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时间:2022-06-06 08:5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存在的问题,在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调整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德育工作队伍全员接受培训,进公寓、进创业基地做帮扶指导工作;依托德育途径,大力实施创业教育;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德育动力;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7-0124-02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在运行机制上未能为创业教育构建有效的体制平台

目前,高校德育的运作机制,是在党委统一部署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团委、学生工作部以及各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个运行机制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校德育工作体制本身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不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如在高校德育管理中普遍存在领导机制“两张皮”的现象,即党委、支部抓育人,学校行政抓教书,由于两者协调不好,严重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部分高校领导对当前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领导不能深入基层,或对此不闻不问,这就导致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的编写、课程设置、创业实践的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使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保证和整体规则,从而无法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

2.创业教育与德育分离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把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德育分离,单就大学生创业谈创业教育,或者单就大学生德育谈大学生创业的德育。单就创业谈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大学生创业道德、创业理想、创业价值目标、创业品质等的培养。单就大学生德育谈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德育的教育模式,说到底是脱离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德育,这样的教育成了空洞的说理教育和教条,缺乏信服力。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这些高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不同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一般的德育,它涵盖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道德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是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是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这种德育模式,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德育的有机结合。

3.创业教育中渗透的德育方法比较单一

不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方法复制德育中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方法。这种德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社会实践,使学生德育缺乏实效,也磨灭了学生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创业激情。同时,在教育评价方法上比较单一,对于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不注重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产生的精神价值。原因首先是学校的传统教育注意传承而忽略革新,重视新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和创业能力等的培养。其次是各高校把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创业技能的教育,不注重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把目光仅仅定位在学生技能训练上,而不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业观念、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等。

4.创业教育中的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不高

创业教育中部分德育工作者忽视当代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地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德育视野范围中的新课题加以研究,在德育实践中也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知识都还有待提高和丰富。原因是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德育教师,主要来自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部门,还加上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教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在主观上,存在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和理念上的不足,在客观上,由于德育工作者工作量大,头绪多,忙于日常事务工作,难以在时间和精力上保证创业教育的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也很少能有机会参加有关创业、创新方面的培训和进修,影响了整体创业素质的提高。

5.对创业教育中的德育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

当前,高职院校就学生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育方法、教育机制、教育制度、教育保障、教育内容等知识系统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创业理想、创业品质、思想认知等技能和方法还缺乏内在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高校、科研机构对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探讨

1.调整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在德育中实施创业教育,首先就要调整德育目标,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纳入学生德育的目标体系。创业素质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内容。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创业精神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诚信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创业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始终与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德育中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活动中引入创业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品质是指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之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德育工作队伍全员接受培训,进公寓、进创业基地做帮扶指导工作

高校可以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德育工作者外出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等,以培养和形成创业教育的工作骨干。同时,应成立校级创业教育研究室(中心),经常开展教研活动,鼓励相关人员开展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要优化创业师资队伍结构,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要合理搭配,要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作为学生创业的智囊团,提供智力支持。德育工作者、辅导员定期到学生寝室、学生创业基地了解学生的创业想法、创业要求及创业实施的情况,及时地排除学生的顾虑,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宽松、积极的创业氛围。

3.依托德育途径,大力实施创业教育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贯穿创业教育。以创业型人才为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的学科使命。要以“创业教育”为主题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有机地穿插创业教育的内容。比如,通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三种理论既具有思想上的继承性,又具有实践上的继承性。毛泽东时代开创的革命事业、邓小平时代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以及如今正在开创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是一脉相承的,都离不开“创业”二字。

(2)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创业教育。要将创业教育安排到班主任、辅导员每天的教学和辅导工作中去,安排到定期开展的党团活动中去,通过制度化、日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学生灌输创业教育内容,为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舞台,应尽可能地突出创业教育的主题。相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包括有机结合和专题活动两种情况。所谓有机结合,就是在原有的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中,尽可能地将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并实施。所谓专题活动,就是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专门设置的、主题明确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竞赛等。

(4)在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社会实践是创业实践活动类型的最高层次,其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全面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实践,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创业的切身感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在一步步的成功中坚定对自己目标的信心,从而不断巩固其人生理想和信念,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4.发挥创业教育主体的作用,增强德育的动力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一定要内化为主体自身心中的稳定因素,才有可能促进自身创业素质的形成。创业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调动主体在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自理、自信、自强、自律,打好创业的基础。

5.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长效机制

明确创业教育的德育功能,把创业教育纳入德育内容之中,使创业教育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分外之事”变成“名正言顺之事”。要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要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从德育测评、学分制管理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根本上的重视,而不只是表彰激励创业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要不断探索创业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春医学,2008(2).

[2]王春华.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邹斌.论高校德育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中的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5]蒋雅琴.创业教育——高校德育的新视角[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6]卢新文.谈大学生德育中创业教育的实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傅文第〕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创业 高职院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