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5篇)

时间:2023-05-02 17:0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一、选择题

  1.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2.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鸦片战争的影响

  4.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

  ②官员吸食鸦片,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国土大量流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C.洋务运动破产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B.《黄埔条约》

  D.《北京条约》

  3.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6.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关天培

  7.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虎门销烟

  C.威海卫战役

  D.太平天国运动

  8.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11.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北京条约》

  D.《明定国是诏》

  12.有人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另外一个”最有可能指的是()

  A.俄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3.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体现在

  A.“拜上帝会”的创立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资政新篇》的提出D.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15.《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写道:“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材料中的“侵略者”是:

  A.英国侵略者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D.满汉地主阶级联合镇压

  17.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A.鸦片大量流人,威胁人民健康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社会矛盾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B.《天津条约》签订后

  D.《九国公约》签订后

  14.太平天国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

  18.“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有关?

  A.沙俄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2.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是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以上观点,说明了鸦片战争

  A.爆发的历史背景

  C.失败的根本原因

  ()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D.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20.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之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2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2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25.这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它设计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上文中的这个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C.三民主义

  B.《资政新篇》

  D.《警世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并不是持续增长,其中1847年以后下降,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故C不合题意;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形成抵制作用,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以看出,汉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依据所学可知,《天津条约》开放南京、汉口十处为通商口岸,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A排除;《黄埔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与题干内容无关,B排除;《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汉口被开通为通商口岸之后,D排除。故选择C。

  3.A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符合题意;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D排除。故选择A。

  4.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土大量流失不是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鸦片的输入,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①符合题意;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②符合题意;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③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的相关史实。

  5.B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所以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B,B项符合题意;A项与鸦片战争有关,C项与威海卫溃败有关,D项发生在19世纪末。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6.A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故A符合题意;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7.D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D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00年前后,排除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威海卫战

  役发生在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故选D。

  【点睛】

  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是解题的关键,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8.A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五口通商之约、闭关之局不复能守”是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鸦片战争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A选项符合题意;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B选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C选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9.C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马关条约》签订。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10.A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次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11.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带有一定封建性质,B项《资政新篇》是根据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制定的新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故B符合题意;C项《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项《明定国是诏》是光绪帝颁布的改新诏书;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期”“洪仁玕”“纲领性文件”,仔细斟酌题干四个选项,能够同时满足这些信息的是B。

  12.A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因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俄国,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3.B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內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与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B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正确答案为B。ACD都未体现题干“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选B。

  15.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但是14年后的1856年,英法又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于1860年攻入清朝首都北京,火烧圆明园,C正确,A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1900年,B排除;日本侵略者于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D排除。故选C。

  16.B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社会矛盾。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B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18.A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结合四个选项的条约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运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9.B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20.D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符合题意;ABC项与鸦片战争相关,但不是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故选择D。

  21.A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变成了一只“大公鸡””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2.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以看出,中国是在社会制度上完全落后于西方,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是必然的。说明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败落后,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失败的原因,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23.B解析:B

  【解析】

  【详解】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不是“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C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为目的的侵华战争,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比较几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的战争。

  24.D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导致了中国版图的变化,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5.A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它主张建立“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A符合题意。《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警世钟》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和刊物,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篇二: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一部以打击跨国贩毒集团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正在热播,它体现了当今缉毒警察不畏艰难险阻,坚决打击毒贩的牺牲精神。早在180年前,虎门也上演了一场“破冰行动”,这一行动的主角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陈化成

  3.“英国人开向大清帝国的那一炮,只不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从事实上证明我们已全方位地落后于西方。”材料中那炮代表的战争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近代化开始

  B.洋务运动兴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观察表格,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开放

  C.纺织工业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破产

  D.协定关税的影响

  5.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严禁鸦片

  1/4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7.1836年《中国从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的一击"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8.《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9.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10.“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林则徐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泻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宠饷之银。”

  请回答:

  (1)材料中指出鸦片的输入有哪两大危害?

  (2)为禁烟林则徐领导了什么运动?我们应该学习林则徐什么样的精神?

