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那本笔记(附写作指导及佳作例文精评)

时间:2022-06-22 13: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那本笔记(附写作指导及佳作范文精评)

 【文题再现】

 笔记: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做记录。有摘抄、批注、写提要、写心得、做思维导图等方式。

 写作对象

 写作目的

 文本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班级同学

 分享

 叙事类

 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

 任务二

 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

 说服

 书信

 笔记的重要性/做笔记的乐

 趣/对笔记的辩证思考……

 任务三

 刚进入初中的弟弟

 提供信息

 说明类

 如何做笔记/如何用笔记/做笔记的误区……

  【写作提示】

 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

 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

 ① 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600 字

 【写作指导】

 2020 年的温州卷的中考作文题目紧扣学生生活,接地气,不虚无,命题设置指向性明确。在具体的任务驱动情境下,既有写作对象的清晰性,又有写作选择的灵活性;既有写作目的的归整性,又有文本类型的同向性;既有参考角度的指导性,又有自主思考的开放性。

 围绕“笔记”这个话题,命题者将写作任务分类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本类型、参考角度迥异,这样细致温馨的写作提示容易让考生做到胸中有丘

 壑。

 任务一的写作分享对象为“班级同学”,可以写“我”做笔记的经历和感悟以及用笔记、读笔记的发现。针对此任务驱动,可以将任务细化,具体到某一学科的笔记,选材确定以后,要代入作者在场,将“我”做笔记的心路历程以及心态变化呈现出来,写出过程感与波折感。如若能将二者巧妙融合,能将客观之物与主观之思结合起来,文章就基本做到了选材明晰,方向笃定。如若要提升立意,可以再深入挖掘,将记笔记的发现与生活之思、生命之思结合起来,会更好。

 任务二的写作对象为“不愿做笔记的某同学”,文本类型属于劝告说服的书信体。既然是劝告,那么要写出记笔记的重要性,让该同学明确记笔记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确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启发他的自我思考,让他尽量发生自我改变。写作指向和目的明确以后,要用书信体的形式进行写作,设置特定情境,双方代入,有理有据。

 任务三的写作对象为“刚进入初中的弟弟”,目的是模拟情境,给弟弟提供做笔记和用笔记的方法。唯一高要求的是,需要考生以说明文体的形式呈现,体现说明文的特质。

 以上三个任务驱动点,各有侧重,各有千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相应文体进行写作。

 【学生佳作 一 】

 那本笔记 章家玮 淡绿色的封皮,“英语本”三字之下,是“有志者事竟成”的英文谚语——这,就是我的英语笔记本。

 翻过封面与扉页,我当初的“真迹”突兀地展现了出来:单调的黑色字,歪歪扭扭的一笔一划,仿佛绝症者艰难的喘息。旋即,便想起了初中第一节英语课—— 记得那节课上,一听到老师说要记笔记,我的内心就涌起轩然大波。我聪明地想:笔记无须那么认真,脑子里记记就行了。于是,以后的课堂,我边听老师讲课,边放任着我的笔在纸上兴风作浪,飞快记录下老师反复强调的词,时不时用红笔散漫一划,就当是记重点。

 我继续翻阅着笔记。尘封已久的羞愧与后悔蜂拥而出,将我拥到了另一节让我难以忘

 怀的课上:

 老师将优秀笔记置于视频展台:只见行行四线格之间,一条条线轻盈地托起工整井然的字母,或黑,或红,极为赏心悦目;而在这些笔记下方,是一个流畅的“2A+”——这象征着笔记所能拿到的最高等级;而我,却是一个可耻的“A”。

 “这么优秀的笔记,是别的班的。而我们班呢?就连最好的同学都没有认真记笔记,那我们班还有希望吗?”老师严肃地说。并在那个“最好”上做了重音——我知道,那是指在老师眼中最为优秀的我。话音未落,我就感受到无数道目光向我投来,或批评,或嘲笑,或难以置信。我想辩解,但又说不出话,因为我的咽喉被来自内心的不甘与羞愧噎住了,讲不出一个字。

 从那以后,我终于明白,课堂笔记,值得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

 苦闷与愧怍使我回到现在。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往后翻,却欣喜地看到,我的笔记开始变了:一笔一划不再浮躁,字母井然有序,曲线优美;黑色的主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红色,或是标示重点,或是凸显难度,点缀在行行字迹里;而在那笔记的空隙处,有着那个令我惊喜的评级:“2A+”。

 望着这个“2A+”,我闭上眼,仿佛看见老师将我的笔记展览给同学们看,耳畔仿佛传来老师亲切的表扬与激励……随后,我合上了这本笔记,这本见证了我成长的笔记。

 那本英语笔记是我成长财富。它教会我,怎样重视课堂,怎样尊重老师,怎样对待知识。

 师评:

 这篇作文紧扣题目,立足任务一的目的与要求选材,切入点小,内容具体而细腻。围绕记笔记的经历,采用先抑后扬之对比手法,写出“我”对于笔记的认识变化,在过程感的代入之中将成长融入,不失为一篇情理兼备的佳作。

 【学生佳作 二 】

 一封写给李华的信 吕佳琪

 李华同学:

 你好!

 今天我想就笔记的事情和你聊聊。上课时你的笔记常常偷工减料,不是少了这个重点,就是少了那个难点,总是让老师对你红了脸。下课你也时常向我抱怨“反正我从来不看,为什么要记得那么认真,我知道了就好了”。作为你的组长,我感到万分忧心。

 我相信你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你或许认为你从来不翻阅你的笔记,认为大脑就是一切,可事实确是如此吗?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记忆的东西最后将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五,更别说上课只听了一遍的内容。因为大脑是一个无限大的 U 盘,但他的清理功能同样强大。而笔记则是一个非常大的内存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会被清除,但笔记不会。

 或许,这依旧不能说服你,你依然坚信你的大脑足够强大,但你是否能保证你的大脑绝对不会“离家出走”呢? 有研究表明,一个成熟的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钟左右。而一节课如此漫长,你活泼的大脑随时随地的跳出去玩耍一圈,如此,再强大的大脑“罢了工”,还能写下完整的记忆吗?而记笔记就是时刻监督你的最好方法。

 上课时,老师讲课是较快的,如洪水般向你涌来。我们如不能迅速接收并筛选过滤,知识就像垃圾一样堆在角落,很快就会被大脑“扫地出门”。记笔记就不同,它是一个慢动作,在记录时我们会默读,会反刍。同时,记笔记还是一个知识再梳理的过程,你的大脑会自觉将污水过滤,提炼重要信息,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当然笔记并不只局限于课堂,在许多地方都大有用处。

 读书时,我会想起朱光潜曾经说过:“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旅行时,我会想起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我也会用笔记下景的瑰丽宏伟、人的幽默风趣、物的特色丰饶…… 如此来看,记笔记真的无意义吗?请你扪心自问,答案自是不言而喻。回头看看你的笔记,字里行间藏着你学识精神的成长,记笔记也是一条修炼人生的必经之路。

 最后希望你能领会笔记的魅力,并付诸行动。

  你的组长:张琪

 2020 年 7 月 10 日

 师评:这篇书信体的作文紧紧围绕任务二展开写作,以劝告建议的形式将主客双方代入,情境感强,少去了纯粹议论说教的意味。语言表达上不失幽默风趣,既写出记笔记的重要性,又能让对方较为愉快轻松接受。整篇文章梯度感强,有一定的逻辑性。

推荐访问:写作 指导 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