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6-09 10:4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专业方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配套的课程体系、多方位的教学评价、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的建设与管理来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学做一体 双师型

一、前言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以我系验收省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和创建国家级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契机,分析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及管理的做法。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教学做一体化”新模式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重构了教学模式,该模式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同时采取分散与短期集中强化一项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理论知识的学习采取分散教学形式,便于教学的组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训则采用集中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短期技术培训方式引入高职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将工作实际经验、产学研成果设计成教学案例,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考试采取反映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淡化理论考试,增加职业素养考核,强化实践技能考核,考核标准按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制定。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两个过程。

1、强化专业方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一矛盾,我院设立了以下几个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通过设立专门化方向,可完成有针对性的就业前培训。当然,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另行设置其他专门化方向。

专业方向确定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避免重复。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四,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根据上述框架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和专门化模块课程两部分构成:

(1)综合化系列课程有:《机械零件的识图与测绘》,原机械制图内容,增加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内容,融入公差与配合部分,使学生将制图、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融为一体;《机械基础》,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内容,培养机械工程方面的初步知识和能力;《控制工程基础》,包含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器控制PLC、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内容,使机械中常用的电、液、气控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完成机械控制方面初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机械零件的普通加工》,包含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和机床夹具等内容,将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完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初步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机械CAD/CAM应用》,包含Pro/E三维造型基础及参数设计、创建装配图及二维工程图。三维曲面造型、图形编辑、三维刀具路径以及CAM加工的方法,完成创建二维、三维实体造型、刀具路径以及CAM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车床刀具、铣床刀具、夹具选择和使用方法,数控车、数控铣削工艺设计方法,初步具有制订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车、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和分析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专门化模块课程,该模块主要根据设立的几个专门化方向,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当地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一般在毕业实习前和毕业实习时完成。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培训,为就业做准备,必须突出实践性与综合性。按性质不同分以下三类:开发设计型、制造加工型和设计制造综合型。为使学生较全面地把握知识和技能,应以设计制造综合型为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完成职业岗位完整、典型的工作任务所含盖的知识与能力、工作过程知识的总和,由不同类别的课程组成。它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而是根据典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来构建课程体系界定课程内容的。

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认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并挖掘出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图1是我系《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工作与学习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图。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但对单项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行动进行分析,而且从完整的职业行动领域上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完整的职业行动领域包含着一个完整的职业行动进程结构,职业工作任务完整的进程结构包含对具体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在表述职业工作任务时,通过强调工作联系能使我们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客观知识以外,也考虑工作过程知识。具体课程开发过程如表2所示(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为例)。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管理

为了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对实施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等。

1、必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课程已经基本脱离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联系企业实际,如何将企业生产工艺转化为学校课程,目前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所以学校要因地制宜编写适应本校需求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2、必须建立适合课程的完善的教学评价

考核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模拟测试、项目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交流、直接观察、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和能力,减少纯理论性试卷考试。从学生的智商、情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我系通过以下途径来保证双师型教师有序培养和健康成长:

(1)每年派青年教师参加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教师赴加拿大、德国等培训;

(2)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机电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3)依托江苏省(张家港市)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选派部分教师轮流进入光机电服务中心作为专职、兼职研发人员;

(4)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

4、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建设

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载体,把课堂搬到工厂,把工厂搬到学校,实现校企合作组合新模式。

五、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的新思想新方法。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和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一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这一集教学、训练和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具体地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车间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授”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高职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张瑞丽.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2007.□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课程教学 核心 实施 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