  (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什么态度?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2/4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3/4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参考答案

  1.A2.A

  3.D

  4.D5.B

  6.D7.A

  8.A

  9.C

  10.A11.(1)没有军饷,没有士兵

  (2)虎门销烟

  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3)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12.(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4/4

篇三: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范文精选

  下面是为你准备的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CCTV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序言,这部翔实又深沉的影片给予了我极大地震撼。

  复兴之路,平辱之途。曾几何时,康乾盛世让中国人沉溺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不愿清醒,当被西方列强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出的大炮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惊醒了,却以无力抵抗。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灾难遍布中华大地,炮火燃尽美好河山,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眼睁睁看着华夏大地一点点纳入他人怀中,支离破碎。

  这股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是中国三千年以来最大的变局。在面对资本主义的疯狂扩张和贪婪掠夺之时,在中华大地面临生死抉择时,幸而有得一批批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这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姓名,这一次次感人生动的壮举,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正是这一批批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才迎来如今这安宁平静的幸福安康与团结和睦。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乃生存之本,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强大繁荣,我们足够可以自豪与自信的屹立在各国之林,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前辈曾经走过的那段漫长艰难的道路。遍观世界之史,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列强入侵,无力回击。这并非敌人过于强大,因为每个国家都曾有过扩张版图侵略的野心,真正的原因是旧中国自身思想的零乱粉碎,是清政府自身的腐败无能,是自己的弱点过于巨大最终导致零星之火而以燎原!

  大清闭关锁国,孤立自己,在阿谀奉承和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迷醉,使自己在世界上落伍,而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之中;清朝军队提着红缨枪,还在马背上前进,而西方已有了坚船利炮,朝发夕至。所以最终导致,曾经的东方大国被轰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屈辱。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记住祖国的历史,这不只是为了要更好地与篡改歪曲历史的世界上的邪恶势力继续斗争,也更是要以史为鉴知己之兴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前车之鉴作为后事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当然,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第一篇范文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而麻木的灵魂丰富充实情感,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才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如今我们就已经明白,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我们也在行动上证明决心——人民军队如今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像座钢铁铸就的新万里长城。

  如今的新中国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试图作为一个和谐的中坚国家与他国相处,而爱好和平就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国防的强大在于军队,军队保护着国民,维持着安定,为了震慑境外还蠢蠢欲动的反华势力,歼十战斗机、九九新型主战坦克和战略战术导弹的集体亮相给予世界如此之大的震撼,为何我们不害怕各国军事装备专家做出研究以及针对性防御呢?因为如今的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全世界的军备挑战,我们再也不是1840年的中国,我们有准备能够应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且不会吃亏。

  中国日渐成熟,日渐优秀,我们会继承先烈的意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穿越千年的磨砺后,我们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纪录中国片复兴之路观后感

  上个星期我们专业在教学楼101教室组织播放了复兴之路。但由于时间原因,未能看完六集,而只观看二集。尽管如此,我还是颇有感触。

  就整部影片的印象而言,我觉得复兴之路展现了崛起中中华民族的自豪和信心。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从影片格调和取材看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电视政论片可以看出,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线,只有到了共产党这里,才找到了正确的前进道路。人民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

  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阶级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只有真正选择了人民,才会最终被人民所选择。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__、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内涵也必然愈加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它的主要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民族危机时的共赴国难、沙宠驱,革命斗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献身,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等等。然而,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这也是复兴之路所给予人们的启示。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可见,复兴之路所证明的正是今天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而且必须作出正确回答和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与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正好吻合,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械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同时,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奉献的精神为党为国家努力工作。

  我们相信,在十七大的指引下,我们国家的强势崛起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观后感

篇四: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一: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200参观复兴之路,唤起了我的对于历史的记忆,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一幕幕的从我的眼前展现,诉说着那百年沧桑的变化。中国从黑暗的社会走向如今的光明,是十几代人浴血奋战,不断努力抗争的结果。

