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主导产业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目标预测

时间:2022-06-10 16:4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馟iK4^]v^n9ӟm5]}׭v^?o_]vZ计划实施方案》,该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是:粮食、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中药材、棉花、茧丝绸、茶叶、林特产品、其他产业等12个主导产业。考虑油料、棉花生产多是与粮食种植换茬生产,中药材生产区域集中且占用基本农田数量不大,林特产品以山林地生产为主,其他产业占用基本农田较少等因素,该省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分析目标确定为:谷物(粮食)、畜禽、渔业、蔬菜、水果业、茶叶、蚕桑等7大生产体系[3],该文节选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安徽省农业优势产业2020年和2030年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量及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3种类型的需求比例。

1.3条件设定以安徽省政府变更后的基本农田流转预测面积为新型职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基于粮食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与物价上涨持平或略高因素,以2013年不变价核定粮食生产经营状况;以实地调查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成本分析、收入分析为测算依据。

2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趋势

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统计数据[4]:2013年该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38.40万hm2,占家庭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3.40%(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达到414.40万hm2),比2012年提高7.70个百分点。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趋势来看,土地流转率将逐步与城镇化率逐步持平。2020年该省城镇化率预计接近60%,年均需提高1.73个百分点;土地流转率需年均增长3.80个百分点,接近2012年提高7.70个百分点的50.00%,土地流转处于加速期。203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70.00%,考虑到2020年安徽省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7 100万,继而进入拐点;加上该省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期限于2025年开始陆续到期,承包农户处于观望期,农民惜地愿望增加,土地流转率年均增长仅需1个百分点,土地流转逐年稳步小幅增长。由于安徽省变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其数量与该省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相差76.40万hm2,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数量与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直接相关,该研究以安徽省变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为基数进行测算。

3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

3.1安徽省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该文选定2015、2020、2030年为预测时间节点,通过对安徽省谷物生产体系的常规生产模式成本核算调查,以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为参照标的,以50亩(3.33 hm2)、100亩(6.67 hm2)、200亩(13.33 hm2)规模经营为单元,对照表1基本农田流转预测面积,根据阚言华[5]的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见表2。安徽省谷物生产模式以水旱作物轮作的稻—麦生产模式和旱地双茬的麦—玉米生产模式为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模型测算结果如下:双季作物产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不能低于50亩(3.33 hm2),三型比例≤1.0∶0.5∶0.5;100亩(6.67 hm2)规模经营内的三型比例≤1.0∶1.0∶1.0;200亩(13.33 hm2)规模经营内的三型比例≤1.0∶2.0∶2.0。超过200亩(13.33 hm2)时,生产经营者年收入超过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三型比例发生新变化,300亩(20.00 hm2)规模经营内的三型比例≤1.0∶2.2∶2.3;400亩(26.67 hm2)规模经营内的三型比例≤1.0∶3.0∶3.0;500亩(33.33 hm2)规模经营内的三型比例≤1.0∶3.7∶3.8。预测结果与相关调查结果相吻合。基本农田流转预测面积范围内不一定全部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也可能有部分土地种植大豆、红薯、马铃薯和油料、棉花等作物,瓜菜生产超过50亩规模的不多,相关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均超过或接近谷物生产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该因素仅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在不同产业的分布情况,对需求总量预测结果的影响甚微。预计到2030年,安徽省谷物规模生产经营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占总人口7 242万人(预测值)的比例为1.78%~2.80%(中间值2.14%),与发达国家目前谷物生产体系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相近。

3.2安徽省畜禽规模养殖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基于农业部2010年以来提倡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划分指标,为方便研究,该文将达到划分指标以上的养殖单元称为“规模养殖场(户)”,划分指标以下但能满足1个以上劳动力收入需求的养殖单元称为“次规模养殖户”。根据安徽省畜牧局2013年行业统计数据,在有关畜牧兽医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对该省畜禽规模养殖单元需求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进行分析预测。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兽药饲料市场监管,规范畜牧业投入品市场经营行为,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省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SP)《安徽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大力度,推行新型兽药连锁经营模式覆盖全省乡镇,兽药、饲料、畜牧设备用具等投入品由生产厂家直供或通过代理商连锁经营;屠宰加工、专业市场管理、畜禽运输、城镇终端销售等人员均属于第二、第三产业人员;乡镇以上畜牧兽医已经纳入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畜禽生产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人员仅限于村级动物防疫员、经纪人、技术服务人员等,按照每个乡镇、村需要3人测算,该省农村现有的乡镇(街道)、村居委,共需要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5.2万人左右;现有规模化养殖场(户)常年需要劳动力超过23.8万人;随着科技发展和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专业化生产经营需要小规模农户参与,“种植业+养殖业”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多,次规模养殖户的收入基本上是从业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从业者完成技术、资金积累后再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21.2万从业者基本上也是常年从事畜禽生产的劳动力。因此,该省畜禽年出栏数稳定在现有水平以上,通过不断提升科技推广应用和规模化养殖水平适度增加总量,常年需要专业从业者50万人左右,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6.1万人以上。

