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时间:2022-06-05 19:5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计划制订、资料搜集、调查方法,研究报告准备和撰写(Veal,1992)5。

而《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也在1988年第1期推出了旅游研究方法专辑。至此,不同学科背景的参与、多元化、综合化的旅游研究方法轮廓基本成形。近年来的一个大趋势是实证研究特别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主的研究比重稳定在40%左右,而采用演绎法构造模型进行规律化阐释的研究比重大致在30%,其余研究包括使用描述性和概念性方法的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50%降到了不到30%。然而也要看到,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旅游研究纪事》现任主编John Tribe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连续发表了几篇具有浓郁哲学面向的论文6⑦⑧以后,旅游研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容忽视,那些关注旅游现象当中的人文、精神议题的研究及其相应的概念性研究(conceptual research)方法依然受到广泛的尊敬和重视。

2.方法论

方法论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根本问题,也是传统学科所关心的基础问题。旅游现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割舍不开的紧密联系,因此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多学科中汲取营养是旅游研究者一直秉持的实事求是的立场。以下按照德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哈贝马斯的划分,对旅游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做扼要说明,其中将会涉及曾经为旅游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不同学科学者们的成果。

(1)经验-分析方法论

这一方法论以逻辑实证主义(或简称“实证主义”)为主流,主要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在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中也有一定应用。此外,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反思改造后,出现有后实证主义或批判的实证主义,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后两者应该归属于规范-批判的方法论。

(2)历史-解释方法论

这一方法论包含的分支比较庞杂,包括了历史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人文主义、解释学、社会建构主义等多个方面。历史-解释方法论最初的出现,反映了旅游研究者对于经验-分析方法论中出现的一些较为武断的本体论假设的不满,即通常将人及其心理、行为和人的社会群聚现象及其后果假定为一种纯粹客观事实的呈现,特别是将人的意识与行为理解为一种“本体”与“表征”的关系,含有强烈的有关人是“机械”(行为是有规律的、可预测的)或人是“计算机”(能够对命令做出反馈且一定的命令就有一定的反馈)的隐喻性预设。在历史-解释方法论指导之下的旅游研究展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经验-分析方法论的做法,从所关注的议题、所采用的材料、具体展开分析的方式到论文表述的方式都是如此。这一方法论主要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的旅游研究中得到应用。

(3)规范-批判方法论

规范-批判方法论亦包含多个分支,如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这些研究多数采用批判的视角,对旅游现象中暴露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些研究所反映出的是,旅游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单纯的一个产业,规范-批判方法的研究者已经尝试通过对旅游现象的分析来重新认识社会,或揭露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或指出这些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这就使得旅游研究本身跳出了狭隘的产业经济领域,而能够助益于社会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发展。

3.具体方法

旅游的研究方法和范围跨越了多个人文社会科学,甚至由于人类社会性的旅游活动还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在旅游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这里主要概括的还是来自人文社会科学所常用的一般操作方法:

这些方法本身已经基本成为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识,因此也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和说明,只需强调一点:在不同的具体方法背后,反映着研究者对于旅游现象的本体论判断上的差异,因而也反映了在方法论立场上的差异。由此可见的是,正如所有复杂的社会现实必须接受多个角度的审慎考察一样,旅游研究在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上的多元化、跨学科特点,恰好体现出旅游现象本身对于人们的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实存领域的真实生活体验的全面渗透。

(第一作者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第二作者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6-06-29)

推荐访问:学科 基础 方法 旅游 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