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语言景观翻译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时间:2022-06-09 13:0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语言景观主要发挥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不仅给人以提示、指示、引导,甚至告诫、警示,还在某种程度上提供审美甚至净化作用。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语言景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翻译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文化的充分传播和顺畅交流。提升语言景观翻译质量,加强宣传效力,让人们依法参与管理语言景观过程,并结合信息化手段,呈现出立体化的语言景观,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关键词]首都文化;语言景观翻译;规范语言; 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93-0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明确了文化中心建设新的功能定位,同时提出,要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烙印,推动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宏伟目标迈进。北京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有成功的经济实践,更有与世界打交道的历史经验,完全可以为人类社会贡献具有中国首都特色和京味特点的文化精神财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外显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语言超越了文化符号的范畴,成为了创造城市场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语言景观。

一、什么是语言景观

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 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之所以称为景观,即意味着语言已经成为一个街区、社区、城市乃至国家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正如人们到了国家边境,喜欢在国家界碑旁留影一样,界碑上的文字明示了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提醒自己不能随意逾越边界。北京城市里的街道名称、公交站牌、地铁站名、店铺商号、交通标志、景点说明等等,都包含了很多语言符号。

语言景观具备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两个基本特点。顾名思义,信息功能应该包括指示、教化、引导、警告与禁止等内在含义;象征功能自然是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国家主权权威等。在北京,无论是古老的商号匾額、街道路牌、公共设施服务指示、道路标识、景点介绍等信息类的语言景观,还是劝诫人们的行为举止的公共标识等警示类语言景观,无不彰显着首都的城市活力与文化自信。比如同仁堂、全聚德等老字号就既具有信息功能,又体现出源远流长的文化象征意义。同仁堂是中医的神圣殿堂,象征着神奇的中医效果,那黑底映衬的烫金汉字骨子里透着权威,无形中给病人以康复的信心。于同仁堂牌匾而言,题字者的身份、匾额的历史传承、匾额的尺寸大小以及色彩的搭配等构成了“同仁堂”这一概念的统一体。有着三山、八刹、十二景美誉的北京西山八大处历史积淀深厚,历史名人及骚客文人留下的种种语言景观,既是八大处挖掘自身魅力的资源,更是帮助大众提升文化自信力的极佳途径。

二、北京语言景观翻译现状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文化交流是常态,恰当的语言景观翻译能揭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也能反映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语言景观不仅是城市文化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文化张力的外显形式。所谓文化场景就是以消费为导向,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实践为表现形式,推动着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动[1]。文化场景的创设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良好的文化场景一定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南锣鼓巷和798艺术区就很能够说明文化场景与创新人才关系,也是鲜活的文化场景案例。目前,北京的语言景观翻译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翻译理念不统一

