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又尾细细菌性出血病防治

时间:2022-06-10 14:0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鲴科鱼类,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具有食杂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近年,广西桂平市斑点叉尾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多种疾病特别是细菌性出血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常因来不及防控造成严重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该文分析了斑点叉尾鲴细菌性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关键词:斑点叉尾鲴;细菌性出血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6.049

0 引言

在水产动物养殖特别是淡水鱼养殖中,细菌性血病[1]一直是困扰很多养殖户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发病后,该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在细菌性出血病诊治中,需要结合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致病菌类型后,结合相应的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死亡率。

1 发病经过

广西桂平市白沙鱼场池塘面积0.73 hm2,水深1.7 m,2017年放养规格为10 cm的斑点叉尾鲴[2]5万尾,养殖期4-12月,收获成鱼29.5 t.获纯利5 6万元。2018年3月放养规格为10 cm的斑点叉尾鲴鱼苗5.3万尾,5月发生严重的鱼病,因治疗不及时,死亡约1 8万尾,全年仅收获成鱼20.5 t,获利1.2万元。临床上患病鱼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摄食量下降,在水面离群独游的不断增加。该养殖户曾经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均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随后将病情上报了桂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到达养殖场,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该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池塘淤泥较厚,塘角存在大量残留饲料堆积现象,养殖户也没有定期更换池塘水。结合该养殖池塘整体的发病情况,技术人员初步判断为细菌性出血病,随即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诊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了损失进一步增加。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先是有个别斑点叉尾鲴浮头死亡,每天死亡4 - 10尾,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水面离群独游的鱼数量越来越多,死亡数量也不断增加,发病严重时每天死亡的鱼达50 kg。通过进一步对患病鱼的外观进行观察,发现病鱼的上下颌、口腔、腮盖、鳍条基部呈现鲜红色,红肿明显,腹部明显膨大,有些患病鱼在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时死亡[3]。

3病理学变化

捞取池塘的13尾病死鱼进行腹部解剖。打开腹腔后发现内部存在大量混杂物,并且在肠管和内脏表面附着大量凝血块,肠壁严重扩张变薄,外观呈现半透明状,前肠和中肠内部充满黄色的粘液和气体,后肠内存在有大量粪便不能正常排出。肝脏外观呈现土黄色或苍白色,质地变脆,肝脏、胰脏、肾脏存在明显的失血变化,呈黄白色或淡红色,肌肉组织呈现纯白色,鱼鳃结构完整,但在个别鱼体的鳃底部存在轻微的腐烂现象。

4实验室诊断

4.1水质检测

采集该养殖池塘的水体进行水质检测,氨氮为0.83 mg/L、亚硝酸盐为0.4 mg/L、pH值为7.1。经水质检测,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水质存在严重恶化的现象。同时,池塘底部淤泥厚度0.5 m左右,如果不能及时对池塘底部进行改底处理,将会产生更多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造成更为严重的中毒现象。

4.2细菌分离检测

采集患病鱼的腹腔病变肠道组织,带回实验室后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发现呈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杆菌,肉眼可看到染色的致病菌前后端存在单边毛。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8℃持续培养24 h,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了网形、湿润、光滑、灰白色、有光泽感的致病菌菌落。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转移到TSA培养基上,持续培养24 h后,在TSA培养基上不产生水溶性的棕色素,并在致病菌周围出现了典型的B溶血环。根据水生动物病原菌的分类,得出该种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通过对该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发病期间天气不正常,外界温度波动较大。池塘连续多年养殖鱼类,在每次养殖前没有对底部进行有效清理,导致有机物逐年增多,淤泥较厚,为爆发性血病病原菌的大量繁殖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整体的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斑点叉尾鲴细菌性血病。

5防治

确诊后选择使用10%的二硫氰基甲烷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40 mL/亩,间隔ld再全池泼洒1次。停止投喂2d后,在鱼饲料中混合含有99%的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剂,使用剂量为1 g/100 kg鱼体重,每天投喂2次,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5d后,养殖场的鱼群停止死亡,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强化治疗10 d后恢复到原有进食水平。在对患病鱼进行治疗的同时,做好池塘水质调节和底部改底工作。全池泼洒5mg/L的食盐,并使用2-4kg/亩光合细菌,逐步降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并建议该养殖户进入夏季后,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在不影响鱼群正常生长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晴天高温高湿季节,坚持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进入冬季鱼起捕后,要挖出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并使用生石灰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另外,在鱼种放养时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苗,鱼苗下塘前使用浓度为200-300g/m3的氯化钠对鱼体浸水20min消毒后再放入池塘。

6结束语

水产类细菌性皿出病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发生,在我国各个淡水养殖领域蔓延,细菌性出血病是一类普遍流行的恶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可以危害多种鱼类,常见的淡水鱼类几乎都会感染发病,发病率通常在60%-100%。细菌性血病在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领域都有爆发,不管是池塘养殖、山塘养殖还是水库养殖,均会出现发病情况。该种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4-11月,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37℃,尤其是当水温度升高到25 =-30℃时发病率最高,每年6-9月是高峰期。养殖场未发病前常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但发生细菌性血病后收入仅为1.2万元,损失了2/3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临床上南于细菌性血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在具体诊治中,一定要采取适时调节水质、外消毒与内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治疗时选择的二硫氰基甲烷是一种高效杀菌化学药物,能有效阻碍病原微生物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导致病原死亡。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该种灭菌剂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化学性质稳定,产生的代谢物能通过鱼体代谢出来,不会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选择的恩诺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染色的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具有抗菌性强的特点,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能有效防范充血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感染。通过采用上述2种药物配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l]巩伦江 “鲢鳙鱼暴发性血病防治对策研究”项目通过成果评审[J].渔业致富指南,2009(3):5.

[2]吴计安.鲤鱼白云病成因与防治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09[10):51.

[3]郑远洋,孔令杰,黄春龙,等.北方地区鲤鱼出血病流行病

学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4):40-42

行业简讯

凝心聚力促帮扶党建结对共发展——赴河北省隆化县开展产业扶贫和支部结对帮扶专题调研

2019年3月19-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环京津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和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部署,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贠旭江带领调研组等一行12人,赴河北省隆化县开展进村入户肉牛养殖技术指导,对接支部结对帮扶工作。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组织结对帮扶有机融合到脱贫攻坚中,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与隆化县郭家屯镇南兆营村党支部结成支部对子,共同谋划脱贫攻坚方案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机关党委工作部署,全国畜牧总站将根据南兆营村党支部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加大帮扶力度,出资支持南兆营村村委会改造,支持南兆營村开展肉牛繁育改良站点建设,在技术人员培养和硬件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

推荐访问:出血病 斑点 细细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