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服务业的涵义及其拓展空间

时间:2022-06-03 17:3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农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论述了农业服务业的性质、农业服务业可能拓展的空间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业服务业;涵义;拓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f2008)06—0085—04

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要“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农业服务业首次被正式地放在了一个产业的高度而倍加关注。以往的产业发展结构往往关注的是一、二、三产业,农业服务业并没有被特别的提出,其作用也没有从第三产业中特别地凸显出来。因而,农业服务业的这种提法,并未受到过多重视。伴随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三农”问题的深入,农业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和壮大农业服务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1 农业服务业的涵义

1.1 农业服务业的主要内容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孕育了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众多闻名遐迩的水利工程,极具地域特色的农田建设,以及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宝贵的农业经验都昭示着农业发展在中国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仍然决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从未有过懈怠。改革开放以后,农业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从种子改良、扩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施行,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但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长久以来却一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行业,如何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拉升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地位,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就是促进和加快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服务业的基本涵义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的前提下,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兼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层面上而定性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二是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1.2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发展农业服务业将有利于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村各产业的发展。服务业主要通过对农业的产前服务(包括信息、种子、种养计划合同服务等)、产中服务(包括技术、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产后服务(包括产品销售、流通、储存、包装等服务)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农业服务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传统产业升级改良的新兴行业,它的繁荣和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张都起到十分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农业服务业体系,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作为农村的经济文化中心,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出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会辐射周边的农村地区,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与服务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必须依赖教育、医疗、交通、供水、供电、商业、饮食、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等基础性服务业部门所提供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规模化、市场化集散地,农村小城镇也为农业服务业提供了发展平台。通过提供市场和信息采集,农业服务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中心、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政治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为此,只有加快农业服务业发展,小城镇才能更加繁荣。

1.4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方面,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业生产的需求,加之伴随农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逐年下降,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粮食和其他副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农民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劳动力对农业的投入减少。作为具有较强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服务业来说,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就地消化和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有效地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发展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1.5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服务业的消费和投资有利于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农业服务业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相关产业产值的增加,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是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的途径。近年来,农业服务业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

2 农业服务业产业化的发展空间

我国现代化农业服务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多层次、多功能、高覆盖率、全方位服务并与国际农业服务业接轨的农业服务网络。其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偏高。农业龙头企业整体上规模偏小,档次较低,数量较少,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产品营销体系,首先要抓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总体规划和宏观管理工作,大力提高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其次要抓好新型农产品营销主体培育,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一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从生产要素、服务和法律上给予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充

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主体地位;二要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储藏专业户和各类农村中介流通组织;三要提升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的档次和功能。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构建以集贸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市场流通体系;再次要抓好农产品营销公共平台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销环境,抓好品牌战略的实施,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最后要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为农民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挖掘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真正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

2.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传统体制下的科技服务体系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结构,培育推广名优品种,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各地区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方案,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通过整合资源、理顺结构、调整布局、明确分工、提升能力、优化环境,依托已有的机构,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科学技术领域,以及在种苗繁育、农业节水、施肥、饲养、农业药物生产、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环境工程与生态保护、农业机械等具体技术方面,打造科学家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加强研制、开发和应用。

2.3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应涵盖于农、林、牧、渔各个行业,更应涵盖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此,第一,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业组织,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第二,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三,必须改进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4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调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建设,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模式的多元化。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民间合作组织,加快制定促进民间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引导农民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制定法规、政策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与法律保障。

3 农业服务业的地方性特征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地方特征性较强,尤其是农业服务业需要长期和服务区的农民建立商誉关系,服务业务的展开才会发挥出较大的效果。例如“农科教”相结合的服务业,在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的条件下,“农科教”服务业的发展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旅游业的服务需要围绕着“行、游、住、吃、购、娱”等展开旅游服务,农村地区可以发挥“农家乐”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游客与地方农民各种互动的文化活动,提升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特征,培育和拓展服务业专业户,使其成为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成为发展贸工农、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有生中介力量。大多数农业服务业中,若将民间力量的自发组织形式,与国有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形式相结合,从资金、设备、信息、劳务、管理等方面得到支持。并且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体育、医疗等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服务联系,共同参与到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大大拓展农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农业服务业的地方特性。

具体来说:(1)商贸流通业,要有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主旨,立足于本地农业产品,开阔视野,看到国内外的市场前景,使自己的农贸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其他地区,成为有前途的农贸商品集散地。当然,若能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技术,形成良好的营销网络,配之于企业化、现代化的仓储体系,商贸流通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科教服务业,着重于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力发展以水利、农机、良种、气象、病虫害防治、林网管护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农村教育应以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金融、保险业。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金融功能。建立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提高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拓展金融业务,加强农业银行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服务力度,简化产品和服务条款,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等信用形式,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保险业的发展倾向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方向,根据农村地区人民生活的实际状况,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不断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险种,提高理赔等保险服务质量,推动保险服务业的发展;(4)信息、咨询业由于通讯设施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城镇化一级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到农户一级尚不能普及,地区的贫富不同,居住位置不同,思想观念不同,都制约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发展方式。但若以乡村组织为主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披露对农业、农民有利信息,是可以做到的,信息咨询业的空间也会被拓展,从而使信息咨询服务业扎下根来;(5)旅游业。旅游业是各个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旅游业可以给当地农民带来较大收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4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概述,农业服务业虽然以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其服务对象,但发展形式却是多样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它几乎可以涵盖除物质生产以外的社会构成中的方方面面。概括地说,可以划分为这样几种模式:

4.1 比较单纯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着重于集散批发市场和运输业相结合的模式,物流业是该模式的代表,但不仅仅限于物流业,当以一个较为集中的市场向广泛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性服务,均可以归入到这种单纯模式中。如通信业,部分医疗服务等。该模式的特点是直接性、单纯性、易操作性等易于融入到农村经济的大市场建设中,从而成为现代农业服务业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该模式存在的缺陷是因为农民对专业化分工市场需求有一定的限度,制约了该种模式的发展,使该模式停留在粗浅层次上,伴随着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民对专业化需求的增加,该缺陷会被逐步地弥补起来。

4.2 纵向一体化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着重于以农工贸为代表的发展方式,即把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再销往到市场中,加工是主要环节,它使得农产品脱离了初级产品直接出售形式,延长了产业链,从而形成纵向一体化的模式。该模式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均有发展空间。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吸收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对农村妇女就业非常有利。该模式缺陷是资金和技术约束较硬,且技术约束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模式的发展。若能得到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服务,就可以大大软化约束,使该模式得到较快发展。

4.3 横向一体化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着重于贸-贸联合的发展方式,即一类市场和二类市场,或者城镇市场与集贸市场联合形成覆盖一定范围的服务发展方式,畅通贸易渠道,可以是直接的物流贸易联合,也可以是信息、技术贸易的协作。在农村地区,构建起畅通、快捷的贸易组织,为农村地区提供物流、信息、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特别强调的是以趋避风险为主的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能成为横向一体化发展提供前向联系的基础对服务业具体化和系统化具有积极的效应。

4.4 社会化、城镇化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着重于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建设,以及城镇化服务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综合起来是指社会化和城镇化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使农民感觉到离其家乡不远的地方,有他们所需求的一切东西,无须到更远的城市中寻找需要的东西,节约了农民的搜寻成本,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定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城市的发展,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与大城市相比,能够实现的目标是等量齐观;从其他方面来看,大城市的某些优越性,中小城市不易达到,这是城市格局市场的特征使然,不能刻意追求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各方面均一样的目标。只要能够达同样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即可。

推荐访问:涵义 服务业 拓展 农业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