  首先映入我眼中的一幅比较鲜艳的画,并不是一般想象中的黑白照片,的的确确是一幅油画。这幅油画画的是清王朝大臣上朝议事的景象,一派的金碧辉煌又宁静祥和。而与之对比的照片,却是反映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图片,有着纺织机,火车等等。而显示工业革命的照片却是黑白的。这明显的对比,虽然一个金碧辉煌的感觉,一个是黑白照片,但是反映的内容却让人心凉。当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小农经济国家,守着清朝统治,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的时候。西方已经进入现在工业,并且一刻不停的向前奔驰着,并且,他们的制度也随着技术的变革而更加先进,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已经是当时英国的制度。

  这些制度又反过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壮大,而更加促进了工业的前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是经济制度与上层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使一个不大的英国拥有了日不落的称号的原因。

  2016/12反过来看看中国,在复兴之路解说词上看到一些资料“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大清国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这是在经历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后,清王朝开始兴建船厂,为了“妨害之海”。但是,简单的想一想就知道,一个小小的造船厂,怎么可能担负“妨害之海”的任务。而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并且是血泪史的开始。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英的贸易一直是中国是入超的,由于中国一直是自给自足,对于国外的东西也不买,所以对于急于扩张市场的英国来说,中国的大门很难打开。所以,他们利用了鸦片。而这不仅仅是英国商人的做法,后面是英国政府的支持。在这些年间,他们利用鸦片掠走了中国30-40亿两的白银。而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那幅虎门销烟的历史图画,会永远留在中国人的心里。而这是有深远的意义的。那时,勇敢的直面反抗英国的商人和政府,将鸦片销毁,表达了中国人的不屈服,而且是永不屈服。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不忘国耻,永远将不屈服的精神传递下去。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批救国的人出现了,并在此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不同阶级,不同方法来拯救中国的人们。

  林则徐的,魏源的都是介绍世界的书籍,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而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理性救国。但是,这些人却随着鸦片战争结束被淡忘。这些人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他2016/12们无法唤醒沉醉在天朝的人们。

  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看着太平天国与与清军打仗的图画,实在是让人感到了绝望。首先,农民起义

  是反对清政府的,但是太平天国又反抗着侵略者,但是清王朝和侵略者一起打压太平天国。这是让人绝望的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农民的封建色彩太重,洪秀全即使建立了太平天国,那这个国也是封建的国家,迂腐的,与清王朝差别不大的国而已。内部腐败和根本上封建的思想,是他无法救国救民根本原因。

  “而就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1851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伦敦海德公园为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剪彩。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船舶数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普鲁士等国也奋起直追。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1960年的10月18日,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清王朝面临了直接的打击,才有了洋务运动。在国家博物馆,2016/12看到了一些老照片,比如轮船招商局,陆军等等。但是,这些真的可以抵御外国侵略着船坚炮利吗?

  而验证洋务运动的,就是与日本的战争,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彻底的败了,向日本支付巨额的赔款。但是,我们并没与这样倒下,在战争中,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身为一个中国人,为祖国而战斗英勇献身精神。邓世昌虽然牺牲了,但是,即使落后,也不堪屈辱,奋战到底的精神留下了。我们现在落后,但是我们可以发展,所以绝不低头。

  1895年春天,康有为和学生梁启超联合千余名在京应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这是资产阶级开始的救国运动。但是,仅仅只是百日维新,百日而已。那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太过弱小,被封建力量轻轻一捏就消亡了。他们依然不能救国。

  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封建势力依然顽固,而外国侵略者的步伐也没有停留。八国联军侵华,八个国家进驻了北京,中国的心脏。签订,巨大的耻辱就此烙下深深的印记。清政府试图以“新政”救国,却依然不了了之。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提出了三民主义。于是有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皇帝没了,辫子也剪了,但是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也还是失败了。

  2016/12自那时起,辛亥革命为中国人的思想的变化做了铺垫,于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有了深刻的影响。中,陈独秀等一批思想先进的人提出,救国先要有思想革命。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人真正觉醒,并且在黑暗中寻找了一丝曙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她一步步壮大,最终带领人民走向了光明。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适合中国的道路。

  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却也失败了,但是,这只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武力,怎么革命呢。在井冈山,年轻的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确定实行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在反围剿失败之后,一路的长征,历练了这一批先进的人。然而,正是这场洗礼,使共产党成熟起来。

