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引起血小板减少症1例

时间:2022-04-05 10:56:31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82

病历资料

患者,男,54岁,维族。于2008年5月26日因出现反复咳嗽、乏力5年,加重并伴有气喘2个月,咯血3天。当时拍片双肺Ⅳ型结核,入院时肝功肾功正常,血常规:WBC 7.5×109/L、RBC 5.20×109/L、Hb 10g/L,PLT 160×109/L,而给予INH+PZA+利福平,当天晚上22:00时突然先后在双下肢、前胸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分布不均无明显痒感。继之口腔黏膜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血疱,当时复查血常规:WBC 12.1×109/L、Hb 8g/L、RBC 3.6×109/L、PLT 2×109/L,骨穿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利福平针而引起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肝功肾功正常。凝血、常规正常,网织红细胞0.003。即刻停用所有抗痨、抗炎药物,加用激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扑尔敏、止血敏。支持治疗5天后,瘀点和血疱明显减少,复查血常规PLT 57×109/L,WBC 18.5×109/L,但患者胸闷,气喘明显,伴有痰中带血,咳嗽较多,因为有肺结核史5年余。反复发作过,没有规律性服药,间断用过INH+EMB+RFP。本次胸片上病灶广泛,查心电图提示:右室肥厚,而加用INH+EMB+阿奇霉素+维生素+止血敏支持治疗1周后复查PLT 457×109/L,瘀斑已消失。

讨论

利福平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线抗结核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多种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皮疹、剥脱性皮炎和休克等。

利福平对维生素K依赖因子和非维生素K依赖因子均有影响,用药后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PT延长,能造成出血趋向,而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是利福平作为一种半抗原与血浆中大分子结合而具有抗原性。抗体产生后,当药物再次应用时,在血小板表面形成半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结合补体导致血小板被破坏。

利福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关键是及时停药,停药5天内血小板即可转为升高,诊断明确。利福平不良反应多见,临床和实验有利福平变态反应的证据,其抗原决定其相对独立,药物本身与其体内大分子物质结合的偶联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G或IgM,IgG或IgM在体内与药物结合或免疫复合物不牢固的吸附在血小板膜上,激活补体致血小板被破坏,结合后又部分脱落,故血小板少的程度与利福平的量无关。

推荐访问:利福平 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