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1997~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

时间:2022-03-16 10:11:1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馝}ơ总结人口学学科立项项目总体数量、研究主要内容和整体趋势,通过spss软件进行词频分析人口学立项项目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演变,审视学界对现实问题和重大政策的响应,并提出积极应对人口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学 国家社科基金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5—0036—13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及其规律,人口变量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人口城镇化、老龄化等问题不断凸显,政界和学界对人口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门提及人口学。人口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地位。人口是社会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口学学科基于人本主义,更需彰显出对人的理解、关怀和尊重,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庭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的持续发展。人口学研究质量和人口问题解决程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代表社会科学研究水准的国家社科基金,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公认的标杆性,其选题立足中国实践、聚焦中国问题,突出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正是国家社科基金这种“风向标”和“导航仪”的作用,有效推进了人口学研究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分析自1997年人口学单独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学科以来,到2018年22年共766项国社基金立项情况,探索中国人口学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政策响应与未来应对。

一、人口学学科研究项目的分类统计分析

本文参照邬沦萍教授对人口学学科的分类标准,将人口学分为五大分支,即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人口研究量化方法、人口变量研究、亚人口研究、人口变量与非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研究。根据统计的人口学学科立项项目的名称及关键词,五大分支研究分布如下:人口研究量化方法方面占比最少,仅有1.63%;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方面占比为2.75%,也相对较少;亚人口研究及人口变量与非变量相互关系方面占比相对要多,且两者差距不大;关于人口变量的研究最多,这也说明学者们对于人口学自身的因素最为关注,如生育、死亡、质量、结构等。

1.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方面

17世纪J·格兰特发表的《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被公认为人口学的第一部著作。作为一门规范理论,人口学研究则从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算起,随后人口学理论逐步完善成熟。中国人口思想自古有之,但现代人口学研究始自陈长蘅于1918年出版的《中国人口论》。作为独立学科的中国人口学的建立和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即从一开始就从人口大国的国情出发,为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为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和解决面临的实际人口问题作出了贡献,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人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人口学学科之初,就是关注的重点,随着人口学理论定型和指导思想明确,其分支学科逐步减少。该类共有17个立项项目,分布情况为:1997~2007年有11项,2008~2014年有6项,近4年缺乏相关研究。其中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人口理论与方法、人口变动与趋势、人口伦理、人口发展战略,大部分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对政策的回应。例如:现代人口理论研究发展概论(1999),社会主义生育伦理文化建设研究(2001),从人口大国转变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研究(2008)等,出现“人口资源强国”一词,显示出研究视角从人口数量开始转变到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并重。人口指导思想虽然随国情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往往与具体问题和战略策略结合起来研究,不再单独出现。

2.人口研究量化方法方面

人口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使用不仅与研究内容紧密相关,也是人口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础和标志。1982年以来,随着“三普”和生育率调查的开展,各种人口分析技术和人口模型被广泛应用,为考察和认识人口变化尤其是生育率转变起到了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四普”以来,计算机和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人口研究逐步由宏观、总体数据的定性分析深入到微观、个体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人口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虽然人口学定量方法广泛运用到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但单独针对人口学研究量化方法本身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数量并不多,仅有19项,包括人口统计研究、人口普查研究、人口分析技术方法研究和数理人口学研究等。特别是在技术方面,生命表技术、稳定人口模型、广义稳定人口公式、间隔递进生育模型和方法不断被引入到现实问题中。例如:中国省市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1998),迁移人口预测的仿真系统研究(2008),基于LEE—CARTER模型的中国模型生命表拓展研究(2014)等。此外,在接近人口普查的年份多会出现基于普查数据的相关研究,例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与分析(2002),2005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新特点分析(200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生育水平、年龄结构数据质量(2012)等。

3.人口变量研究方面

這方面的研究有268个,在五类分支学科中研究数量最多,具体可分六个方面(详见图2)。一是关于生育的研究。这类研究共立项35个。近40年来,中国一直居于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生育率水平已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大规模人口流迁、快速城市化对青年人婚育态度与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单独生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均低于政府和专家的预期,遭遇“出生淡漠”。21世纪初,我国人口平均初婚年龄显著提高,晚婚晚育比例也在迅速上升。

推荐访问:人口学 统计分析 中国 展望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