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现代学徒制作为将学校知识教育和企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正是通过校企联合在招生方式、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过程、双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深度融合,實现产教深度融合,有效地解决了各行业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以及由此带来人才的选、育、用、留等问题。

针对广东省建筑业转型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瓶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建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优化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相关标准、校企双导师“互聘共用”教学团队建设、校企联合制订学生(学徒)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高质量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努力为国家层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一、广东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建筑业规模持续增大,建筑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四。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核心技术攻关,设计、建造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广东建筑业在发展中亦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偏低,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合理的行业结构,是典型的“非集中竞争型市场”;二是产业管理方式比较粗放。长期以来,企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

当前,广东省正全力落实习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建筑业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面临可持续、信息化、工业化等方面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关键是对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提供一个为建筑行业人才素质提升的培养模式,以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唯一一所省属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是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指定的建筑业培训基地。学院招生专业30个,其中建筑类专业布局充分体现建筑产业发展需求,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全建筑生命周期,覆盖建筑全产业链,是我省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

为支撑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2014年起学院先后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5个建筑类主干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通过加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招工招生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学徒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以解决企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固化和提升办学成果,目前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现代学徒制相关论文10余篇,承担的现代学徒制省、部级课题6项,并于2017年9月成功获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立项。

三、探索与实践的具体做法

(一)优化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

依托广东建设职教集团平台,以“成本分担、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创新”为目标,完善集团章程和工作制度,发挥集团作为现代学徒制育人工作协调机构及内涵建设依托作用,探索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组建由政府、行业、院校和企业组成的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构建多方联动的现代学徒制运行平台,解决试点工作中机制不健全、协同创新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1.完善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平台

——集团运行机制建设。在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已有机制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集团理事会工作章程、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

——出台校企行合作育人相关激励政策。在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如何激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双主体育人工作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与措施基础上,通过行业发展需求及利益契合点为纽带,面向集团内部行业、企业、学院从资源共享、资金投入、成本分担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

——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设。针对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政校企行合作育人的统筹与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集团下设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的工作职能,构建政府、行业、学院和企业协同工作制度,形成基于职教集团平台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2.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办学协议

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作为推动职教集团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政策下,学院与相关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双方在育人过程合作方式与分工、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权益与责任,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招生及育人工作。

3.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建中天学院、广建斯维尔学院建设

为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更加精准地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在职教集团现有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基础上,学院选取建筑行业主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分别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建设公司成立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建中天学院、与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建斯维尔学院,形成校企共同体,在办学协议框架下制定学院章程,明确产权关系、权责利分配制度等,形成自我发展,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育人质量。

——实施企业与学校双重领导。成立特色学院建设领导及工作小组,由校企的主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特色学院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及保障。同时建设资金由企业和学院共同承担,双方指派人员管理特色学院各项工作,建立财务和日常管理、运行制度等。

——实行特色学院院长负责制。特色学院院长由企业人员担任,实行特色学院院长负责制,内部人事、财务等相对独立,教学副院长由学校人员担任,在院长安排下负责特色学院的教学、培训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特色学院的师资则在学校与企业内选拔与培养,承担现代学徒制的各项教学任务。

——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特色学院是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开展含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深入探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服務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二)校企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

联合合作企业成立招工招生小组,进一步完善招生招工制度,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章程。面向不同生源(中职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企业员工),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宣传、考核(含面试)、录取等招工招生工作。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份合同(或协议),明确学徒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确保学徒拥有知情权、保险、劳动报酬等权益;明确校企双主体责任及分工。

(三)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相关标准

根据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依据“能力核心、系统培养、岗位成才”的指导思想,研制适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以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科学规划学生(学徒)成长道路。

1.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集团“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工作职责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指导及参与现代学徒制各试点专业相关标准的研制,含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双导师标准、考核标准等。相关标准立足我省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还得到更广泛的集团成员单位的认同,以保证出台的标准具有地方行业标准的权威及适用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公信力。