3.3安徽省渔业养殖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根据《201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安徽省2013年水产品总产量215.5万t,其中渔业养殖总产量183万t;全省淡水养殖面积570 384 hm2,其中:池塘209 643 hm2,湖泊202 095 hm2,水库93 792 hm2,河沟52 046 hm2,其他12 808 hm2。年末渔业户209 625 户,从业人员688 257人,其中:专业从业人员344 177人(捕捞人员64 933人、专业渔业养殖从业人员246 163人、其他33 081人),兼业人员264 235人;临时从业人员79 845人。渔民人均纯收入10 724.44元。

皖政办〔2013〕12号文件要求以江河湖泊捕捞业为生的渔民将逐步上岸居住生活,专业捕捞人员减少幅度较大;因水环境净化需要,饮用水源地管理更加严格,网箱、围网养殖面积和从业人员均会逐渐减少;由于基本农田保护更加严格,占用基本农田开挖精养鱼塘规模也会得到控制,稻田养殖规模可能会有所增长,2013年该省稻田养鱼86 426 hm2,通常情况下,稻田养鱼虾为谷物生产者兼业生产,该省渔业养殖专业从业人员总数将减少。皖政办〔2013〕35号文件规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水产养殖业规模经营面积100亩(6.67 hm2)。该省规模水产养殖户多以家庭经营为主,淡水养殖面积570 384 hm2,规模经营单元将超过8.6万个。根据当前渔业发展现状,养殖面积100亩(6.67 hm2)以上年纯收入20万元左右,可满足夫妻2人和3名以上其他从业人员充分就业和收入需求。考虑鱼药、饲料、渔具设备等投入品由生产厂家直供或通过代理商供应;水产品加工、运输、终端销售、专业市场管理等人员均属于第二、第三产业人员;乡镇以上渔业技术员已纳入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等因素,每个规模渔业养殖单元仅需要3个专业从业者。因此,安徽省渔业养殖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数26万人左右,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8.6万人以上。

3.4安徽省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主产区。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蔬菜总产量2 478 t,比上年增长3.9%,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12位,产量居全国第11位,是仅次于粮食、畜牧业的第3大支柱产业。2012年,该省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00.67 hm2,产量3 300万t,同比分别增长2.03%、6.45%,人均瓜菜占有量达到470 kg。蔬菜总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13.3%;蔬菜加工年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蔬菜年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720元来自蔬菜产业。安徽省十二五规划设定蔬菜发展目标达到3 500万t,该文以皖政办〔2013〕35号文件规定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作为测算经营规模依据。

3.4.1设施蔬菜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 安徽省设施蔬菜(含瓜果,以下简称瓜菜)面积应当超过500万亩(33.33 万hm2),才能满足菜篮子基本需求。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标准20亩(1.33 hm2)设施农业为测算单元,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夫妻两人充分就业和基本收入需求,还能满足1个专业技能型从业者收入需求和0.5个专业服务型从业者收入需求。依次推算1个经营单元,三型比例超过1∶2∶0.5。考虑终端销售需要的劳动力,纳入城镇第三产业,不计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范围。由此预测该省设施瓜菜需要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5万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不低于50万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2.5万人,总数应当超过82.5万人。考虑季节性用工数量较大,按照1个生产经营单元需要1个季节工计算需要25万人,其中部分人有可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该省设施瓜菜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数将达到107.5万人。

3.4.2露地瓜菜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安徽省露地瓜菜种植总面积(复种)常年稳定在66.67 万hm2,考虑市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根据调查和已有数据,露地瓜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0亩(13.33 hm2)的种植标准可折合成100亩(6.67 hm2)农田,瓜菜年均生产收入超过3万元/ hm2,可以满足夫妻两人充分就业和收入需求,但至少需要5个以上的常年帮工和季节帮工,社会化服务收入可以满足2个以上社会服务人员收入需求,三型比例达到1∶6∶2。由此预测该省露地瓜菜需要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5万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30万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万人,露天瓜蔬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数不低于45万人。

3.4.3需求总数。该省瓜菜占用耕地面积约为66.67 万hm2(复种面积),考虑到谷物生产流转面积,土地流转率达到70%时,谷物规模生产经营外的基本农田面积仍有147.22 万hm2,能满足其他农业生产用地需求,可以不考虑谷物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调减。因此,该省瓜菜生产经营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低于150万人。

