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4-01 09:59:41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一季度,全国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经超过73万户,出资总额1.21万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带农入市、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生力军。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总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不全、管理不严、联结不紧、效益不高、影响不广、寿命不长”的“八不”状态,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因历经各类风险的冲击处于停业或实质上停业状态,因此,提出完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方案,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运行,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风险类型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业为产业,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属性,使其成为典型的风险积聚型行业,这些都会顺势传递给其经营者。除此之外,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运行,经济规律和法律与政策的变迁等因素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诸多风险的袭扰。

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面临以下六类风险。

(一)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的危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活动、物质生产或社员生命安全的风险。自然风险主要表现为气象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风险、环境灾害风险和生物灾害风险等。

(二)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和故意行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和社员生命安全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盗窃、抢劫、罢工、暴动等。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有关因素变动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管理风险、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一种新型的风险形式,是近年来才凸显的风险种类,一般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流失风险。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新的法律和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等原因而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损失的风险。

(六)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信用与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内部会员违规和外部龙头企业违约两方面。内部道德风险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因诚信观念淡薄,受有限理性的支配而做出拖欠会费、违规生产、合同毁约行为等所带来的风险、外部道德风险。该风险是指在“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在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事先已经进行了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及种植养殖知识等大量专用性投资为要挟,压低价格或者直接从市场上收购,从而损害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的风险。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成因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多样性,来源于其成因的错综复杂。风险成因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

(一)农业的弱质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业为产业。农业受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大,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从而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然风险。

(二)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近乎完全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中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农产品市场信息非对称性,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常陷入价格的波峰浪谷,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丰产不丰收。

(三)法律与政策的不确定性

当前,我国正进行社会转型,新旧体制交织造成政策与法律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引发犯罪滋生,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时常面临社会与法律风险的袭扰。

(四)组织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在机制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和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组织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从而为经济风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五)成员素质较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合作社的领导与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由此引发合作社的技术、管理、道德等风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对风险的措施

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借鉴国外合作社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采取以下四种策略应对风险。

(一)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拟选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如果发现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损失大,又无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果断放弃,从而避免潜在损失的方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对风险的策略,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应当借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经验,建立投资项目评估审查制度,对合作社的设立或合作社欲投资的项目事先邀请专家进行分析评估。在完成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如果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损失可能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风险不能避免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风险发生,如何减少风险发生,或如何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控制风险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实施风险控制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理念,围绕合作社的经营决策、利润分配、安全生产、产品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定详尽和严密的防范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监控。

2.开展多种经营。分散风险是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减少风险的承受面,即“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为分散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3.开展互助保险。实行集中风险的途径是在合作社联盟或联社内部开展互助保险。合作社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金,由合作社总部统筹管理使用。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合作社联社,统筹管理使用保险金以补偿局部或个别合作社遭受的风险损失。

4. 加强教育与培训。应对风险,机制重要,但人更为关键。鉴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风险认知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合作社必须积极主动地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全员的培训与教育,增强一线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风险处理能力,努力将风险管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养痈遗患,防止蝴蝶效应。

(三)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策略是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他人承担,避免自己受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以下几种:

1.财产转移,是指通过将存在风险的财产通过承包或租赁给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经营,这样既利用了他人的特长和技能,又脱离了风险。

2.保险转移,是指通过投保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这是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可以将其固有的或可能造成的损失用小额的保险费用固定下来,避免风险损失。保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保险合同亦为格式合同,为实现投保利益的最大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研究险种及其条款,选择适合自身的最优保险方案

3.合同转移,是指通过契约的方式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能遭受的风险转移给合同的另一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契约的方式转移风险主要是发展订单农业。由于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创新科技、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等综合功能,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依托信誉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来转移风险。

4.衍生性工具转移,是指利用期货、期权合约等工具规避资产价值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用于资产保值。为规避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合理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的风险,以获取稳定的收益。当然,利用衍生性工具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不当也会造成额外的损失,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根据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入市模式。经济实力雄厚、经营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充分做好套期保值方案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尚处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采取与期货交易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实现由间接参与向直接参与转变。

(四)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称风险自留,是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又不能完全控制和分散的风险承受下来,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接受策略的处理方式为:一是将损失计入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收益以补偿。二是建立专项风险基金,专门用于风险接受的损失补偿。风险基金可以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额盈余中按比例提取,逐年积累,形成抗风险的有力后盾。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中原经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效能研究”(2012B4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

推荐访问:合作社 风险管理 农民 研究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