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

时间:2022-06-01 13:1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导致部分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加。本文对此提示性进行了浅述。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 系统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78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0-02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念珠菌有80余种,其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致病力最强,其它依次为显形、热带、近平滑等念珠菌。它是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部位常见的寄生菌,仅在条件适宜下对宿主引起感染,故称条件致病菌。近30多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导致病原菌和宿主关系在不断变化,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致使念珠菌感染日渐增多,临床表现也日趋复杂。本文就系统性疾病并发口腔念珠菌病予以简要叙述。

一艾滋病(AIDS)

口腔念珠菌病是HIV感染后最常见,也是最早的唯一的临床证据。主要表现为急性假膜性、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症,其在充血或不充血的粘膜面上出现大小不一,稍隆起的色白如雪,柔软的凝乳状斑点,迅速扩大成斑块,融合形成丝绒状斑片,并扩大蔓延而覆盖舌背或遍布于整个口腔粘膜。如为散在白色丝绒状及条状交织成网状样损害,舌乳头萎缩、苔白而厚,则为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的表征。毛状白斑是男性性伙伴独特的舌损害(约21%),其在两侧舌缘为条片状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过度增生则为毛茸茸或地毯状表现,周围有许多条纹状损害,呈毛状。

二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Generaliized.Pustular Psoriasis)

口腔损害主要为麦叶状或脑纹状舌裂,舌裂已列入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舌裂的存在,增加了口腔不洁的程度,加之治疗本病皮质激素治疗量较大,故极易并发念珠菌病:我院收治的五例中有二例:其中一例表现为舌背为白色条纹并交织成丝绒状网样损害;另一例则是正中菱形舌尖样改变。经原发病及1:1万制霉菌素甘油局部治疗,均告痊愈,舌裂消退。

三皮肤念珠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关系密切,可相互交叉感染

皮肤病中尿布疹和泛发性念珠菌病关系最密切。作者与皮肤科医师共同观察,结果:50例鹅口疮继发皮肤感染1例(2%),而68例急性皮肤念珠菌病诱发口腔感染者为10例(14.7%),两者差异显著,究其原因:系口腔的接触频率高及温、湿度有直接关系。

四系统性红斑狠症(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口腔粘膜损害率为10%。主要为红斑、水疱、溃疡、紫殿或类盘状红斑样损害。并发口腔念珠菌病多发生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中活动进展期,不规则治疗的“反跳”阶段及严重的肾病期。多表现为口腔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白色的凝乳状斑片,斑块可迅速蔓延扩大,极需积极处治,以防蔓延至下呼吸道而致呼吸道梗阻。

五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Emdocnine—Candidosis Syndrome)

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是由多种表浅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及甲状旁腺机能,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卵巢萎缩、糖尿病、Willi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构成的组合。

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口腔主要表现为慢性念珠菌病,为致密的白色斑块即白念白斑样损害,累及口腔粘膜,并延伸到咽部,另有舌乳头消失呈光面舌、口角类等。病变后期随着Addison病的发生,口内粘膜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念珠菌病通常是本综合征最早表现,一般出现在6岁之前,大多数患者有轻度釉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而牙面出现水平线,龋病发生率高,牙根形成异常,釉质发育不全多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六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Syudrome)

是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征症疾病。99%口腔粘膜有散在分布的阿弗他样疼痛性溃疡。本征在中断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反跳”,高热及症状加剧阶段及晚期肾病阶段,易导致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应予重视。

七史一约氏综合征(Sterns—J.huson Syndrome)

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综合征。口腔粘膜有水疱、斑疹、糜烂、溃疡等广泛性严重损害,极易使念珠菌滋生繁殖,应及早在消炎口腔擦剂中加入制霉菌素。

八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恶病质期或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应用时。有人统计:15%患者可合并口腔念珠菌病,其表现不一定有典型损害,有的仅表现整个口腔粘膜呈明显充血而呈鲜红色,舌体肿大呈绯红色,涂片可查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九中枢神经疾病后遗流延症。

可导致口周皮肤念珠菌病,主要表现局部湿疹样改变,可给予1:1—3万制霉菌素甘油防治之。

上述重症疾病还可引发脏器的念珠菌病,此时必进行全身抗真菌治疗。

推荐访问:性疾病 口腔 系统 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