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10 11: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埋伏阻生牙患儿(设为观察组),采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并选取同期的200例埋伏阻生牙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外科导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2.5%,观察组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二次手术率为13.0%,观察组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正畸牵引; 矫治; 儿童埋伏阻生牙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139-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6.073

埋伏牙也称未萌牙,多见于儿童上颌前牙。据临床调查显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发生率达2%以上[1]。前牙为牙列中排列中线,直接关系人们的面型协调性、撕裂功能以及面貌美观度等。因此,如何有效地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对促进患儿面部容貌、口腔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临床医师探讨的主要问题。埋伏牙形式复杂,为临床治疗和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近来临床研究发现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具有良好的效果[2],因此,为了探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童埋伏阻生牙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采用外科导萌治疗,男102例,女98例,年龄5~11岁,平均(6.7±1.3)岁;52例为萌出道异常,48例为间隙不足,46例为易位牙,54例为多生牙。观察组200例,采用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男101例,女99例,年龄5~11岁,平均(6.6±0.7)岁;58例为萌出道异常,42例为间隙不足,52例为易位牙,48例为多生牙。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术前正畸治疗,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术前正畸2~3个月,整平、排齐牙弓,开拓间隙,在牙弓上将埋伏牙间隙留置,要充分保持埋伏牙能够进入牙弓,然后行手术治疗,进行患牙定位,利用口腔颌面部曲面断层扫描和牙片,根据埋伏牙牙冠位置,选择唇侧或腭侧手术入路,在牙槽嵴顶作弧形切口,向上翻开粘骨膜瓣,达埋伏牙高度,将骨及部分囊壁去除,并使埋伏牙牙冠充分暴露,为患儿充分止血,粘带结扎丝的托槽,将创面关闭,根据埋伏牙所承受的牵引需要,从合适的粘骨瓣位置空出结扎丝,牵引导萌。根据埋伏牙阻生方向以及邻牙关系,行正畸牵引治疗,牵引力约为60 g,术后正畸治疗3~6个月,待出龈后,将托槽更换,并将牙更排齐。须注意的是牵引过程中要把握力度和方向,避免邻牙受到损伤。

1.2.2 对照组 单纯行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将腭侧、唇侧切开,凿除埋伏牙表面骨质,充分暴露牙冠,按照手术前设计方向去除埋伏牙萌出阻力,然后行局部压迫止血,于牙冠上粘结带有0.2 mm结扎钢丝的舌侧扣,将切口缝合,结扎钢丝游离端由萌出道牵引并固定在主弓丝上。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成功率和二次手术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成功:患者埋伏牙已经同,活髓,无明显松动,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拳头上良好;治疗无效:患者埋伏牙出现轻度松动、牙列紊乱、牙髓坏死、牙龈肿胀[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46例牙列紊乱,4例牙髓坏死和5例牙龈肿胀,治疗成功率为72.5%(145/200),观察组2例牙髓坏死,3例牙龈肿胀,治疗成功率为97.5%(195/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二次手术率比较

对照组26例患儿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率为13.0%,观察组3例患儿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埋伏牙为牙齿发育异常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埋伏牙埋伏阻生原因之多,如牙弓间隙不足、乳牙滞留、乳牙早失或者是牙根发育畸形、乳前牙外伤、牙龈纤维性增生、牙胚位置异常、唇腭裂、全身性疾病等,多见于儿童上颌前牙。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儿占正常人群的1%以上[4]。埋伏牙对人们的面型协调、面貌美观度、撕裂功能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对患儿的面部容貌、口腔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改善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就成这临床医师探讨的主要问题。埋伏牙形式复杂,为临床治疗和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以往临床多采用为患者行局部麻醉将埋伏牙拔出,并对其进行修复,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患儿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而且治疗周期长,需要患儿承受较大的痛苦,随着现代临床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升,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在儿童埋伏阻生牙治疗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多数的埋伏牙均被保留,并且得到有效治疗,恢复正常。埋伏牙阻生的发病原因复杂,患儿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会可能发病,因此,在治疗埋伏牙时,需要对患儿发育进行全面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治疗。