北京语言景观的翻译似乎没有遵循既定的指导思想,各种公共标识和景点介绍等语言景观翻译中普遍存在着拼音和英语翻译混杂的情况:赵登禹路(ZHAODENGYU LU)、张自忠路(ZHANG ZIZHONG LU)、佟麟阁路( TONGLINGE LU)、箭杆胡同(JIANGAN HUTONG)、地安门西大街(DI’ANMENXIDAJIE)等就是遵照地名使用拼音的翻译理念。不过由于标识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的缺乏沟通,还存在着翻译理念不统一导致语言景观凌乱的现象。如南锣鼓巷巷口的路标是南锣鼓巷 (SOUTH LUOGU LANE)而地铁南锣鼓巷的翻译则是(NANLUOGU XIANG)。另外还有如阜成路 (FUCHENG Rd)、复兴门北大街(FUXINMEN NORTH ST.)、地安门内大街(DI’ANMEN INNER ST)、长安街(CHANG’AN AVENUE)等等。古都北京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如著名的长城、故宫、九坛八庙等。长城和故宫的英文翻译已经广泛被国内外普遍接受和使用,即长城的对应英文(The Great Wall)和拼音(CHANGCHENG), 故宫的对应英文(The Palace Museum)和拼音(GUGONG)在概念上是对等的。虽然“把符号和事物连结起来的做法对我们已经变得自然” [2],但是,“把观念和符号连结起来,是一种人们不能一下子就养成的习惯” [3],是需要创设一种场景帮助人们将符号与客体的实体联系起来。长城和故宫的文字、图片以及影音材料的大量存在让世界认识了长城、故宫,也让我们将The Great Wall,The Palace Museum的概念与长城和故宫的实体对应了起来。然而,反观京城九坛八庙,这些景点的语言景观就显得混乱。我们知道,所谓的九坛是指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它们都是明清统治者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八庙则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上述概念中的坛实指祭坛,对应的英语单词应该是一致的;八庙中的庙、殿、宫等虽然汉字使用存在差异,但是实际上指的应该是同一类场所,都是皇家祭祖的地方,对应的英文单词也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实际的语言景观翻译却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天地日月是平行的四个概念,自然应该享受同等礼遇。但是天坛公园、地坛公园、日坛公园和月坛公园的语言景观翻译却只有天坛使用了对等翻译法(The Temple of Heaven),其他3个都是采用拼音加英语单词,即用地、日、月的拼音分别加上公园的英语单词(Park),如果说天坛概念已经和The Temple of Heaven对等的话,而天坛公园旁边的天坛医院的英语标识却是Tian Tan Hospital。这样交叉使用的语言景观不仅让外国人困惑,也常常让北京导游介绍不能自圆其说。

(二)语言景观翻译不规范甚至错误

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让告知、警示甚至惩戒性的控烟和禁烟标识比比皆是,而这些公共标识的英文翻译更是五花八门。例如无烟区的英语翻译不少于5个(如No smoking, No Smoking Area, Non-smoking section, Smoke- free area, WU YAN QU等等)。在汉语中,无烟区和禁止吸烟意义是不同的,二者在提示和警告意义上的差别还是很明确的。无烟区更多地是提示一个事实,旨在通过提醒人们注意到这个事实存在后自觉地放弃吸烟;禁止抽烟的潜台词则是违反者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惩戒。由此也就有了很多令人不解的翻译,比如:抽烟罚款、禁止抽烟(Smoking is a fine, no smoking),禁止吸烟、违者罚款(No Smoking on the spot fine)。上述的翻译容易让以英语为母语进行思维的人产生误解:抽烟罚款是前提,禁止抽烟是必然结果吗?而第二个的翻译更是只能适用于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人了。有人认为这样细究未免显得矫情,因为禁止抽烟的图标大家都能看得懂。是的,单独的图标就可以了,为什么需要有语言呢?正如索绪尔所说的那样“只有这个语言的综合体被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时才能被认可” [4]。禁止吸烟这样的字眼和对应的图标放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明确的警示概念,而英语文字的加入体现的则是北京作为大都市的国际化特色。除了控烟、禁烟的语言景观翻译乱象外,还有一些其他翻译有歧义甚至错误的公共标识。北京是个文明城市,很多公共设施的建设都充分地考虑到了残疾人的需要,比如残疾人专座、残疾人专用通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等。但是遗憾的是对于残疾的翻译目前至少也有3种以上不同的用法,而“专”字一词也有着不同的版本,交叉起来,至少有6种以上不同的标识,从而也形成了另类的语言景观。一般意义上的残疾表现可以是生理上有活动限制或者是被剥夺了某种生理功能(handicapped, disabled),但是如果使用畸形或变态(deformed)则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歧视甚至人格侮辱。这些不当翻译肯定不是标识发布者的本意,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国际化大都市在人文关怀上的不到位。春节逛庙会是很多身在北京的人出行选择,主办方也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对于防火尤其重视,“禁止明火”之类的标识语常见于各个景点,提醒大家注意防火没错的,但是“赤裸的火焰”(No Naked Flames)究竟让外国人怎么理解?难道还有着穿着衣服的火焰吗?在北京某著名景点,为表示爱护森林的标牌“护林如爱家”的中文下的英文翻译为“Forest protection such as homeboy”,池塘傍边的指示牌“水面危险、请勿靠近”的中文下的英文翻译为“Risk of water surface,Please keep away”, 这两个翻译为汉语分别为“保护森林比如宅男”和“水面冒险,请走开”。这些不规范甚至错误翻译形成了令人费解的城市语言景观。