3.5安徽省水果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水果是安徽省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水果产业是该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安徽省水果(不含草莓)种植面积10.71 万hm2,总产量235.7万t,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05年增产84万t,增长64.4%。目前,该省主栽树种有梨、苹果、桃、葡萄、柿等。其中梨种植面积3.81 万hm2、产量96.6万t;苹果种植面积0.94 万hm2、产量40.7万t;桃种植面积2.41 万hm2、产量43万t;葡萄种植面积0.94 万hm2、产量26.1万t;柿种植面积0.58万hm2、产量13万t。根据《安徽省水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该省果树总面积稳定在10.67 万hm2,总产量达220万t。

水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优质水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如人工授粉、套袋、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根据宿州市农广校调查结果:露天水果(苹果、梨、桃等)种植管理夫妻两人最好在1 hm2左右,产量37 500 kg/ hm2,平均纯收入67 500~112 500元/ hm2。按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水果生产达到100亩(6.67 hm2)的种植标准测算,每100亩需要13个劳动力,该省水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20万人左右,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6万人以上,季节性用工量较大。

3.6安徽省茶叶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安徽省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优越、物产丰富、茶类齐全,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茶叶是传统经济作物和重要出口农产品,也是该省山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茶叶经济,对振兴农村经济、增加茶农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茶区面广,涉茶人口众多,产销呈良性发展。该省现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茶园面积超过12 万hm2,涉茶农业人员300余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但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劳动力实际从业时间集中在3个月以内,茶区多数在山区,以茶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从业者,需要与错开茶叶生产季节关联产业结合,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收入需求,茶产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容易确定,其他两型职业农民数量难以预测。按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茶叶生产达到100亩(6.67 hm2)的种植标准测算,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总数仅需1.8万人,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调查表明,茶叶生产以夫妻两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规模经营优质茶园面积宜在0. 67 hm2左右,生产时间为2~3个月,生产方式以鲜叶交付茶厂代加工、支付加工费为主;均产干茶3 000 kg/hm2,家庭生产总量约2 000 kg,按2014年均价14元/kg计算,毛收入2.8万元;除去干茶成本物耗3.0 元/kg(含交通费、代加工费)、茶园管理、肥料、农药等物耗3 000元/ hm2,户均纯收入2万元。由于茶区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家庭经营为多元结构,无单一产品专营,除小规模粮油生产外,还有蚕桑、茶叶、水果、坚果、菊花、竹笋等产业,每个家庭经营户根据自身条件大多会选择2~3个产业综合经营,家庭总收入在4~5万元居多。按现有家庭生产经营状况测算,该省茶叶生产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至少18万人。由于采茶时间集中,用工量大,在现有茶叶生产季节性短工现象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将更加突出,需要提前谋划,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3.7安徽省蚕桑生产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安徽省作为我国桑蚕茧主产区之一,发展茧丝绸具有气候地理优势,茧丝绸也是该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大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该省桑园面积5.33 万hm2,位居全国第7位;生产蚕茧3.1万t,位居全国第7位;生产白厂丝6 437 t,位居全国第6位;生产丝织品4 000万m;真丝绸商品出口总值2 224.28万美元,位居全国第11位。茧丝绸行业总产值46亿元,行业实现利税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带动农户4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的农户收入达2 600元。该省蚕桑生产以规模化、基地化建设为调整方向,生产区域逐步向基地型县区集中,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2010年,该省蚕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到146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4个),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在规模化、基地化生产区域内蚕桑产业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的需求,需要加大教育力度培养生产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调查表明,蚕桑生产以夫妻两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规模经营优质桑园面积宜在0.33 hm2左右,最佳养蚕张数15~20张(其中春季8张、夏季2张左右、秋季4张、初冬4张),户均收入3.5万元左右,不能满足夫妻两人充分就业和收入需求。若以桑蚕业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且能满足夫妻两人充分就业和收入需求,按现有家庭生产经营状况测算,蚕桑生产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的总数不超过16万人。

3.8安徽省2030年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量预测根据“3.1”~“3.7”预测数据,安徽省2030年主导产业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总量为409万人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性职业农民76万人以上,分别占预测总人口7 242万人的5.7%、1.1%,总量略高于发达国家当前占比水平。如考虑仍有其他农户从事家庭经营和中药材、林特产品等产业生产,预计在500万人左右,实际比2013年年末该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 469.7万人减少5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减少30万人左右,不足2013年该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实际减少61.5万人的一半。

4结语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从业人员。国务院已经作出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概念将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农民”将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如何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四化同步”目标,就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国家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事关“三农”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咨询组.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大问题课题研究报告[R].2013-05-24.

[2] 王守聪.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制度变革[N].农民日报,2013-06-19.

[3] 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报告[R].2015-12-10.

[4] 安徽省农委经管总站.2013年全省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分析汇编[M].安徽省农委经管总站,2014.

[5] 阚言华.我国大陆地区谷物生产体系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数量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6):100-107.

推荐访问:安徽省 主导产业 数量 需求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