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6-05 09: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由于西部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区域特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上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平台;协调各方利益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在动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途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路径

[作者简介]蓝蔚,玉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038-05

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以来,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綜观这些成果,主要侧重于结构、特征与构建等方面,多在普遍性层面进行研究。由于西部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区域特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上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必须以全新的视野来看待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构建。

一、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础性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它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深深根植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之中。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主观的东西必然会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找到物质的和利益的根源。“‘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作为一个人价值认知的基础,决定了价值主体对价值规范的认同与选择。当然,这里的利益,不仅限于物质的,而且也包括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只有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解决好、整合好,使人民群众公正合理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真心实意地支持、拥护、认同共产党的领导,真正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真心折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民族地区进入了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效益最好,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发展时期。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公共人力资本存量小、复合的族际地理区位和复合性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不论在经济总量、发展效益还是在人民生活提高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总数还占有很大的比例。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5个自治区及云、贵、青3省)8省区人均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全国的10%左右。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为3.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这种发展差距的存在,凸显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弱势群体、行政管理、制度安排、利益诉求机制缺位等方面的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把信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我们党能够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切实享受良好的物质利益和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一要建构着眼于更加全面协调、长远持续、整体共同、和谐共进的整体和谐发展机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带给人们普遍的幸福,经济增长必须和分配、社会价值目标相联系,否则就会带来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生态环境恶化、文化价值观念断裂等等问题。要克服过去计划中“经济重、社会轻”的失衡现象,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增加社会事业投资。如果社会事业的投资少,社会病就多且重,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度就会减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难以想象。

二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可以创造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环境。反之,滥用自然,破坏自然,造成资源枯竭、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时,不但使民族的发展受阻,而且将难以生存。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地理区位、地形地势、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是影响民族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民族与自然协调有序的良性的发展。

三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矿产、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西部民族地区与多国接壤的区位特点,积极发展边境贸易,丰富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优势互补。在逐步提高民族的物质水平和其他生活基础的同时,注重提高民族的文化生活水平、政治生活水平和社会参与能力,不断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达到民族结构协调、民族素质优化。

二、协调各方利益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在动力

应该说,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度有很大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也有较大提升。但也应该说,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改革中的某些举措不当,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城乡利益、地区利益、不同阶层的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且有些矛盾还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在西部民族地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日益拉大,这导致各利益群体的价值观发生分化,甚至造成对立和冲突,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使广大群众认同它、自觉地践行它。这就需要我们党的工作和举措要切实有效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影响和引导广大群众认同并自觉践行。

一是政府要着力建构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缩小三大差距,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利益决定人们的感情和体验,也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认同主体获

得相同的感受和体验,产生共鸣,进而才会发展成为改造社会、推动实践的激情。因此,政府要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理念,推出一系列公正合理的利益政策。坚持机会平等原则,摒弃先赋性因素如户籍、财富、身份、民族等不公正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每个社会成员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从而拓展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坚持分配正义原则。除了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分配等原则外,要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调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人群体,逐步解决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建立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只有建构这样的政策性利益机制,才能在缩小三大差距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二是政府要着手建构利益分享机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极强的感召力。这里的“利益”指整個社会所拥有的共同利益,它并不是单纯地仅指“金钱”,它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多种形式的利益。利益分享是政府从公平正义的基点出发,着眼于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福利尤其是社会最底层的福利去制定政策或作出决策,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从政府的决策和制度中获利。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的任何决策或制度的推行,都要达致每个人的收益平衡。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大小之分的,因而每个人的收益有大小和多寡之分就不可避免。这里的关键是每个人都能利用这个决策或制度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取自己的一份收益,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那么他们就不会对这种尽力使每个人都获益的决策或制度表示不满。另外,政府对每个人这种收益的大小和多寡的状况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在进行社会再分配时采取一些有利措施来弥补,以寻求一种全社会利益分配的平衡。缩短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照,这便可在社会中树立起正义形象,从而产生极强的主导、引领、整合社会价值观的感召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要注重建立一个公平的分利机制,在法治的规范下,既避免权钱勾结,在市场理性的指引下,又避免仇富心理,同时制定有利于社会下层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还设法使他们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有所收益,每个人都会觉得有自我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不包括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人群)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那么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支持、拥护、认同共产党的领导,真正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真心折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三、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途径