(三)语言景观翻译信息化存在不足

在北京,风景名胜、人文古迹众多,但这些景观经过翻译后,通过网络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力度还尚显不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八大处尘封60年的钟鼓楼也于戊戌狗年初一开门迎客。地处八大处之六处香界寺中的钟鼓楼据说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但是在网络几乎很难查询到八大处钟鼓楼英文介绍的相关信息。像八大处钟鼓楼这种情况,在北京相似的历史文化景点还存在着,这与智慧、开放的北京形象是不相称的。

上述事例是北京城市语言景观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也是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首善之地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三、规范语言景观,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对策

通过依法依规加强北京语言景观的翻译,坚持群众路线,倡导人们参与语言景观的翻译与规范,打造综合性语言景观,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语言景观内涵,进一步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体现开放北京的包容精神,体现首都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一)依法管理语言景观翻译

2001年1月1 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 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因此,涉及语言景观翻译的道路路标、街道名称、胡同标牌等均应采用拼音进行注释。如果有了拼音的辅助,到京旅游的部分国内游客就不会有将大栅栏(DASHILAR)误读为大栅栏(DAZHALAN)的尴尬,在某种程度上还帮助宣传了北京方言文化。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北京方言算是一种新知识,这种景观设置方便满足人们乐于学习新鲜知识的需求;对于国外游客来说,采用拼音的异化翻译法不仅让他们感到新奇,更会激发部分人去探究名称背后文化的热情。人名和地名之外的景观语言的翻译自然应该采用归化翻译法,即按照英美人的理解方式进行处理,但是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管理,保证语言景观翻译的准确性,避免同样的公共标识出现不同的翻译。英语中为了表示强调往往采取大写,但是大写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阅读的困难,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尤甚,所以语言景观的翻译如果采用小写(首字母除外)将会起到更好地提示、指示、警示等辅助作用。

(二)倡导人们参与管理语言景观

2015年修订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提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或修订立项建议。语言景观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风向标,也是一个城市内涵的象征。北京作为有活力的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口流动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良好的语言景观及翻译会让新来的人获得新奇,让离开的人带走满足。如果人们在发现语言景观问题后能够有途径反映,那么一定会帮助改进城市语言景观的设置、翻译、创新等,激发人们热爱这个城市并主动参与管理的热情,更会避免“葛宇路”这样的“乌龙”产生。

(三)打造综合性语言景观

北京有着以英雄人物命名的街道,但是在这些街道上却很难获得与英雄人物概念对应的象征符号,从而让英雄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名称。在首尔街头,游客们会驻足与李舜臣雕像合影,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照片,更是一段故事。倘若赵登禹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等道路也竖起了英雄们的雕像,这些道路一定会拥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赵登禹路上已经有了相关塑像,但是却不够醒目而常常为人们忽略。孔狄亚克认为人们“首先必须置身于显明易觉的环境之中,以便能够制造出符号,用来表达通过感觉和反省而获得的最初观念,而且在对那些最初的观念做反省时,还会从那些观念中获得一些新的观念”。

(四)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语言景观内涵

网络的发展已经让“天涯若比邻”成为了事实,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更是延伸了人们的触及范围。北京语言景观的设置和传播自然应该顺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除了常规的文字配上图片方式,還可以采用各种语言形式,通过强大的数字化手段让需要的人能够看到对应的文字图片、听到对应的发音,让具备探究精神的人能通过扫码等途径适时获取更多信息。语言不仅指文字,更有语音、语调等听觉刺激,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运用一定会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让人们充分体会北京语言景观带给自己的深切感受

[参考文献]

[1]吴军,特里·N·克拉克. 文化动力—一种城市发展新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3]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4]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作者简介]程云艳(1970-),女,安徽怀远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行业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语应用。

[责任编辑 孔文静]

推荐访问:文化中心 助力 首都 景观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