  但是,在内忧外患中,我们必须先赶走侵略者,于是,共产党再一次与国民党合作,一起对抗日本。一打就是8年,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挑起

  内战。但是,他们没有向共产党一样,深刻的了解到,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所以,人心的天平是不会向国民党倾倒的。

  经历三大战役以后,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被宣告结束。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蒋介石自己作了这样的评价,他说国军为什么会弄到今天这个信心丧失、精神解体的地步,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战之前微不足道,由于我们的弱点被它抓住了,遂演成我们今天这样溃烂的局面,共产党打败了我们,不是共产党有三头六臂,是我们腐败无能,自己的弱点2016/12击败了自己。所以,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符合历史的发展,才能够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的未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真正的独立,开始发展起来。一开始探索很艰难,但是我们依然向前进。美国无视三八线,义勇军将美国赶了回去。可是,党对于建设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清醒的认识,所以,又犯了左的错误,十年浩劫,让中国落后了很多很多。

  直到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中国改革开饭,迎来了春天。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至今也是这样做得,因为真理永远站的住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江泽民带领中国走向了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而胡总书记又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科学的大步的向前进。

  身为90后,其实能够感受到生活条件的变化。小时候,也看过黑白小电视,到长虹那种摁钮扣的彩电,到大彩电,再到几年前换的液晶数字电视。从扇扇子到吹空调,到那种中央空调。还有洗衣机,双开门冰箱等等或者是全自动一体控制的家电。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党和国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国家博物馆回顾了历史,我的心情很激动。看着中国的百年2016/12沧桑,到如今的发展的情况,很是为自己的祖国骄傲,也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复兴之路一行,让我点燃了民族的自信心,尤其是我还亲身经历过祖国的60年大庆,更加能够体会那种民族自豪感。

  我能做的,除了参加国庆游行,做志愿者之外,更重要的是好好学习,才能在未来回报祖国。

  篇二: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

  观后感

  土木124班08070312409李德智

  最近,我和同学一起看了纪录片,起初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态去看的,可看完之后,它深深的震撼了我。

  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观看过后感触颇深。一百多年的“复兴之路”在银屏划过,看到的是曾经的国之殇,民之痛,体会到一种挣扎,一种反抗,一种奋进,而现实中我们的堕落是否又是一种轮回。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新奇事物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人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电视政论片——用历史感悟未来。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2016/12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改革开放又很自豪。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代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壮大自己的国家。因为百年的屈辱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大清的闭关锁国,天国美梦,孤立了自己,使自己从此在世界上落伍,我们丛中得到了教训:只有吸收世界的先进成果,使自己融2016/12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共发展。闭关的后果让我们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明智抉择,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

  曾经的东方大国,被别人用尖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们不得不感言: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但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建设强大的国防,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

  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才能铸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再现了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

  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之路。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发

  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让我深受感触。

  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

  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它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努力,不要放弃,为了祖国,为了先辈,为了未来而不懈努力奋斗!

  篇三:复兴之路读后感1500字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2016/12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2016/12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要害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慨,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楚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熟悉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201611/12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续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201612/12

篇五: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复兴之路观后感

  第一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

  一汪碧水,要向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复兴之路

  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感想体会(一)继去年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后,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另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在国庆期间与观众见面,虽然悄然开播,但同样引起观众的普遍关注,唤起了观众更多的关于民族复兴的思考和探讨。

  叙事宏大

  解读深刻

  6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从10月5日开始到今天晚上每晚7:55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集50分钟。全片叙事宏大,解读深刻,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民族复兴之画卷。

  振兴之路

  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与《大国崛起》的区别在于,《大国崛起》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故事,而作为向中共十七大召开的献礼篇章,《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

  和平发展

  《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

  唤起信心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二)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观后感:自古前进路上多荆棘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2000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02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

  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复兴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最近,一部大型历史政论片引起关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动。”“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民众口口相传,媒体热烈评议、网络跟帖如潮,说的就是它:《复兴之路》。

