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理古籍考据成果之概述

时间:2022-05-30 18:1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清朝康、雍、乾三朝,实行严厉的思想控制,学者们为了明哲保身,多致力于古籍的注释和考订,因此考据学在乾、嘉时期盛极一时。期间,不乏大量对地理典籍的考证,成果颇丰。对考据学下的地理古籍整理进行梳理,有利于了解古代地理典籍考证校勘状况,同时也可以为现代考证历史地理引为借鉴。

关键词:考据学;地理古籍;正史地理志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0)11-0000-01

一、考证地理学之概论

考据学,又称乾嘉朴学、乾嘉汉学,因在乾隆、嘉庆年间风靡一时而得名。实际上,清代考据学可以上溯至明中叶,后发展于清初,兴盛于清乾、嘉时期,而在晚清趋于萎靡。对于考据学的成因,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其发展与兴盛,源于清政府的屡兴文字狱和禁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高压氛围下,“清代学者首先致力于儒家经典的训诂与疏证,而后旁及史学、子学、历算学、舆地学、金石学、文字学、文献学等领域的注疏与考证。”

地理类典籍作为中国古代典籍门类之一,经过历代的转抄和加注,往往存在不少疏漏,如错字、遗漏或正文和注文混淆等情况,因此对地理古籍及各史籍中的一些地理资料进行校勘、疏证颇为重要。

清代对地理典籍和其他含地理资料或地名的古籍考证和校勘,以下数种为著,即《山海经》、《禹贡》、《水经注》、《春秋》、《战国策》、《诗经》以及正史地理志等。以下就对上述典籍的考证校勘成果的现有资料进行简单陈举。

《山海经》类有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惠栋《山海经训纂》等数种著作;《禹贡》类有朱鹤龄《禹贡长笺》、胡渭《禹贡锥指》、徐文靖《禹贡会笺》等二十余部作品;《春秋》、《战国策》、《诗经》类有徐善《春秋地名考》、阎若璩《四书释地》、管同《战国地理考》等数十著作;正史地理类有钱大昕《两汉书地理志辨疑》《汉书地理志考异》、惠栋《续汉书郡国志补注》等数十部;《水经注》则有全祖望《七校水经注》、戴震《水经注校注》等十余论著。

二、地理考证的先驱之作

清儒中致力于地理考证而卓有成绩者虽多,但要以胡渭和阎若璩为先驱。胡渭作《禹贡锥指》,阎若璩有《四书释地》,都是与地理考证相关的重要著作。

胡渭大半生精力倾注于《禹贡》研究上,“他(胡渭)毕生力学,老而弥勤,《禹贡锥指》完成之日,他已年逾古稀,康熙帝因此赐与‘耆老笃学’,确是受之无愧” 。《禹贡锥指》全书附地图47幅,图的绘制方法,基本上是根据朱思本计里划方的原则而绘成,“窃谓晋图一亡,而准望之法成绝学。……乃仿朱思本计里划方之意,成图四十七幅”。 从现存《禹贡锥指》所附地图来看,仍然存在不实之处,其精确程度,亦有待提高,但其提倡以图证经的方法研究地理古籍,受到世人的肯定。自此以后,清儒考证地理的方法,都强调利用地图配合,也强调地图的绘制方法。

阎若璩《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名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访典制二百零三条,凡四百二十一条,是专就山川名称和州郡沿革所作的考证论述。每条必究根底,言必有据,旁参互证,触类旁通。例如当时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水经》是桑钦或郭璞所作,他则从过朋友的《山海经注》发现其多处引用《水经》,从而论断郭璞绝非《水经》的作者。

三、《水经注》考证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但在唐宋之前,研究的人不多,而仅是摘录《水经注》中的部分资料作为书中的补注而已。金代文学家蔡珪对《水经注》做过校补,可谓是最早的研究者。到明代研究的人多起来,“而朱谋瑋以他精雕细琢的《水经注笺》一书异军突起,创新了一个时代的郦学研究,也正是这部被顾炎武推崇为‘三百年来一部书’的巨作,使朱谋瑋称为郦学研究中的第一个学派及考据学派的开创人” 。

清代时,校释和笺注《水经注》的人很多,并有“郦学家”之称。清代早期研究《水经注》较著名的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人为主,集大成的有清末的杨守敬好人王先谦,而又以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证》和图最为时人称颂。《水经注疏》在考证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将原书所引用的古籍,详考其出处来源,同时也根据经文和注文所载各水道,考察世纪流道所经。

四、正史地理志的考证

关于正史地理志的考证,多限于《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而前文提及的全祖望、杨守敬等人,对正史地理志的校注,亦作出不少贡献,如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等。但总体而论,众多正史地理志考证著作中,仍以钱大昕的《廿十二史考异》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最为全面精详。

《廿二史考异》以方法缜密、考证精详而著称,将传统考据学推向鼎盛。钱大昕对地理考证的方法,是以文献为依据,排比类推,涉及的资料非常广泛,其最大的成就在于辨明正史地理志州郡沿革所存在的脱漏和错误。

《十七史商榷》是我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的考证学著作,对沿革地理的考证,亦有辉煌的成就。全书始于《史记》,止于《五代史》,共98卷,其中以地理考证占据的篇幅最多。其考证的目标,在于“去伪文,补脱文,去衍文,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审核,考其典制之实,俾数千百年建置沿革,了如指掌。”

总体来说,乾嘉考据学下的地理考证也是相当繁盛的,期间有不少大成之作,这对我们后代解析、研究地理古籍起到巨大的借鉴作用。历史地理学研究古代地理学,不仅着手于地理古籍及考古学,更应充分利用古籍考证之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学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萧樾. 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 傅玉璋,傅正. ,明清史学史[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

[3] 杨光华. 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 白寿彝主编,向燕南、张越、罗炳良著. 中国史学史.第五卷,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

[5] 陈桥驿. 历代郦学家治郦传略•序[J]. 杭州大学学报,1987(4).

[6] 敖光旭. 20世纪的乾嘉考据学成因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推荐访问:考据 清代 古籍 概述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