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服务及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3-27 10:12:59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本文从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女儿童的健康指标确定为最基础的健康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农村、社区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人才匮乏、政策不到位、服务能力急需提升等诸多问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和医卫类职业院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编制、经费等政策保障上予以倾斜,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予以改革和创新,确保实用型人才需求的供应,实现妇幼保健工作服务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步。

[关键词] 妇幼保健;人才队伍;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56-03

笔者在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满足医改实用型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湖南省卫生厅课题《湖南省农村地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工作中,深入妇幼保健机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医改以来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服务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妇幼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妇女儿童健康指标是国际国内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

妇女和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性指标。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和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3](以下简称“两纲”)中,妇幼卫生事业成为了公共卫生服务中重要的优先发展的领域,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大责任。

1.2 妇幼卫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针对妇女儿童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服务内容,妇幼领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等[4]。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1.3 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9月原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5],提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以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为核心,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它具有遍布城乡、分层负责、各有侧重、根在基层的特点,为妇女儿童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1.4 妇幼保健队伍是完成“两纲”目标的主力军

1.4.1 圆满完成了前十年“两纲”的各项指标 前一个十年,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努力下,长沙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较好的完成了“两纲”目标任务。孕产妇死亡率从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40.2/10万下降到了2010年的14.61/10万,10年下降了63.82%(目标是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25%)。5岁以下儿童死亡7837例,死亡率为12.46‰,其中婴儿死亡5355例,婴儿死亡率为8.80‰,2010年与2000年对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6.38%、60.52%,超过了纲要所要求的下降1/5的目标。

1.4.2 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长沙市共有11所专业妇幼保健机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各1所,县(区)级妇幼保健院(所)9所。省、市妇幼保健院已通过三级医疗机构注册登记评估;浏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通过二甲妇幼保健院评审,9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所)中7所新建,2所改扩建。妇幼保健机构的能力建设得到了明显提高。

1.4.3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妇幼保健人才匮乏;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不到位;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广大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不相适应;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急需提升等等。如何在深化医改的今天,培养适用型人才,更好地发挥妇幼保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是当今面临的新课题。

2 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妇幼保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要从单项服务逐步扩展到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服务,妇幼保健人员要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妇女生命发展不同时期、儿童成长不同阶段出现的特殊健康问题,掌握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变化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临床服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充分发挥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保健服务、专业指导、工作督导等作用,实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1 合理配置人才,规范妇幼服务内涵

对学科建设进行设计与规范改造,根据不同的需求,优化人才配置和服务项目。针对儿童、妇女及孕产妇等不同的服务人群,可以建立三个中心—“儿童健康中心、妇女健康中心、围产健康中心”,将过去以医生、设备为中心的流程设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流程与模式,体现儿科与儿童保健、妇科与妇女保健,产科与围产保健、体检与健康管理相结合。在三个中心的学科体系下,扩展规范的二级学科,例如在妇女健康中心建设上,将妇科与非孕期妇女保健完全融合,开展包括基本妇科、妇科手术、妇科肿瘤、宫颈与乳腺保健、计划生育与人工流产、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治、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保健与慢病康复、饮食营养与代谢综合征(MS)控制指导、心理咨询、盆底疾病诊治与康复等业务,服务于女性生命的各个时期。

2.2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为达到人、财、物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原则,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调配下,充分发挥省、市妇幼保健机构专家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核心与示范作用,加强“传帮带”,培养人才梯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级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合作,提高对孕产妇、儿童的综合抢救能力,建立孕产妇儿童急救绿色通道,为妇女儿童健康与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保障。

2.3 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妇幼工作网络管理

一个完善的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适时、有效、准确、科学的妇幼卫生健康和服务、预警及预测信息,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依据,促进地区卫生事业和谐、持续发展。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搭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辖区内妇女儿童保健和健康数据库,实现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托幼机构、社区妇幼机构卫生网络管理系统一体化,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与疾控、公安、计生、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完整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提高信息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妇幼卫生的管理水平有深远的意义。

2.4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健康促进意识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围绕“两纲”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播、干预手段向妇幼重点人群传播健康信息,以达到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增进健康信念,树立健康行为的目的。各级各类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将妇幼健康教育与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的要求和健康促进行动的要求相结合,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编印多种指导性教材和科普读本,撰写具有妇幼特色的健康教育方案,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举办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等,争取做到健康知识家喻户晓,使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教育更好的发挥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3 加速人才培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保障措施

尽管妇幼保健工作近10年来有了巨大变化,但必须看到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仍有不稳定和脆弱的一面,还存在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发展定位模糊、自身服务能力不足、工资保障不到位、人员编制难以落实等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妇幼保健公益性作用,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及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妇幼卫生专科人才[6],完善妇幼卫生工作保障措施。

3.1 加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一项妇幼保健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人才,近年医改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迅猛发展,妇幼保健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妇幼保健机构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多年来沿用、参照医院管理模式,对保健机构人员的基本学历、业务能力未提特殊要求,难以完成繁重的妇幼卫生工作任务,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线实用的专业妇幼保健人才极其缺乏。各级教育、卫生要加快妇幼保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搭建合理的人才梯度,为基层妇幼机构培养一支既懂妇幼保健业务,又熟悉保健管理的新型复合性人才队伍;同时,政府在政策上应该保证保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财力深入基层,落实各项妇幼保健工作措施。

3.2 落实妇幼保健人员编制

一是根据辖区内服务的人口数,核定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编制数,实施全额拨款财政保障。二是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7]。

3.3 加大妇幼保健经费投入

一是政府负责省、市、县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二是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三是对村卫生室采取政府扶持、集体投入、自筹等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对承担妇幼保健等任务,政府给予适当补偿。四是逐步解决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小户型公有周转房建设等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再无后顾之忧。

3.4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快和改革妇幼保健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最核心任务[8]。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联合办学。妇幼保健机构、学校联合办学是一种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妇幼保健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二是订单培养。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订单培养。卫生职业院校可与妇幼保健机构签订协议,订单培养妇幼医师、助产护士等大专人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先挑选学生实习、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实现完全根据妇幼保健工作的需求培养人才。三是定向培养。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最为可行的方式是政府财政支持,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基层定向培养妇幼保健人才的计划。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妇幼保健工作又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卫生类高职院校要积极投入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从妇女儿童健康需要出发,搞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妇幼保健工作成为最有前途、最有活力、最有市场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2011-08/08/c_121829044.htm,2011-08-08.

[3] 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8/08/c_121830087.htm,2011-08-08.

[4]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EB/OL].http:///zwgk/2009-04/07/content_1279256.htm,2009-04-07.

[5] 卫生部.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EB/OL].http://med.39.net/a/2011923/1814014.html,2011-09-23.

[6] 冯敬华,黄作强,黄英兰,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妇幼卫生专科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8-9,10.

[7] 彭宏伟,彭颖.长沙市城乡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33):304-305.

[8] 彭宏伟,彭颖. 长沙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131-132.

(收稿日期:2013-10-23 本文编辑:李继翔)

推荐访问:妇幼保健 队伍建设 基层 思考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