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藏当代音乐事业的发展特征

时间:2022-06-10 09:0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以1950年迄今为止西藏音乐事业中的翔实资料为研究基础,围绕西藏当代音乐事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对西藏当代音乐发展中出现的音乐专门机构的设立、人才的培养、现代音乐教育的创办、外来音乐文化的吸收、专业音乐创作、藏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理论探讨,从而揭示出西藏当代音乐事业的基本发展特征。

[关键词] 西藏;当代音乐事业;发展状况;特征

[中图分类号] J69“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7)03-0081-10

西藏当代音乐,就其时间而言,应从1950年算起。(注:此处所言定义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参照了《当代中国的西藏》[M]一书中“当代”一词所含内容;二是参照了刘志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西藏文艺》这一标题。)因为,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年10月,解放昌都。此间,在部队中产生了用藏族音乐语言创作的《藏胞歌唱解放军》等歌曲,开始播下了西藏当代音乐的种子。就其内容而言,包括音乐专门机构的设立、音乐人才的培养、现代音乐教育的创办、外来音乐文化的吸收、传统音乐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音乐的服务对象上发生的变化、专业音乐创作、藏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理论研究、国内外音乐交流以及群众音乐活动等。纵观西藏音乐发展史,当代西藏音乐的发展只有50多年的历史,同几千年的西藏传统音乐相比,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由于西藏当代音乐是在社会主义形式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无论从它的发展速度、规模上讲,还是从它的发展特色上讲,与几千年的传统音乐相比有着质的飞跃,它代表着西藏音乐的一个新纪元,标志着西藏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本文试从10个方面对西藏当代音乐事业的发展作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阐述。

一、设立音乐专门机构

1、管理机构 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西藏工委下辖的文工队和各地区分工委下辖的文工队,是在工委、分工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当时的宣传部就成为西藏当代音乐发展史上的最早的管理机构。随着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贯彻执行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的成立,1956年自治区筹委会文教处正式建立,其职责是管理西藏的文化教育事业,并使之发展。从此,西藏开始有了文艺的专门管理机构,从而使西藏当代音乐的发展开始有了组织保证。1959年后,在拉萨及各地区先后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文教卫生处,处里设有文化科,文化科负责管理文艺事业。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文教厅。随后,在西藏的各地市、县等行政部门相继建立了文教局、文化科等专门管理机构。至此,西藏已初步形成全区范围内的文艺管理体系。

1976年1月,西藏自治区文教局分开,文化、教育各自成立独立建制。随后,各地市、县的原文教局也相继分开,成立文化局,为文艺事业的管理争得自主权和主动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作为文艺管理部门的配角,群艺馆、文联、文化馆等新的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藏相继成立,并扩展到全区各地市、县。如:1975年底西藏自治区群艺馆成立,1981年底西藏自治区文联成立,随后各地市文联相继成立。到目前,已全面形成全区范围内的文艺管理体系。

2、表演机构 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出于当时政治宣传等工作的需要,凡在西藏工委、分工委所在地都建有文工团(队),如:西藏工委文工团(亦称达赖文工团)、日喀则文工队 (亦称班禅文工队)、昌都文工队等。当时,这些文工团(队)的规模很小,一般都由十几人或几十人组成,其成员大多数为部队转业下来的汉族文艺工作者和部分当地民间艺人,排练设施及道具、服装、乐器都很简陋,节目也均属于小型。对此,如果按现在的标准去衡量,或多或少表现出业余性或不规范性。然而,这些表演团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均受到工委与分工委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因此,它们在西藏当代音乐发展史上已成为最早的表演机构。随着“17条协议”的深入贯彻执行,1958年8月西藏歌舞团正式成立,它是在原工委、分工委下辖各文工团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当时西藏各族各界文艺人才的一次优化组合,也是西藏自治区文艺事业真正向专业化道路上迈进的开始。西藏歌舞团的成立,为西藏自治区专业表演团体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当代音乐事业的发展。

此后,在西藏自治区、各地市相继建立了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960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成立,1965年拉萨市文化工作队和山南地区文化工作队成立,1966年阿里地区文工团成立,1971年日喀则地区文工团成立,1972年昌都和那曲地区文工团成立,1979年林芝地区文工团成立。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建立的同时,从70年代以来在全区范围内还组建了一批业余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如:1972年堆龙德庆县文艺宣传队成立,1982年乃东县文艺宣传队成立,等等。目前,西藏已建有10个专业文艺团体(其中区直3个、各地市7个)和17个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以及160余个民间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队。

3、研究机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艺术学科重点科研项目集成工作的开始,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1983年初在区文化厅下属组建了艺术研究室。1986年召开的全区第一届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上成立了全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领导小组,并把艺术研究室更名为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从区级建制提升到县级建制,兼负全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办公室职能。此后,又在全区各地市相继组建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并展开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民族民间艺术遗产的工作。随着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属的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的成立,2001年成立了西藏大学艺术研究所(校级)。

二、培养音乐专门人才

众所周知,旧西藏只有一支官方组织的宫廷乐舞“嘎尔巴”队,其人数不多,乐队人员就更少;另有民间组织的“囊玛基度”和各地方的藏戏队,属于自发性的群众组织,其中的乐手、歌手均属民间艺人,谈不上现代意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然而,随着当代音乐专门机构的组建,党和政府大力加强了音乐专门人才的培养。早在十八军部队进藏途中,一路上吸收了包括白登朗杰、彭青、格桑达杰在内的一批藏族音乐爱好者,并于上世纪50年代末将他们送往北京、上海等地学习音乐专业。在和平解放初期建立的西藏工委、分工委所在地文工团(队)中,相继吸收了一批当地民间艺人和新学员进行培养。1954年赴内地巡回演出的大多数演员,经国家民委的安排留在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单位学习文化知识,接受专业训练。1957—1958年当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在西安成立之后,其演员就留在咸阳西藏公学,一边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一边准备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节目。1956—1965年期间,先后选送包括才旦卓玛在内的零星学员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习音乐专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随着各地市专业艺术团体的组建,西藏各艺术团体相继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成都、广州、西安等地艺术(音乐)院校选派大批学员学习音乐专业,使西藏音乐工作者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加强。

西藏的文艺管理部门和各艺术团体,在高度重视学员送往内地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在本地区和本部门在岗的培养。如,当今在西藏自治区作曲界较为活跃的洛泽、索玛尼、达瓦等,在声乐界较有名望的拉萨市民族艺术团的达珍、原那曲地区艺术团的索朗旺姆等均属于在岗学习提高而成才的。1975年西藏师范学院文体系的建立和1980年自治区艺术学校的建立,为全区艺术教育及专业艺术团体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而使得西藏自治区音乐师资的培养逐趋自给自足化。根据笔者统计,截至2003年5月1日,西藏共有专业音乐工作者489人,其中乐队演奏员210人,专业歌手61人,专业作曲26人,音乐师资183人,指挥2人,音乐编辑3人,音乐集成4人,这与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相比(12人)增长了40倍。

推荐访问:西藏 当代 特征 事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