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

时间:2022-06-05 08:1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面对旅游经济的新常态,旅游职业教育固有的内容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提高旅游人才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实施精准培养成为旅游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及职教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知识结构优化、人才质量结构优化和人才能力结构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职教旅游人才精准培养的具体对策,以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关键词】旅游人才;精准培养;供给侧;职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3-0122-03

一、引言

2015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性分化日趋明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各个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最大资本、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支撑的人才供给改革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就人才的重要供给侧——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准确定位,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精准性”,人才的精准培养被逐步提上议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随着整个行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旅游职业教育前期存在的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升等相关问题日益凸显,提高旅游人才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实施精准培养成为旅游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的发展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国旅游业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 旅游的市场需求向多方向发展

从市场需求结构看,经历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市场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市场向观光、休闲和度假复合的综合型市场转变。市场需求内容方面,传统的景区观光、文化旅游等仍旧火爆,但包括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行、房车旅游等新兴业态开始大量涌现,成为备受行业关注的焦点。

2. 旅游的性质定位向事业属性转变

随着其作为综合性产业的发展优势日益凸显,旅游产业在历经从外交事业转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后,再次赢来了其性质定位上的重要转型。当前,旅游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更逐步向民众消费的现代服务业、全民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养老、养生、研修、扶贫等产生汇集,民生、贡献社会的事业职能愈发凸显。

3. 旅游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转变

由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旅游发展从以往的单打独斗逐步向产业融合发展转变,跨界联盟成为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选择。典型代表如,由旅游和互联网联合发展形成的在线旅游、智慧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半壁江山;由旅游和农业联盟发展形成的休闲农业旅游成为城镇居民的大众消费方式;由旅游和文化产业结合发展而成的文化创意旅游成为继传统历史文化旅游之后又一新的消费热点等。

三、新常态背景下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济结构决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随着旅游新常态的出现,旅游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转型,不可避免地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寄予了新的期望,整个行业呼唤与之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人才供给。然而,与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趋势相反,面对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我国职业教育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程度上的不适应,其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1. 旅游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

至2014年,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就已突破1600万,并且呈持续增加的态势。从总量上看并不少,却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就旅游行业而言,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方面,旅游行业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争相涌现的背景下,包括乡村旅游、研学旅行、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相关专业人才并未得到大力培养,不能适应旅游行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职教旅游人才在层次结构上同样存在较大问题,如目前旅游人才供给以中、低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为主,高层次、高素质的领军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象成为旅游产业规模扩张、旅游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

2. 旅游人才标准化水平较低,质量有待提升

缺乏统一认可的培养标准是当前全国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首先,岗位类型统一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许多职教院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就目前而言,大多数职教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大多出于学校自身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培养何种类型的旅游人才、如何对其进行培养都显得过于随意,造成了不同层次职教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大相径庭的局面。其次,考核和评价统一标准的缺失加剧了各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上的良莠不齐。除开导游等具有国家认定的统一职业资格标准外,我国职教院校对于旅游人才的考核和评价同样更多地依赖职校领导及老师的主观判断。因此,教师水平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旅游人才质量上的不同,这种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职教院校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致使人才跨地区就业更加困难。

3. 旅游人才市场化水平不高,适岗能力不强

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是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长期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作为应用操作性极强的行业,旅游对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而这恰好是我国职校对旅游人才培养上最大的缺陷之一。由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缺失、产教融合不足、培养理念的相对滞后等一系列的原因,我国职教院校对于旅游人才的培育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造成旅游人才在岗位技能上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旅游人才适岗能力不强还表现为与企业环境、文化之间存在的摩擦和隔阂。长期以来,我国的职業教育大多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对于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在内的综合素养并未得到高度重视。这种“技能本位”的思想不仅造成了学生职业认知上的偏差,更阻碍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其后续工作过程中,往往难以适应旅游这个千变万化的整体环境,对于与自身构建价值观存在差异的企业文化也难以认同。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教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

经济新常态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旅游业也同样如此。面对如火如荼的新态势,作为旅游人才重要输出源的职教院校要解决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关键在于提高旅游人才供给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1. 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的对接

旅游新业态的大量涌现,要求进入市场的旅游人才拥有更加广泛更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背景下,培养旅游人才的职教院校首先需要关注旅游市场的发展动态,把握旅游市场对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在现有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职教院校在人才供给方面要实现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匹配,应努力搭建集“旅游+互联网”、旅游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知识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储备大数据、健康医疗、智慧旅游等产业急需人才,实现人才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面对当前职教旅游人才适岗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各院校还应深化现有课程体系改革,改变当前以常规专业知识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将包括专业操作能力、协调控制能力、道德规范能力在内的岗位胜任能力相关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提高人才对市场相关岗位的适应性。

2. 加快旅游标准建设,实现人才质量结构与市场的对接

为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才质量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我国职教旅游教育可参考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先进做法,制定全国认可的行业标准。首先,行业标准作为考核和评价旅游人才能否顺利进入市场的主要标准,须能同时代表管理者、需求和供给三方的共同意见,因此,其制定的主体除相关院校外,还应包括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旅游行业代表(包括行业协会)。其次,在法定效力方面,三方合作制定的旅游人才标准应通过国家和协会认证,以确保按照上述标准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得到各行业、各地区的共同认可。最后,就旅游标准的内容而言,应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的机制。即一方面,对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教学阶段的课程、模式、效果进行量化规定和定时考核;另一方面,对所培养人才应达到的职业标准进行具体规定。其中职业标准又分为不同类型旅游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不同层次旅游人才的具体标准两大块:首先,制定的旅游人才标准应对导游、旅游规划、会展策划、酒店服务等不同领域各个职能岗位人才就其知识结构、职业道德、操作技能等各方面提出量化和细化的具体要求;其次,对于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也应提出可操作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以确保大众化的一般旅游人才和精英化的高层次旅游人才同时在质量上得到保障。

3.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人才能力结构与市场的对接

职业教育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导力量,实现人才能力结构与市场对接是其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面对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职教院校应进一步发挥其本体优势,积极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构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职业教育新局面,形成职教院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协同培养、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格局。人才能力的培养首先表现为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现有旅游职教院校一方面通过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知识、掌握岗位技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现有师资结构,通过脱产培训、企业委培等方式,提高“双师”比例,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践操作技能及经验的汲取。其次,人才能力的培养还表现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有人才对岗位适应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企业环境和文化的不适应,为此,旅游职教院校要进一步拓展工学结合的深度,如通过构建“学习(校内项目实训)—工作(企业综合实训)—再学习(校内综合实训))—再工作(企业岗位实习)”的循环实训模式等,注重将企业文化、职业规范、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融合到培养计划当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结语

旅游人才的供给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对策。面对旅游发展的新常态,职教院校对旅游人才的精准培养应做好人才知识结构优化、人才质量结构优化和人才能力结构优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国方,仲爱萍.基于”精准供给”的校企”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4-48.

[2] 狄保荣.突破与重构: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创新[J].旅游学刊,2015,(10):10-11.

[3] 胡昌荣.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促进地方院校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4-46.

[4] 张洪双.产教融合视域下海南省酒店职業教育精准供给侧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6):46-48.

[5] 张世艳.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J].商业经济,2016,(11):163-164.

(编辑:王春兰)

推荐访问:职教 精准 供给 培养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