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研究

时间:2022-06-06 09: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隨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广深化,为了满足社会进步需求,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各中小学各个学科纷纷开展了教学改革,小学德育也不例外。在目前的我国教学领域中,人文精神素养成为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优秀的行为作风,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水平的均衡发展,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概念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概述,探究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人文精神教育渗透策略,从而更好地为日后小学德育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人文精神;小学德育;渗透;策略

时代在向前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由过去的唯才是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德才兼备,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在公民教育阶段做好德育工作,因此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展了小学德育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果,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水平。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社会资讯的爆炸性增长,各种不利信息对于未成年人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小学德育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目前的教育要求,小学德育改革已经成为了箭在弦上的头等大事。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人文精神素养培养成为了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达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和作用

作为一种普遍性人类自我关怀,人文精神体现着对于个人价值、尊严和命运等因素的维护、关怀和追求,通过人文精神,能够有效地保存并传承漫长人类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各类精神文化财富,肯定并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人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是万物之灵,其关键在于人类具有人文精神,能够具备独特的自我精神文化。一般情况下,人文精神基本内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人性,即对人的尊严与幸福的追求和肯定,是广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即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广义上的科学探究精神,超越性,尊重个人价值,尤其是人类精神所存在价值。用一句话来说,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人精神价值。

通过人文精神,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市场定价和产品需求,通过人文精神内涵的赋予,平淡无奇的事物有了独特的象征性价值、艺术性价值,从而给予人们精神上的独特享受。通过人文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普世价值,从而实现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小学德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一)小学德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要素

在小学德育中,人文精神的教育要素主要具有四点要素,即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实际性。科学性指的是在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教育通过科学进行体现,在人文精神教育过程中往往包含着科学素质培养因素,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时代性指的是人文精神教育应当做到与时俱进,贴合科技、贴合时代、贴合生活,由此才能实现人文精神教育的时效性。民族性指的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美德进行继承创新,发挥原有的民族优良品德。实际性指的是人文精神教育并不仅仅是对于远大理想的培养,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实际的审美情趣熏陶,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有效地改进学生的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水平的均衡提升。

(二)小学德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目前实施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其基本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即文化修养与精神品格,进一步进行细致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氛围或者师生关系表现为尊重、平等、和谐、民主和关怀,在同学关系上表现为友爱、团结和互助,在学习行为上则体现为研究、探索、严谨和投入,在理念上则表现为为了崇高理想而甘愿奉献自己全部一切,积极昂扬热情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人文精神的教育途径

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得以实现的,一种是熏陶,即通过校风、校训、校歌等一系列学校特色文化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日复一日地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正含义,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文精神的神髓,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培养出高尚的人文精神涵养。另一种是渗透,通过在学科教学时一边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另一边对人文精神进行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四、平常学习生活中的人文精神教学

(一)尊重学生,做到师生平等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过去那种唯老师是论的教学方式,应当做到师生平等,正确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将学生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尽最大可能地去提供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令学生理解到人文精神的真正含义。

(二)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群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成绩较为不理想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当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不能因为成绩较差就用异样眼光来看待学生,而是应当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格,做到科学合理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人文精神素养已经成为了今天社会中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能够大幅度地提升个人的精神素质水平,成为一个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合格公民。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通过在课堂中渗透,在环境中熏陶的方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素娟.人文精神的浸润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J].中外交流,2017,57(44):20.

[2] 王大保.略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12(9):88-89.

[3] 王桂芹.健全人格视角下人文德育的实施路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7):11-13.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人文精神 小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