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人为本到以城为本

时间:2022-06-11 13:1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展示并剖析了吴良镛先生的各大绿色建筑思想如: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理论、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学科。并将不同阶段的思想整理和关联,梳理其内在逻辑顺序,表达出吴先生整个绿色建筑思想的演变,并最终解释清晰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可持续的建筑设计观和城市规划观。

关键词:人居环境;因地制宜;绿色人居环境

在吴良镛的绿色建筑理论体系中,如今发展出来的各类新潮的建筑形式,各类先进的建筑技术,各类如雷贯耳绿色建筑派系都少有提及,而更多浮现出来的关键词是:人居、适应、因地制宜、文化可持续、绿色人居环境等字眼。而这也是吴氏绿色建筑思想最感动人的地方,这种建筑设计思想不仅是绿色建筑发展容易被忽略掉的一个部分,也让人们明白了一种,低技的、因地制宜、重视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绿色建筑发展思路,这是一种可靠而有益的思路。

一 从旧城改造倡议——文化复兴

吴良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情,在他看来,随意复杂历史符号无异于将传世字画当作“纸浆”,将商周铜器当作“废铜”来使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他就对城市建设缺乏地域特色的现象提出忠告:“城市不问大小、不分性质,一律规划大广场、大马路、一条街,甚至对作为地方标志和骄傲的文物建筑也不加爱护,不是随意拆毁就是在其近旁建造高楼;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地区差异减弱,城市的传统被抛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良镛曾经提出:“过分拥挤”。而从旧城的保护和改造,吴良镛的绿色建筑思想开始形成了。

二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明确独到的旧城改造手法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吴良镛在领导北京什刹海规划的研究时,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路。“有机更新”理论在1987年开始的北京菊儿胡同住宅工程中得到实践,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获得了联合国的“世界人居奖”。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北京菊儿胡同这个成功的案例”

北京菊儿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明称局儿胡同,是吴良镛有机更新理论的生动诠释。200多户居民居住在这条438米的胡同里。两条南北通道和东西开口,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和空间尺度在这里找到了熟悉的节奏,现代的建造和管理模式在这里得以发挥效用,古老的传统文化终于流传于钢筋混凝土的载体之上。菊儿胡同住宅改造是旧城更新实践的成功案例。吴良镛先生将其有机更新理论延展至城市,以北京菊儿胡同为实践基础,以人为本,以院为本,发展到以城为本。形成“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强调城市的新陈代谢,是一种逐渐的、连续的、自然的变化,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保持历史人文因素之外,还要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

三 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学的基础

在1999年6月国际建协签订的《北京宪章》中吴良镛先生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对城镇住区来说,将规划建设、新建筑设计、历史环境保护、一般建筑维修与改建、古旧建筑合理地重新使用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是广义建筑学的重要使命。同时,多层次的技术构建以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是21世纪新建筑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广义建筑学的题中之义。

四 新兴学科——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吴良镛不断的完善 “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在这一庞大的系统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其中包含的五个要素是:人、社会、自然、建筑、网络。这五个元素在各自学科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与其通过将每个学科集合在一起创造一种“超科学”,毋宁将每个学科与人居环境相联系的方面集中起来,并用一种跨学科的途径将它们结合。假以时日,这些元素将在人居环境科学内部通过自发的思想、方法和途径得以相互补充。透过吴良镛先生的绿色建筑思想后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第一、我们现在将一些高科技,高学识的绿色建筑技术普及开来或许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过程也会比较漫长。而我们要在建筑发展的矛盾中做好选择,坚定不移的以低技术、文化性、广泛性的绿色建筑思想来思考问题。第二、我们不能再盲目的最求西方建筑思想,不能丢失自我。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古国是一种幸运,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去回味和保护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第三、美学设计不能形式主义。建筑或、城市规划不能失去生活。很多建筑师掉在华丽的万花筒里无法自拔。我们应放宽对建筑的认识,以人为本,以城为本,关注到人、环境、社会。第四、建筑学是设计者、生产者、使用者所共同支撑的问题。缺少任何一方的付出,就没有真正的绿色建筑。吴良镛的梦想是构建一个绿色社会、可持续社会,建筑学应该成为构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能够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局部建筑研究改变社会,努力将人居环境建设更加有秩序、更绿色,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社会更和谐。这也是建筑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 . 世纪之交的凝思 ——— 建筑学的未来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良镛. 关于中国古建筑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J].建筑学报,1999.

推荐访问:为本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