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时间:2022-01-18 17:52:1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危及了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潜在风险很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因此,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不仅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管理程序的优化、先进管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方案的评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就中国建设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以期在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绪论

1.1.1课题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偏高,信贷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截至2005年末,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为3.84%,而国际上运作较好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一般为1%--2%,有的甚至在1%以内,如德国商业银行,2002年末不良率仅为o.35%,1998年美联银行不良率为o.62%。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良率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因此,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信贷风险是中国建设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

中国建设银行规模庞大,一旦发生支付危机,将导致连锁性信用恐慌,造成金融动荡,影响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将面l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建设银行呈现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该行信贷业务正较好发展,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同时,与工、农、中其他三大行相比,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也是最低的。但实际上,在建设银行内部不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信贷风险,其隐藏的风险也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良信贷资产的快速降低,并非完全建立在改善银行运作机制和银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扩大贷款总量这个分母稀释,或者是通过技术上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账面上的不良信贷资产数额;二是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贷款历史相对较短,且是一家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特色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的比重大,从账面上反

映比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要好,通过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1995年以前产生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基本上剥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三是建设银行贷款投向相对集中:四是贷款大量投向重复建设项目等。因此,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仍是建设银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后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建设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设银行要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框架,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不仅对建设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金融理论,包括: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布莱克和舒尔茨建立的期权定价理论、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顺应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而提出的var风险价值理论【ij。

基于这些理论,国外研究者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建立了诸多风险模型,并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和测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2)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l】.3)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信贷资产按合约变现后的购买力会降低,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会低于其账面价值,而给银行带来损失。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履行或约定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221。授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授信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下降。因此,银行面l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授信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信用风险存在于依靠合约对方、签发人或借款人的行为才能完成的所有活动中。只要银行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不论是属于银行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都可能产生信用风险。

如果大规模贷款集中在单个借款人或一组相关借款人、在特定的行业、经济部门或地区,以及持有对同样的经济因素(如高杠杆交易)十分敏感的同类贷款时,信用风险由于过于集中而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如果控制不当,对有关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关联贷款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2.2.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操作风险直接与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的损失非常巨大。

2.2.4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是指银行在授信活动过程中由于违反或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而对信贷资产带来损失。合规性风险还会产生于如下情况;有关银行授信活动的法律或法规出现歧异、或未经测试、或涉及授信活动的多部法律、法规的相互不一致。合规性风险会使银行被判罚款、民事罚金,赔偿损失以及授信合约失效的结果。

2.3信贷风险的特征正确认识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s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有着重要意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3.1信贷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信贷风险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控制、降低和化解。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

2.3.2信贷风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政局不稳、社会不安定等,都有可能给经济活动带来风险损失,所以这些风险往往是以偶然的时间、地点、形式出现,使人难以琢磨,难以准确判断。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嘲。

2.3.3信贷风险的可控制性信贷风险是信贷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可测度的、可识别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虽然表现为非重复事件与人们对未来拥有的不完全信息,但对于信贷风险而言,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做科学的识别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散和转移,对风险损失进行控制和补偿。

2.3.4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规避信贷风险。如贷款合约中的担保、抵押等。

2.3.5信贷风险的危害性信贷风险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银行贷款如果发生不良,致使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经营性风险加剧,甚至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削弱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风险管理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以及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信贷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241。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因此,银行在资金营运中,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2.4.1 信贷风险管理直接影响银行的存亡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下,信贷资产在银行整个资产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风险无疑成为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对整个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银行信贷资产出现问题,大量的不良贷款不仅会导致银行自身的经营困境,而且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冲击,发生挤兑风潮。在我国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上声名狼藉的“德隆系”、“农凯系”、“飞天系”等企业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4.2信贷风险管理关系社会的稳定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对贷款处理的失当,常常是导致银行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诸如泰国、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起因之一是银行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导致银行信誉的下降,令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商业银行的经营不善,不仅对银行本身不利,同时又严重的打击银行所在本土的社会经济,对海外的社会经济亦会有不良的影响。尤其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一旦发生危机带来的危害将会成为巨灾,其破产倒闭将使支付体系瘫痪,造成社会信用恐慌与崩溃,多个层面的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lo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成金融动荡,使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成果付诸东流。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可保证银行稳健经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损失或为风险损失提供经济补偿,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华中

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现状研究3.1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分析3.1.1建设银行不良贷款情况截至2005年12月末,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45857.42亿元,其中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45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72亿元,增幅为10.4%。全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44.69亿元,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法)为3.84%,较去年下降o.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中次级类424.56亿元,占比1.7%;可疑类454.57亿元,占比1.8%;损失类65.56亿元,占比o.3%t2习(见表3.1和图3.1)。虽然与国内商业银行相比,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资产质量不能算优,还存在一定差距。2002年美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约为0.67%。同期世界排位前100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约为1%至2%,如2001年花旗、美洲、大通和jp摩根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o.9%、1.o%和0.5%。

