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算意义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时间:2022-05-24 10:1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问题解决”不仅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简单应用,它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任务。以一年级“问题解决”为例,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两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提出从运算意义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观点。

关键词:问题解决;运算意义;解题思路

一、背景介绍

2011版的人教版教材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了一个明显的突破,课本中增加了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了(图中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种编排凸显解决问题的过程性,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明确了教师的任务有三:一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题(图)意;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三是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案例描述

案例:

师:图里有什么?

生1:有青蛙,还有荷花。

师:关于青蛙,你找到了什么信息?

生2: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

师:问题呢?

生3:左边有几只?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生4:还剩几只?

师: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出来吗?

生5: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

师:怎样解答?

生6:7-2=5(只)

师:哦,你用减法解答,为什么?

生7:因为是求还剩几只,所以用减法。

师:求还剩几只就用减法?能说得更完整吗?(学生不明白)

师补充:把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

生8:图中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就是去掉2只,所以用减法。

师:也就是说:求还剩几只,就是从7只青蛙里去掉跳走的2只,所以用减法。对吧?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吗?(生8说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

【评析】案例中,无论是“图中有什么”还是“怎样解答”,学生的表达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尤其对于分析问题的引导,对于为什么用减法,学生都比较关注问题“还剩几只?”而忽略了解题思路的完整表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完整表述解题思路,加深了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片面理解“求还剩用减法”的说法。

三、教学反思

从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关键看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养成完整表述题目、完整表述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运算意义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从运算意义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

一步计算实际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和启蒙,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抓好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本质上就是“分”和“合”。加法和乘法都是“合”,加法是不同数的合,乘法是相同数的合;减法和除法都是“分”,减法是从和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总数分成相同的数。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加深理解四则运算意义的本质。

(二)从运算意义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抽象概括数量关系的必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关于数量关系还要不要众说纷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并没有舍弃数量关系,而是要求创新数量关系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发展学生数学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完整表述题目,是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的前提;从运算意义出发完整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是学生抽象概括数量关系的必要途径。从运算意义出发分析数量关系,逐步发展到凭借数量关系式来分析推理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当然,对数量关系的抽象概括必须在学生积累大量的解题经验之后才能进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对学生反复强化。

参考文献:

李进军.数量关系要不要[J].中小学数学,2014(3):62-63.

作者简介:卢映芬,女,学历:本科,就职学校: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推荐访问:解决问题 探寻 运算 思路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