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认同接受,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和物质利益对它的内在推动外,还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需要先进阶级及其执政党的思想升华、理论概括、体系建构,而且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这就需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西部民族地区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这就产生了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思想基础不同,进步起点不一,觉悟程度高低不等的状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部民族地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和选择性进一步增强。这种局面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然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地缘优势为依托,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大众化”的本质在于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即针对群众的文化水平、理解程度和思维方式,采用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部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形式各异的民俗。为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就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大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艺术的形式等群众所熟悉、所欢迎的方式来宣传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

一是宣传教育内容民族化,即寻求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契合点,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利益的价值共识,但由于西部地区是诸多民族杂居在一起,文化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比较突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方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吸引,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又会导致民族之间的排斥和冲突,甚至会产生民族矛盾和问题。因此,西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寻求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契合点,整合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明辨优劣,去粗取精,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其贴近生活、打动人心。

二是宣传教育语言通俗化,即用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字,用简明扼要的观点代替逻辑的思辨。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采取民间话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精神深刻感染群众,所凝聚的价值理念渗透到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之中。要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做到把个人的事业发展、道德提升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统一起来。要结合时代的变化,注重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事。如采用黑板报、宣传栏、有线广播、红歌、快板、舞蹈等形式,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理。从具体收入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住房、家具、通讯、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条件改善说起,从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进步中挑选事例进行宣讲,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力。

三是宣传教育形式艺术化,即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西部民族地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文学、美术、电影、电视等等都是最受群众欢迎、最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有效形式,寓教于民族化、特色化、生活化之中。通过优秀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理想观、价值观、荣辱观,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容,引导并影响人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多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讴歌那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和典型人物,弘扬社会正气,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

化、村落文化等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经常欣赏,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

四是宣传教育过程步骤化,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文化心理较深,因而要采用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宣传,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以广大干部、青少年为重点,并通过他们带领和影响更多的群众,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地深入人心。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

西部民族地区大都具有浓郁的宗教信仰,除壮族、苗族等未形成民族标志性宗教,信仰比较淡而杂以外,其他的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某一教。宗教与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不仅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俗也支配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家庭婚姻、人际关系和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宗教的存在,一方面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群众中的确立和巩固;另一方面,宗教中的部分习俗观念又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因此,如何让当地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加以正确引导,这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又一要务。

一要善于引导信教群众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任何一个社会的宗教,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它所处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我国各宗教都具有爱国的传统,如佛教倡导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坚持的“济世利人,护国爱民”,伊斯兰教提倡的“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天主教宣传的“爱国爱教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强调的“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爱自己的祖国是一个基督徒的本分”等等。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要善于引导信教群众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信教群众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

二要努力发掘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宗教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但也需要用现代社会的视角重新加以审视,取其精华。从根本上说,宗教教义、宗教学说是关于人生及世界观的阐释,它始终把社会公正、扶危济困、抑恶扬善作为信条和理想,如佛教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讲“慈爱和同、济世度人”,基督教讲“荣神益人、善言善行”,天主教讲“众生博爱”,伊斯兰教讲“和平顺从”等等。宗教这种普遍劝善的社会教化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的民族精神、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是相一致的。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要积极挖掘弘扬宗教的积极因素,提倡和鼓励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宗教教义、教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拍相通。通过弘扬宗教的传统美德,向人们宣传爱心、慈善、功德、智慧等等,在提高信徒的道德水准的同时,引导宗教道德规范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水准殊途同归,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宗教中所阐扬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抵触的部分观念,既不能压制,也不能禁止,而是要用先进文化的魅力来吸引。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扬弃旧文化,在吸纳旧文化的优点之后积极创新。比如,近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省的《云南映象》等大型原生态歌舞将民族文化的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得到广泛认可。在多元信仰长期和谐共生的环境中,让人民群众自己去选择,哪种是科学的、哪种是非科学的,哪种是理性的、哪种是非理性的,哪种是先进的、哪种是落后的,让他们在实践中作出选择,最终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要真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的公民与不信教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依法进行行政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特别是要通过依法管理来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這是我们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这一政策,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精神生活才能得以满足,心情才能舒畅,更重要的是他们才会更加拥护党的领导,真正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使他们由来世升天国的幻想心理转化为今世建设幸福天堂的真实愿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答记者问: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民族工作[EB/OL].http://www,people.eom.cn,2007-06-19.

[4]李伟,邹绍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J].理论探索,2010,(2).

[5]王希恩.认识和处理中国民族问题中的统筹兼顾[J].民族研究,2008,(5).

[6]谭培文.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责任编辑: 白云]

推荐访问:探析 大众化 路径 民族地区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