  在娱乐节目竭力挤占社会生活空间,海量资讯不断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一部理论性极强的政论片热播绝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复兴之路》把寻

  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但《复兴之路》以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可“老师打学生”,行不通!袁世凯之流复辟帝制,但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奋斗,《复兴之路》的电影版和政论片都被我认真看了一遍。感到很受震撼和启发,遂成此篇,大家共享。复兴之路说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种种困境和国人一次次努力寻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奋斗过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清政府再也无法以天朝大国自居,国人也在这枪炮声中慢慢苏醒,于是乎,一些个仁人志士开始寻求中国前进的道路。其中改革是一条路,革命也是一条路,社会主义是一条路,资本主义也是一条路??但是想要给中国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

  这是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和血泪史。每前进一步流出的血泪提醒着我们肩膀上承担着的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是那么的沉重,也是那样的不容推脱。《复兴之路》这部电影把将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剧,民族的存亡只在一线之间,中国社会的动荡也由此开始,“变”字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题。从太平天国开始,关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争就已经开始。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主张变法的仁人志士,所有的努力,现在看来全部化为泡影,中华之崛起的道路到底落在何方?电影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到头来还是没能善始善终。也许历史就这么注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哲学命

  题的正确性不容怀疑。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命力量的源泉。只有共产党一直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正因为这样,它才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最终成功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中国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正视历史,好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很显然,《复兴之路》这部电影除了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之外,其更深的意义就是要向我们大家传递一种精神。历史证明,每当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总有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这种爱国精神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需要强大的国家的支撑。无论是怎样的内忧外患,这一精神血脉,这一浩然正气总能支撑中华民族从坎坷中奋起,从困境中突围,最终稳固在世界之巅。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必须要好好继承这一精神,在继承的情况下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爱国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需要你做出多么轰动世人的壮举。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需要你做好本分工作,拥有好的公民道德素养,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放在第一位。也许,这样也就够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的更号,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大学生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复兴之路》观感

  0热能091黄柏树

  上周,王老师组织大家看了记录片《复兴之路》,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通过

  “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艰辛,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了在祖国最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复兴之路》全景追溯中华民族167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通过“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伟大转折”(1976年-1992年)、“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和“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六个部分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人民为复兴中国所走的百年辛酸之路,生动再现了167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片中贯穿了中国近代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用诗意的语言和壮阔的场面,传达了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伟大作用。英雄的人民流血牺牲,创建了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各族人民收获了鲜花,伟大的祖国敞开了怀抱,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豪迈地宣示: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福的。这部华丽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苦难和光明,诗意地表现了我们的希望和奋斗,宏伟地再现了历史的机遇和人民的胜利。

  1840年千年巨变,清政府在最后几十年的挣扎里签订了两千多份对外不平等条约,我们的心是那样沉痛;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但理想总不能实现,我们的心是那样凝重;八年抗战,一致对外,赶跑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心是那样悲愤的;建国大业,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又是那样激动;开创未来,目睹了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这一次,我们的心霎那间明亮!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在复兴的道路上,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艰险的道路,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

  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在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它,于实践中创新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涌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追求强大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史上,我们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的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的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的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内涵必然愈加丰富,在不同的时期,它的主要表现有所不同:民族危机时的共赴国难、沙场捐驱;革命斗争中的抛头颅洒热血、为真理献身;和平建设时期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但是,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同时,这也是《复兴之路》给予人们的启示。《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

  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给人最初的表观印象就是电视传媒与文史政论的完美结合。该片不仅原始影音资料丰富,对实物实景打造不惜重力,而且剧中有多场真人模拟的历史情景再现,高新科技影视手段的运用,触人心弦的解说与配乐,都令这部片子的可视性、临境性和普教性得到了近乎极致的发挥。《复兴之路》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些从未放弃民族复兴梦想的平凡人,他们同样令我们深深感动。中华民族是一个伟人辈出的民族,伟人辈出的民族必定是伟大的民族,因为伟人需要伟大的民族来孕育。为此,作为此民族中之一员,我们自当以本民族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为荣,更当以创造崭新的民族历史与文明为任。“大国崛起”虽非数日之功,征途漫漫更难一帆风顺,但比照此前160余年间的任何时刻,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国人都将更加怀有如此自信:中华之崛起,虽遥必当及!近代以来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两个跨世纪。然而,二者又是如此的不同。20世纪来临时,祖国尚在八国联军的铁蹄下呻吟,人们愤怒、哀伤——“江山惨淡,回顾彷徨,不能不为祖国前途痛哭耳!”今天,即使还有诸多困难有待解决,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我们已没有了百年前的屈辱、哀伤和无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

