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02 13: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按照“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多个高校采取了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这种学习制度客观上需要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本文从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必须具备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知识,探讨了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该大类本科毕业生更好更快适应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经济学课程;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迫切增加,交通行业的发展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全国各地纷纷新建铁路、路桥等交通设施,交通运输专业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极为短缺。交通运输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它是跨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需要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懂得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经济类课程,才能适应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大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我校自2009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由于交通运输大类涵盖了“道路桥梁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等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学习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还必须增加经济类课程的学习,才能适应21世纪对交通运输人才更高的要求。

一、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本着“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增强适用性”的原则,以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培养交通运输领域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级专门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涵盖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专业要求应具备交通运输组织与决策、现代港口与国际航运管理、交通运输规划及现代物流管理等理论基础和技能,能在国家及各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物流企业生产及研究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交通工程专业要求具备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控制等交通工程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县的发展计划、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客货运企业从事交通规划与政策研究、交通设计、道路安全、交通信息、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设计、道路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要求具备工程力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及渡河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路桥与渡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需要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学生具备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使其不但能够胜任现阶段就业的要求,还能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变化需求,与时俱进。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十分有必要,掌握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有利于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日后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经济学知识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经济类课程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结构

经济类课程对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将对我国交通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交通运输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根据交通运输大类人才本科培养目标,经济类课程的学习也相应分为不同层次,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实践,依次可分为三层课程知识结构。

第一层是基本理念方面的知识,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的,一般该课程宜设立在入学的第一学年。专业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了解五种经济制度的更迭,了解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层是经济学原理类课程,如工程经济原理。从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中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有西方经济学中的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制度结构分析方法。经济学中的计量方法有一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经济预测模型等。在基础经济学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其中研究理论有: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与收益,完全与不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乘数理论,加速原理,菲得普斯曲线等经常理论[1]。部分基本的经济理论方法在交通运输领域已有一定的应用。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教学中有必要介绍相关经济学原理,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层是结合各自专业特色的经济学课程,如运输经济学。大类中每一本科专业都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与之对应的是经济科学正是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分支,交通运输专业中的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大家族中的一员[2],它应是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运输经济规律的科学。大类学生通过学习该类课程,掌握经济学中的经济规律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在交通运输工作中的应用。它不仅要包含一般交通运输中的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而且需要包含在交通运输工作中如何运用运输经济学原理方法解决运输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3]。因此,学习交通运输的同时学习经济学,要求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求实现交通资源最优的筹集、分配、使用,使交通资源发挥最佳绩效的应用经济学。

因此,经济学课程结构的设置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框架,以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本线索来设置我国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经济学课程,是我国交通运输学界急需完成的重大任务。

三、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专业培养中的作用

交通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建立完整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构架,以更好地适应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课程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经济学原理,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交通运输大类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部门,这些单位都需要学生具备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开展项目经济论证、项目审计、项目运营效益等方面的工作,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把握。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课程的学习中,设置不同层次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就业找准方向。

(二)树立经济学理念,学会用经济学思想适应社会

交通运输大类各专业都是属于纯工科,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资源从而取得最大效益的学科,它能使技术与社会更好地衔接。交通运输大类各专业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各类交通运输问题都与经济紧密相关。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开设不同层次的经济类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经济学知识、方法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学生经济与交通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掌握经济学方法以应对更高层次的学习

交通运输大类本科专业主要开展的是通识教育,而到硕博士阶段则为精英教育,侧重各自专业领域的理论和科研能力培养。大类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经济学课程,可以在更高层次的研究中,利用和借鉴经济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交通运输专业中的课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的研究水平。一方面有助于满足考研需要(有的专业是硕士必考课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学科的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实际生产中,迫切需要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交通运输经济学从交通市场管理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需求论、成本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交通信息流尤其是车流、人流、交通时间、环境等要素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运用经济学原理可以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问题,来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人性化。将交通运输中的经济学规律应用于工作中,从而快速适应工作需要,以及适应未来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可见,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经济类课程,了解现有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总结

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标准、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4]。在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重视经济类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以教学的质量保证、专业的科学定位、教育创新等理念为出发点,研究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增加经济类课程在交通运输专业中的比重,才能使得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伟.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4.

[2]赵锡铎.运输经济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6.

[3]蒋惠园.运输经济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9.

[4]赵光辉.交通人才开发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8:186-187.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大类 经济类 交通运输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