表3.1 中国建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表2005年12月31日 2004年12月31日余额(人民巾自力兀) 占比(%) 余额(人民巾自力兀) 占比(%)贷款总额 2,458,398 100 2,227。426 100正常贷款 2,072,969 84.4 l,768。578 79.4关注贷款 290,960 11.8 371,468 16.7不良贷款余额 94,469 3.8 87,380 3.9其中:次级贷款 42,456 1.7 5l。430 2.3可疑贷款 45,457 1.8 3l,059 1.4损失贷款 6,556 o.3 4,891 o.2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年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建设银行2005年贷款五级分类3.1.2建设银行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情况建设银行不良贷款行业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从表3.2可以看出建设银行2005年944.6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集中于批发及零售(占比12.5%)、房地产(占比6.9%)、制造业(占比6.o%)、建筑业(占比5.1%)、电力、电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占比3.o%)等行业。见表3.2和图3.2:

表3.2建设银行2005年不良贷款行业分布贷款金额占比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款行业(人民币百万(%)(人民币百万元)率(%)元)批发及零售 63179 2.6 7926 12.5房地产 256396 10.4 1761l 6.9制造业 433104 17.6 25967 6.o建筑业 86855 3.5 4443 5.1电力、热气及水的生产265647 lo.8 7918 3.o和供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60304 2.5 1494 2.5及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 278532 113 5512 2.o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75959 3.113201.7管理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年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0%2.00%0.0058.00%6.00%4.00%2.00%o.00%粗龄越越藕忆璺噩|s爿塥倒越f{l崧刊,gr*删末爿,址爨《啦嗡确嚣堆蜮图3.2 建设银行2005年主要不良行业不良率图也,印黎肇删足赠颦制坷剐囊:犯酹蠼,魁霹丰k*采3.1.3建设银行近年来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变化建设银行贷款总规模从2000年的13725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4583亿元,增长显著,而不良贷款率以更快的速度逐年下降,从2000的20.27%,下降到2005年的3.84%,尤其是2003年不良贷款率出现急剧下降。量化反映具体表现为图3.3和图3.4斜率方向相反的两条曲线上。这表明建设银行信贷业务正较好的发展,信贷资产质量正不断优化。

表3.3贷款总额、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亿元)\年份2000 200l 2002 2003 2004 2005内k贷款总额\13,725 14,925 17,435 19。95922,256 24,583不良贷款额’ 2782 2888 2678 852.52 873.45 944.69不良贷款率 20.27% 19.3s% 15.36% 4.27% 3.92%3.84%资料来源:据建设银行2005年年报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资科整理30.00薯20.00薯10.00薯0.00%不良贷款率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巨j圃图3.3建行近年贷款总额、不良贷款额图3.4建行近年不良贷款率14爿亭f器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建设银行正常贷款的潜在风险分析3.2.1贷款投向相对集中建行同工、农、中三大行一样,大量的贷款在投向上竟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孕育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贷款投向集中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惊人一致地投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主要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市政及房地产项目);二是贷“长”,即贷款期限有变长的趋势;三是贷“垄断”,即贷款惊人一致地贷给垄断行业,主要包括“两路”(公路、铁路)与“两电”

(电力、电信);四是贷“上”,即贷款投向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

表3.4 建设银行2005年末贷款重点行业分布(%)行业占比(%)制造业1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11.3电力、热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10.8房地产 lo.4贴现 7.9建筑业3.5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3.1教育 2.6批发及零售2.6爿爿雩m萼删蚕霎塞霎羹差霎委恻脚。

爿璃倒萋蓁慧冀图3.5建设银行2005年年末贷款重点行业分布由表3.4与图3.5可以看出,建行贷款投向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房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以及电力、热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以上四个行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0%以上。2005年新增贷款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电力和热气等行业。这种集中的贷款投向可能形成两种风险: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大多聚焦在这些行业上,多家银行的信贷资金追逐很少的企业,必然造成风险的积聚和信贷资金收益的下降。二是容易导致“垒大户”的负效应。信贷投放的行业集中(交通、制造业、房地产等),企业集中(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等),区域集中(大中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悖于“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分散原则,不利于信贷资产分布的均衡及收益风险的均衡。这些信贷资产的使用,虽然近期质量不错,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突变成不良资产的可能性较大。