  通过《复兴之路》的观看,让我对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复兴之路》利用历史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工程。由此证明了中国确实是经历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历史,中国爱国者是在屡次碰壁后才发现,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上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些经典的历史章节,生动的细节,抚慰心灵的诗词,优美的画面,激动人心的旋律,民族大家庭里心连心的历史和现实,都留在了我的血液里。167年奋斗和60年的建国大业,在艺术这个伟大无私的朋友的帮助下,把我们的光荣和梦想送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遍了世界各地。这是祖国的光荣,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正如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所言,“拍摄此片的目的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视这段历史,站在历史的高点畅想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固的知识和理论基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仅仅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创造无悔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相信我们的国家定会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第二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今天我作为学院党校高级班的学员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心情激动不已。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级人们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运送大量鸦片,社会腐败使中国人民身心受极大伤害。帝国主义列强借机侵占中国领土,由于国弱,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不少领土,还赔偿了他国大量的银两,使本来不富裕的中国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落后。此时的国家实际上已失去了主权,被帝国主义强权所控制。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侵略和压迫。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时刻没有放弃强国梦想,并毫不犹豫地为此付出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灾难降临了,人民开始受欺凌。最令人震愤的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屠杀30余万中国平民,身为一名中国人,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又让人愤怒的历史。炎黄子孙们切记——勿忘国耻!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

  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党的正确领导,稳定的周边环境,已经成为了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这几十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无可争议的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入党发展对象,我在为自己骄傲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我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才干,才能不负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

  第三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在《复兴之路》这部纪录影片中,通过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个部分,使我们深刻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革命伟人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难,才使得我们这一代有了今天的优裕的生活环境,然而,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到此结束,我们应该发奋图强,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1840年之前,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识才在屈辱和抗争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只要身为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感动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想,当初为何中国会受这些欺侮?连一个小国都能踏在中国人的头上肆意嘲笑,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太忍气吞

  声、太自以为是,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

  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不论是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还是建设强大的国防,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全方位的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第一,从大会召开的时机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21世纪头20年,既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

  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是关键中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正是在这个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第二,从大会确定的主题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这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十分紧要。

  第三,从大会担负的使命看,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实现了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中央领导集体。

  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现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提高我们的思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梁启超曾写下《少年中国说》,人尽皆知“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来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祖国的将来。是现在碌碌无为,等将来让悲剧重现,还是发愤图强,让中国达到新的顶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选择后者。

  作为中国青少年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扩宽视野目光长远,崇尚科学不愚昧无知,鼠目寸光,凭借我们的双脚沿复兴之路走下去,凭借我们的双手给祖国一个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

  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

  看完《复兴之路》后两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自豪的,是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份子!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

  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第一集

  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

  本集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

  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甲午战争后),这些探索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本集把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苦难与种种救亡图存的探索相结合,透过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的独特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苦难中不屈、黑暗中寻路、危难中图强的历史画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

  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

  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

  辛亥革命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人士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率先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探索救中国的道路;日本侵华,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建国主张和政权腐败,导致了自身的失败;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赢得了民心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面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也为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历史揭开了新

  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年---1976年

  本集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独特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快速向工业化迈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为了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热情建设新中国,同时也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年---1992年

  本集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前夜。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全社会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战略决策。

  农村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撕开了高度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迈出了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同时被提上日程;在经历了转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苏东剧变国际大气候的多重考验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年---2002年

  本集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沉着、负责地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取得抗洪胜利,使中国赢得世界赞许的目光;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国有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和世界在相互了解中一步步走近。