关于埋伏牙传统临床认为,只需要去除萌出的软硬组织,便可自行萌出,但是若埋伏牙若缺乏必要处理,并不能萌出到位,因此,正畸牵引治疗是就显得尤为重要[5]。如本组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46例牙列紊乱,4例牙髓坏死和5例牙龈肿胀,治疗成功率为72.5%,观察组2例牙髓坏死,3例牙龈肿胀,治疗成功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的有效性,这也与诸多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6]。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导萌术的应用能够充分暴露埋伏牙牙冠,且牙槽嵴顶作弧形切口,有利于埋伏牙萌出道阻力的清除,并在治疗中,通过外固定正畸技术,拓展间隙,为埋伏牙提供萌出合适牵引力并引导正确萌出方向,避免边缘骨丧失,附着龈发生充血等症状。但是,在正畸治疗时,要保证牵引力不可以过大,以30~60 g为宜,否则牙髓组织可能会由于受到刺激而导致牙周炎症、牙龈退缩等并发症。适当牵引力的提供可有效刺激根周骨组织增生,进而利于牙齿萌出与牙根部继续发育,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26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比例为13.0%,观察组3例患儿行二次手术,比例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牙根短小弯曲先确定,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釉质发育不全、牙冠形态发育不规则等情况,无法保留埋伏牙的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择期拔除,并给予修复治疗,同时,要求并发囊肿埋伏牙应在手术时将囊肿一并摘除,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痛苦。术前正畸的目的除了排齐牙列,以消除颌干扰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埋伏牙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借用持久的矫治力,促进患儿牙体整体移动,使牙根、牙冠均得到较好的治疗,同时,可以避免重力所导致的根吸收问题。术前正畸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儿的手术方式以及最终治疗效果,因此,术前正畸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术后的正畸则是通过微力原则,给予牙齿适当加力,以避免埋伏阻生牙的咬合干扰可能造成的牙合创作,因此,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治疗[7-8]。

总而言之,患儿就诊时,其埋伏阻生牙大多数牙根已经发育完成,因此多不能够自行的萌出,如果不进行处理,则可能导致其相邻牙相互拥挤以及拥错和牙根的吸收。患儿前牙的埋伏阻生如果不能够萌出到其正常的牙位,则可以造成患儿牙列的畸形;而埋伏阻生牙也可能压迫其邻近牙的牙根导致牙根吸收;虽仅少数患儿能够形成含牙的囊肿,进而造成其颌骨的破坏。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能够有效地清除埋伏萌出道阻力,减少二次手术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创伤小,并且较易牵引到位,同时牙周附着均良好,经前方牵引后,整体移动患儿前牙向前,从而获得充足间隙,不但能够明显的改善了患儿其反牙合关系,是一种理想的矫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文丹,刘英志,古育娣,等.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3.

[2]张军.阻生牙小切口拔除术8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67-68.

[3]陈建华,邓锦娣,陈妙玲,等.阻生牙拔除术后应用胶原蛋白海绵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145-146.

[4]郎嘉兴,韩波.低剂量CT扫描对儿童上颌骨埋伏阻生牙图像质量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91-92.

[5]张军梅,马洪,陈虹羽,等.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37颗报道[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3):276-277.

[6]黄爱萍,张海星,佟丽娟,等.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137例[J].解剖与临床,2005,10(1):62-63.

[7] Bhullar R S,Dhawan A,Bhullar K,et al.Giant submandibular gland duct sialolith mimicking an impacted canine tooth[J].Natl J Maxillofac Surg,2015,6(1):89-92.

[8] Derin S,Sahan M,Cullu N,et al.Large Dentigerous Cyst of the Maxillary Sinus and Absence of Impacted Tooth[J].J Craniofac Surg,2015,26(7):2227-2228.

(收稿日期:2016-02-17)

推荐访问:阻生牙 矫治 埋伏 牵引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