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10:0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有生力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结合学生党务工作实际,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了创新教育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路,对于新时期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党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工作 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学生党员作为我党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有生力量,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以实现的直接参与者,而且是其中的中坚骨干力量。高校作为新党员的重要培训发展基地和集散基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党员,将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发展前途。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及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有效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又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与社会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所赋予的重任和提出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从党员发展的组织保障看。

1.缺少大学与高中在组织发展中的沟通环节。

随着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加,团员青年中的先进分子积极涌现,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日趋强烈,在高中时期就有学生已经是被考察对象,还有部分学生发展成了预备党员。由于各个高中党支部操作规范程度不一,出现培养考察材料不完整、党员材料书写不规范等现象,加上高中党支部流动性大、沟通上出现不便等因素,给我们对高中带进来的考察对象、预备党员的后续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高校业余党校培训模式单一,成效不显著。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不断扩张,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也日益增多,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强化主要是通过党校的学习这一途径。然而,目前高校普遍还是采用单一化的课堂说教培训模式,显然已满足不了学生追求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据了解,在培训课堂上有近1/3的学生没有专心听课,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事务上,坐在那里仅仅是为了签到而不被扣分。从党校考试结果看,几乎每期党校都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考试不及格。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对我们当前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如何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3.党员的教育与培养缺少载体与空间。

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党支部需要对他们进行考察培养。程序基本是:推荐优秀分子读党校学习,条件成熟进行推优入党,然后进行培养考察一年,综合素质表现较好的同学,一年考察期后顺利发展成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的后续考察培养,符合入党条件原则上都能按期转正。尽管程序上的把握很到位,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培养的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处在怎么样的一个层次,哪些方面高于普通同学,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充分挖掘学生党员的潜能,真正树立起党员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党员教育与培养的载体是缺少的,学生的培养渠道有待拓宽,导致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从党员发展的实践环节看。

1.党员数量上的扩张与质量上的提高不同步,党员层次参次不齐。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基本占到学生总人数的12%—14%这一区间。发展党员的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较大的弹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提升的速度不及数量上的增加,党员层次参次不齐,入党动机出现多样化趋势。部分党员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趋向,只关注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懂得服务与付出,与党的宗旨相违;有些党员缺少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事事随大流,起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有甚者,把入党当作一种政治资本,为了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等等。同时,随着学生群体差异性的日益加大,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群体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全面素质拓展的能力不足,这部分党员群体需要进一步关注。

2.不同专业、年级之间党员发展不平衡。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中坚力量。党员发展工作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然而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党员发展是不平衡的。

从年级看,一年级党员寥寥无几,二、三年级居中等水平,四年级最多,年级间不平衡。从专业的角度看,一些冷门的专业因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学生要求入党的愿望强烈,希望今后报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能在政治上优人一等;一些与国际化接轨程度较高的专业,如日语专业,考虑到今后进日资企业工作的方便,大部分学生对入党的愿望不甚强烈。专业间党员发展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此外,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入党愿望表现得更强烈,这可能与长期的家庭教育有关。

3.组织发展工作规范不统一,党员材料规范性各有不同。

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抓好组织发展的规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由于组织发展的力度在加大,各高校、各学院及系部逐渐打破了操作的规范性,党员材料规范性各有不同。有些支部狠抓落实,重在规范,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员的核心作用,支部材料做出了特色;也有的支部,党员材料规范性不强,没有统一的标准,材料涂涂改改,内容不求创新,与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效不相符。

二、创新教育与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工作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培养的有效性,要通过学生思想内在矛盾的转化来实现。现代教育理论证明,一切教育和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受教育者内心的认同和接受方能起作用,学生党员教育也不例外。在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发现有些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代替的。有了强有力的学生党员队伍,通过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充分内化自身的价值,并付诸实践活动中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党员的向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教育作用和管理作用等,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学生党员队伍,在关键时刻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亮出党员应有的风采。

(二)学理论,抓规范,重落实。

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具体又严肃的党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来支撑与维系,否则将会把工作变得枯燥无味。针对部分党员同志党的理论知识薄弱、党校培训收效甚微的现实,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将单一的灌输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增加互动的环节,提高讲课的艺术性,变“要我学理论”转化为“我要学理论”的态势。同时学生支部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予以约束,如采取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理论预审的制度,党的理论知识不过关,推迟讨论发展的时间,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党员材料的规范性是展示一个支部工作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能较好地体现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当前,各个支部材料各有各的特色,规范不一,很难展示一个学校或一个学院在组织发展上的特色。今后应将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渠道比一比、亮一亮各个支部的特色,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优化标准,把规范真正落到实处,体现集体特色,这也是新时期积极争创“创新党支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我们要加强与高中基层支部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材料的完善与党员培养的针对性。

(三)积极探索分层次教育与管理体制。

针对转型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几个不平衡,积极探索党员分层次教育与管理体制,对抓好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的分层次教育与管理体制,就是将党员发展工作分为三个期:一年级为发展前期,二、三年级为发展中期,四年级为发展后期,分层次进行培养与管理。

发展前期,加大一年级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力度,将组织发展工作重心前移,做到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培养一批精干的党员队伍,尤其要使高中时已被党组织吸收的党员同志,逐步树立起党员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做大学一年级新生生活的领路人。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他们找准角色定位,缩短大学生活的适应期。

发展中期,将发展重点放在二、三年级。处在发展中期的青年学生,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能对自身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目标作出较为明确的认识。对党的整体认识也在不断加强,入党动机较为客观。我们要利用好这一阶段的客观优势,加大培养的力度,将团员青年中最优秀的分子吸收进来。充分利用党员同志专业课学习的优势、社会活动能力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好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帮扶结对”工作,做二、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领路人、社会工作的引导者。

发展后期,我们对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党员发展力度要控制,关注点转移至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上来。发挥党员毕业生的先进性,首先要充当就业的先锋,同时全程参与就业工作,发布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将周围同学就业的势头带起来,做好学生就业的领路人。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1]。

如何提高学生党员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个党务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是党员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任何教育都不能完成,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关于自我教育的概念,目前有很多种界定。普遍意义上而言,所谓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自我完善自己、自我教育自己的活动。它既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又是推动自我意识发展的力量。

我们应帮助广大党员同志学会自我教育的方法,充分领会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四自”[2],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对我们广大的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法上的一个方向标。在党员的教育中帮助他们形成“三自”功能,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他们把自身素质的发展过程变成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及管理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地方,我们要不断强化机制,优化标准,拓宽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载体,开拓性地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冬梅.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103-104.

[2]柴爱仙,赵学慧.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当代反思与路径选择.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推荐访问:新时期 管理工作 学生党员 思考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