  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集体再

  次实现平稳交替。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年---2007年

  本集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

  履新之初西柏坡之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抗击非典之战中,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恪尽职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傲人成绩,并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做出了重要决议。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和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地朝

  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第五篇:复兴之路观后感

  铭记过往,展望未来

  复兴之路之千年局变观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世事变迁,历史的气息并未随着时代的走远而黯然褪色,它虽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但精致的勾勒了过去的伤痛,记载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是我们永远的预防针,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稍有不测,一切便又会泛滥成灾。回顾历史并非消磨千篇一律的乏味生活,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清楚明天,展望未来。

  在看完了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我只能这样形容我的感受,沉痛,深沉,雄浑,深思。当我在晨曦中悠闲地漫步,在教室安静的上课,在商场中疯狂的购物时,一种念头会有意无意地闯入我的脑海,一切来之不易。

  复兴之路带领我们把焦点定在1840年,当中国还沉睡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当道光皇帝向群臣发出这样的疑问:“英吉利在何方,据我大清有多远,有无陆路可通”;当一位文人汪仲洋怪物般的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越,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我不得不说当时中国人的本质是保守自大,骄傲自满的,不屑于周围的一切,殊不知小蝌蚪也有成蛙之时,江湖已不再是过去的江湖。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时的清政府对对手一点概念的都没有,这样的帝国,岂能不兵败山倒呢?

  一切的的根源在于腐朽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制度,腐朽导致了愚昧,愚昧加剧了腐朽,清王朝正上演着每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宿命。让一个持续了了一千多年的日益衰败的封建制度去和一个新型的蓄势待发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去碰撞,就像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连侥幸的机会也被统治者毫不犹豫的摧毁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罢官发配伊犁,魏源遁入佛门悄然离世,洋务运动在

  甲午战争中夭折,维新运动在血腥中被扼杀,就连声势浩大的辛亥革命也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一代代的呐喊着的声音就这样涣散于无声。

  那是一段多么惨痛,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的入侵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赫然入目,万千国宝流落在世界各地。还好,后来我们走出了所有的困境,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是,历史的功效不是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仇恨,吸取经验教训才是重中之重。从千年局变中我明白了:首先得学会“居安思危”,要时刻懂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过去,我们自诩天朝上国,我们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更有元朝时的雄雄铁骑呼风唤雨的挺入欧洲,有郑和下西洋??有各式各样的文明,于是我们闭关锁国,所以有了近代的屈辱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一路走得太平稳,久而久之,变失去了处理危机的能力,一旦危机来袭,往往会不知所措,茫然若失。那段时光,我们便是处在那样一个阶段,可现在不同了,我们在一步步洗刷我们的耻辱,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汶川地震,西藏打砸抢,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但我们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们刮目相看。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懂得居安思危是很重要的,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方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危及到来时,临危不乱。

  其次,要懂得学习。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个人,都应该加强学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和中国都同样是被侵略者以粗鲁的方式打开国门的,但日本懂得学习,当时的情况甚至比中国差很多,但是短短的几十年,他们就加入侵略队伍的横列,把矛头指向中国。原因不言而喻,从两国对待火车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日本天皇亲自参加国内第一条铁路的建成仪式,而清政府硬是把唐胥铁路变成了马车铁路,原因是火车的声音会震动皇帝的陵园。“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块大地,就如一汪碧水,要想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就必须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所以国家应该毫不动摇的坚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全名的素质,学习世界

  一切的先进文化,对本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个人也应该端正学习的态度,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认真做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再次,要学会创新,与时俱进,切莫让自己和时代大潮间形成巨大落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最高的境界。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所以他与众不同,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名族新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国际和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和高技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所建树,创新是必须突破的难题,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最后就是众人皆知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只适用于动物,在社会上仍然适用。所谓的落后,不仅仅指经济的落后,还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落后,当代的中国,现在的伊拉克便是有力的证明。唯一避免被欺负的手段就是让自己变强,而要变强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的复兴之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崎岖的,现在我们正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族复兴将会进一步的靠拢,只要我们大家为了明天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春暖花开也不远了。

推荐访问:复兴之路解说词当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 解说词 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