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寄生虫病及真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时间:2022-04-07 10:02: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一、寄生虫病

1、杯体虫病

病鳅漂浮水面,游动吃力,状似缺氧浮头。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鳃丝水肿充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大量虫体寄生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该病是由杯体虫附着在泥鳅的皮肤、鳃上引起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养鳅地区都有发生, 若大量寄生在体长1.5-2cm的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5-8 月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①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8mg/L 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 分钟。②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7g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患病的泥鳅摄食量减少,影响鱼体生长;常出现白斑,甚至大面积变白。离群独游,行动迟缓、呆滞,呼吸吃力。严重时虫体密布体表及鳃部,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刚孵育不久的鳅苗感染严重时,苗群沿池边绕游,狂躁不安,直至鳃部充血、皮肤溃烂而死。

在我国泥鳅养殖地区都有发生,流行于5-8月份。是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疾病之一。

防治方法:①夏花鱼种下塘前用2%食盐溶液浸洗15 分钟, 视鱼种忍耐程度酌情增减时间;或用8mg/L 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 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②治疗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7g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连用2 天。③每100m2 面用苦楝新鲜枝叶5kg 煎水后全池遍洒。

3、侧殖吸虫病(俗称“闭口病”)

患病鳅苗闭口不食,生长停滞,游动无力。群集下风口,俗称“闭口病”。解剖病鱼,可见吸虫充塞肠道,前肠部尤为密集,肠内无食。全国均有流行,泥鳅是其主要终末宿主,但危害不严重。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螺蛳;②鱼种患病后,可用晶体敌百虫0.2mg/L全池泼洒。

4、毛线吸虫病

患病泥鳅,大量寄生虫充满肠道,造成泥鳅消瘦,并伴有水膨胀病,严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①泥鳅入池前,先用生石灰遍撒消毒。②发病后,可按每50Kg 泥鳅用5g 晶体敌百虫拌入1.5Kg 豆粉饼内, 做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投喂。③每立方米水体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0.7-l.0g,溶水后泼洒。④用左旋咪唑拌料饲喂,每10Kg 泥鳅用药1.2g,连喂3-5 天。

5、三代虫病

当少量寄生时,鱼体摄食及活动正常,仅鳃丝黏液增生;当大量寄生时,泥鳅体表无光泽,游态蹒跚,无争食现象或根本不近食台。逆水窜游或在池壁磨擦,鳃丝充血,鳃黏液分泌严重增加,严重时鳃水肿、粘连。

防治方法:①20mg/L 高锰酸钾的溶液,在水温10-25℃的情况下浸洗鱼体10-30min。②用95%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2-0.3mg/L 全池泼洒。③用5%食盐溶液浸洗5 min。④用200-250mg/L 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鳅25min或25-30mg/L 全池泼洒。

6、小瓜虫病

病鳅的皮肤、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肉眼可见,故又称白点病。当病情严重时,体表似有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迟缓,不时在其他物体上摩擦,不久即离群死亡。小瓜虫对脊柱没有年龄选择,从鳅苗到成鱼都受其侵害。是对当年的鳅苗、鳅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温度15-25℃。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小瓜虫的胞囊。②放养鱼种前,若发现有小瓜虫,每立方米水体加人250 mL 福尔马林,浸洗15-20min。③用亚甲基蓝1-3 mg/L 全塘泼洒,每隔4 天泼洒1 次,连用3 次。④每亩每米水深, 使用辣椒粉250 g、生姜干片或鲜生姜500 g, 混合加水10 Kg 煮沸,熬成辣姜汤,冷却后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3 次,晴天中午泼洒。

7、隐鞭毛虫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镜检发现虫体,鳃部少量充血。严重时病鳅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浮于水面,食欲大减。体表暗淡无光,粘液厚重并有胶质感,最后僵硬而死。

防治方法:①对入池前发现有隐鞭虫寄生的鱼种,用8mg/L 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15-30min;或15-20mg/L 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min;或2%-4%的食盐水药浴5-10min。②流行季节, 食场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③鱼池发生此病时,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mg/L 的浓度。

8、 锥体虫

一般没有明显异状,偶见食欲降低,精神萎靡,严重时鱼体虚弱消瘦,并有贫血。

防治方法:①诱杀鱼蛭,切断蛭类的传播途径。②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 使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二、真菌性疾病

1、水霉病(又名肤霉病或白毛病)

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貌似“白毛”。患病鳅体行为缓慢,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防治方法:对鳅卵防治是,用 5‰食盐水浸洗卵 1h,连续用2-3 天;或用 0.04 %的食盐加 0.04 %的小苏打浸洗 20- 30 min。对病鳅用 2 %- 3 %的食盐水浸洗 5-10min;也可用医用碘酒或 1 %的高锰酸钾涂于鳅病灶;还可用 0.04 % 的食盐加 0.04 %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2、气泡病

病鱼肠道充气,常腹部向上,静止漂浮于水面上。

防治方法::①加水前充分曝气;②发病时,立即加人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Kg /亩;③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白尾病

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①将“三黄散”加入25倍量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g/m3。② “强氯”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g/m3。待4h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使池水浓度为3g/m3,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4、红环白身病

病鳅体表及各鳍条呈灰白色,体表出现红色环纹,严重时患处溃疡。

防治方法::①泥鳅放养后用1mg/L漂白粉泼洒水体。②将病鳅移入净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能起到较好效果。

5、烂口病

病鳅呆滞水面或池底,行动迟缓,口部发白,病鳅上颌溃烂,成白色棉絮状,或露出上颌骨,头部胡须或断,下颌轻微充血。

防治方法:①保证苗种质量;②放养前做好清塘消毒准备;③肥水下塘以提高苗种成活率;④对于已患病鳅,应先杀虫、后杀菌、再调水,同时内服药饵。

(作者单位:164000 黑龙江省北安市水产局)

推荐访问:寄生虫病 综合防治 泥鳅 真菌 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