3.2.2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快速增长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新一轮重复建设抬头,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传统行业仍在大上项目。据统计,2003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较上年增长43.2%,远远高于投资幅度。据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1.8月城镇500万元以上的项耳统计,全国在建的钢铁项目增长70%,完成投资增长的1.4倍;在建水泥项目增长46%,完成投资增长的1.3倍;在建汽车项目增长75%,完成投资增长的84%;在建房地产项目增涨l倍,完成投资增长1.4倍。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项目遍地开花。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房地产开发结构不合理。对这些重复建设项目,建设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参与放贷。

如截至2005年末,建设银行对房地产项目的授信余额为256396亿元,占授信资产总额的10.4%。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的新一轮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将会使己发放的贷款面l 临一定的质量突变风险。

3.2.3经济周期、国有企业改革对银行贷款安全性影响不良贷款的呈现度及发展趋势与我国宏观经济紧密相连:

一是与经济周期有关。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高度扩张期。一些项且的表面繁荣暂时将一些银行的不良资产掩盖,而一旦经济周期趋向平缓或紧缩,一些本1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身不良的资产将会浮出水面,同时还有可能衍生新的不良资产嘶j。

二是“国退民进”策略对银行贷款影响。“国退民进”策略将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面临又一挑战。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中,国有企业占到70%左右,“国退民进”策略将会使国有企业受到民营企业的冲击,其冲击程度影响到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甚至生存,从而必然危及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安全。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冲击银行债权。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展开。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法人、财产关系以及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也必然会对银行的债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一些企业趁改制和相互并购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给建设银行授信资产的安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3建设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3-3.1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1)政绩工程的驱动国内近年来的信贷高速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增加政府开支、增加与政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集中在以地方政府推动的机场、铁路、公路、桥梁、电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在房

地产开发、汽车、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纺织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也即信贷超量增长更多是政府支出增长驱动的。确实,钢铁、汽车、房地产、开发区等被认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灾区,无不是能为政府部门增光添彩的政绩工程[271。但是,银行对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存在的很大风险,已被机场贷款的惨败所证明。在全国最近几年兴建的38个支线机场中,37个已累计亏损达15.7亿元。建设银行无不例外也投入了大量的政绩工程、“配套贷款”。2)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整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整,直接影响银行的债权,这种政策调整却并不需要同银行协商,致使银行信贷资产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某省分行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累计向某市政公司发放7年期贷款57683万元,以该公司公路通行收费权质押。

2003年1月起,该市政府决定城区该桥停止收费,致使该公司至2004年6月末,已累计欠息4450万元.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2企业经营不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减少,高负债经营,信贷资金长期化现象严重。从1984年开始,国家财政不再给企业增拨流动资金。结果,一方面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在生产周转循环中逐步减少,得不到补偿;另一方面,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需要新增自有流动资金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使得国有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日趋减少。如1983年国有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重为44%,1987年下降15%1990年仅为12%。在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然寻求银行贷款,并长期占用这一部分资金,对银行形成“刚性依赖’’。同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主要依赖于银行的贷款支持。从1987年到1992年,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年均增长26%。因此,当这些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或发生亏损时,还贷能力被削弱,必然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大量增加。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心不强,致使产成品资金占用过大,资金周转缓慢,效益低下,从而,固定资产贷款回收率普遍较低。总之,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发展后劲不足,低效的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银行信贷风险,成为信贷风险大量积聚并显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3.3.3信贷文化误区1)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这是贷前贷后及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发放贷款时关注抵押、担保更甚于对借款人本身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无可厚非。但是,抵押担保在信贷决策中充其量只能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过分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信贷决策的充分条件将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后果。信贷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增值,进而还本付息。如果审批阶段把关不严使资金遭受损失,再追索第二还款来源将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喜好贷新还旧当一笔贷款到期或逾期时,选择依法收贷还是转贷非常重要。此时应对企业难以还款的原因加以特别注意,要分析其是否为内在原因,要识别贷款风险,而不是1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抱着反正钱已经借出去了,转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的习惯思维而一味转贷,否则将会导致丧失收贷时机,掩盖资产质量,使企业抱有侥幸心理,弱化还款积极性。待到依法收贷时,企业的资产可能已所剩无几。失误的转贷决策实际上导致了贷款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3.3.4信用环境不佳来自客户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主要根源。本文所指的信用是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货币资金的借贷行为。在借贷活动中,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很多,通常把它们归为五大类,即借款人品格、经营能力、资本实力、担保、经济环境,即“5c”信用分析法。

1)借款人品格(character)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在负债期间具有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是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或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能努力经营。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它与借款人经营者的年龄、经验、责任感、威信和眼光以及经理人员是否具备现代管理观念、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在往来银行有无不良的行为和记录等密切相关。

推荐访问:建设银行西湖支行贷款 中国建设银行 信贷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