2.校企联合开发教学内容及教材

依据各专业教学标准,以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校企联合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项目化课程改革是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信息收集、有产出的工作、成果展示和总结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校企双导师则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形成教材。

3.依据标准,实施“三双一体化”育人

依据校企共同制订的专业教学标准(含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进行学校授课、企业培训、企业任务训练、企业岗位培养等四种教学组织形式,由具有任职资格的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在考核上,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学生(学徒)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导师重点依据对学徒知识要求,采用面试、笔试或实操等考核方式,企业导师则重点依据对学徒岗位技术技能要求,采用岗位任务、岗位业绩进行考核,校企共同形成对学徒学业成绩的评价。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展课程总体设计及单元设计、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考核学徒,实现现代学徒制“双身份、双场所、双导师”、一体化育人内涵要求。

(四)校企双导师“互聘共用”教学团队建设

以校企“互聘共用”为原则,完善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制度,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导师标准和企业技术革新领军人才的标准,科学培育、使用和管理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1.制定校企双导师相关制度

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关键,需校企共同建立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学院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导师的标准、职责和待遇,同时明确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并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校企双导师开展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开发、专业建设的激励措施。

2.实施“双导师”的选拔

依据《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学校导师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在企业一线技术工作岗位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或累积接受一年以上的一线技术工作岗位锻炼,对企业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深刻的理解;在某一业务领域具有专长;具备熟练的沟通和指导技巧。

企业导师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接受高职学院为期一周以上的基本职教能力培训,具有在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的经历,有半年以上的教学或培训经历;具有较强的职教能力,对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学生对其课堂教学评价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3.加强“双导师”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分别选拔1名校级名师、1名企业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具体为:第一,学校导师须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每学年不少于3个月;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周时间进行职教能力培训;第二,与合作企业(或学校)共同主持完成1~2项应用性研究课题;第三,到国内外知名的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提升培训,并主持完成不少于1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带头人既要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又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的领军人物。

——全部专业导师的在岗培养。建立并严格执行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岗位备课制度,导师上课前必须下到企业岗位工作一线,收集岗位工作一线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实施案例或项目教学。原则上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备课,平均不得少于半天的岗位一线实践,每年累积的岗位工作实践不少于3个月。导师的岗位备课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和学校联合监督实施,岗位备课的考核、评价要与薪酬和奖金挂钩。来自企业的导师每学期到学校进行累积不少于3天的现代职业教育能力培训。

(五)校企联合制订学生(学徒)管理制度

校企联合构建与完善含学生(学徒)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保障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三方权益,实现现代学徒制规范化管理,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1.校企联合制订与完善《现代学徒制日常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

制度重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性文件以及学生(学徒)的学制(含弹性学制)、学分、选课、考核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规范以育人为目标的工作岗位学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校企联合制订与完善《学生(学徒)管理办法》

主要含对学生(学徒)在校和在企业的行为、品德、纪律等方面的管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的安排,学徒报酬发放;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的落实等。

3.校企实施现代学徒制“TPRF”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在前期开展教学过程与质量保证、评价关键监控点及核心指标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并实施“TPRF”(目标(Target)、过程(Process)、结果(Results)、反馈(Feedback))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体系主要包含:校企联合的现代学徒制目标与过程监控机制;以学校、企业、社会(第三方)参与的多元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四、今后现代学徒制工作着力点

随着国家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能力将更为凸显,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汲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理念、管理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针对企业准入标准、基于职教集团平台的现代学徒制探索、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国家政策建议等方面持续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院支撑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能力,努力为国家层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协同创新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030101009);2015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教集团平台的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5045) 。]

参考文献:

[1] 高志研.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6-11.

[2] 张志,赵鹏飞.服务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建筑类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2017(7):26-29.

[3] 刘青,吴昌雨,李云松.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职教通讯,2014(33):14-17.

[4] 張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45-49.

责任编辑陈春阳

推荐访问:学徒 建筑业 转型 探索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