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的会计教学

时间:2022-05-29 15:4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及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扩大,各单位能够对决策者负责的信息工程师十分紧缺,而既懂现代科学技术又能够理财的会计师也为数不多。本文就信息化下的会计教学进行研究,指出企业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软件工程;信息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07-0087-03

1 引 言

在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电子及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高速增长的需求,各大专院校相继成立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专业人才。然而,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对其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执行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亦存在各种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也有所差异。笔者综合多年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就如何加强教学引导,以更好地培养合格的人才等问题作一研究。

2 会计及信息专业教学目标的定位

财政部1994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会计电算化人才可分为不同层次,具体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四级。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技能,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核算任务。在发达国家,计算机数据处理非常普及,会计信息系统中几乎找不出手工的痕迹(如日本通产省1986年对制造业、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会计信息化的调查表明,在日本大型企业中,上述3个行业会计信息化的比例分别是88.2%、88.5%和76.2%)。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既懂会计知识,又懂管理,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于会计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而言,既不能单一地培养操作人员,也不能照搬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去编制程序。而通过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则可以让学生知道软件是怎样一步步生成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思想过程是怎样的。当然,由于目前商品化软件已比较成熟,并不需要每个用户的使用人员都掌握软件开发技能(且合格的系统分析人员的培养时间一般需要8年左右,其更注重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高等院校不可能包办这一过程);而企业紧缺的是能将软件产品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地加以利用的人员,即所谓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以便为会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业务支持。这些人才是加速信息产业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且具有巨大的市场。因此,会计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应以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主。

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述目标的选择是正确的,但目前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因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材等,分述如下:

3. 1在课程设置上对会计信息化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学教育将会计信息化教学设置为一门计算机文化、一门数据库语言(或与计算机文化合并)、一门会计信息化系统教程的“2+1”(或“1+1”)课程教学模式。这样的设置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是与20世纪的师资、设备和当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相关的。目前仍按这样的体系设置则显落伍。诸如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学、商品化软件及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均应让学生有所接触。

3. 2教学环节的脱节

目前,大学生应通过的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有英语(CET-4等)、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等)等;这些课程便成为各个高等院校教学考核的重点内容,在大学一、二年级便分别开设有相应的课程;但会计信息化系统教程却被作为专业课在大学四年级开设,导致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计算机学科的空缺和大学四年级时的遗忘,给会计信息化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3. 3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认识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会计学的学生与理工类的学生不同,他们在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英语考试之后,接下来的专业课的设计与作业、练习的任务不大,实践操作机会较少,逐渐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以期通过考试的学习模式,从而对会计信息化等课程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积极提出问题、阅读资料、加以研究;这就容易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被动式、填鸭式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兴趣不大、老师也只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照本宣科。

3. 4教学实验环节的脱节

目前,各高等院校合班上课较为普遍,但上机实验却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将学生分组进行,导致课堂教学和上机实验双轨运行,实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加之实验指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会计知识,对实验内容不十分了解,大部分实验室老师以机房维护为己任,难以有效地对学生在实验内容上加以指导。

4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应具备的条件

4. 1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高等院校的老师不可能同中学教师一样在学习上抱着学生走;高校的大学生也有精力、有智力来独立做一些事情;此时,学生的兴趣就成了第一条件。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发模拟试题库、账务管理系统、销售决策支持系统等教学软件,完善教学实验系统。在面向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可以嵌入辅助教学功能而成为教学实验系统;也可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将教学实验系统改造成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

4. 2必备的硬件设施

这是由计算机学科的属性所决定的。计算机科学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上机实验和课堂教学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单一黑板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可以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对以前所学过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建立专用的多媒体及大屏幕教室,以便演示案例,进行互动式系统分析和设计,介绍新的流行软件,进行电子商务、MRP、ERP和CIMS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财务、金融证券、管理科学等专业的软件,讲授网络、Internet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带领学生进行网络、Internet、电子商务和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

4. 3精心准备的设计任务

学生刚接触这类课程时可能会无所适从,一旦入门则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明确的任务乃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法宝。另外,学生习惯于记忆,认为学习便是记忆,殊不知记忆如同储蓄罐,只有储蓄过程的素材堆积,没有综合分析加以利用,这并不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初衷。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大量地吸收学生参与企业的企划、管理、营销工作,参与企业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评价和一些软件开发工作。

4. 4教师的认真钻研和无私辅导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发展迅猛的学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索。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习环节,均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其次,教师的适时指导能够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起到纠正偏差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总结给学生以新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培养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分析以上存在的不利因素,结合上述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应具备的条件,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应以教学引导为主,并将这一思路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学生在校期间,笔者所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关心的,是毕业后的去向和在校的学习成绩;而目前各单位紧缺的不是会计人员、编程人员,而是满足本单位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处理的人员,即信息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解决3方面的问题:第一,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常规问题的能力(如会计业务等);第二,在变化的新情况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通过管理会计辅助领导决策等);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相关学科新成就,发展本学科的理论创新能力(如将数学模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新知识应用于本单位管理等)。

5. 2在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要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学生面临的是一个真实又变化极快的信息化世界,学生在校期间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那种为了成绩而将自己变成储蓄罐的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是不足取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会终生受益。其二,要端正对待考试和成绩的态度,既不能为了就业而对某些学科有所偏废,也不能因某些学科知识太多而畏葸不前,对会计信息化学科更是如此。

5.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初级会计学和计算机基础后,即可以开设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环节的课程,以加深学生对二者结合运用的体会。目前,市场上商品化软件教学版、演示版较多,高等院校可以国内某一商品化软件的教学版为例,让学生了解软件的概貌和基本操作。当前,财政部正在进行的会计信息化初级、中级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亦可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5. 4重视软件工程学的典型方法的教学

应注意的是,学生由于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加之教学学时较少,故会产生该学科与会计学科不相容的印象;这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之所以在学习会计学基础后即开设商品化软件的应用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也是为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5. 5以生命周期法为指导对某一子系统进行教学模拟,如工资子系统、建账子系统等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的重点案例的教学上,以有助于学生对软件工程学的理解;第二,必要的编程是不可少的,如中小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用小型数据库语言中的FOXPRO语言即可满足需要,那么,在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后即可进行此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

5. 6培养学生做一些会计信息化应用情况的社会调查工作

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多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如会计业务实习、毕业实习等,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制作一些调查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调查2~3家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如此一来,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知,学有所思。

6 结 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可知,教学的过程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的: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计算机文化→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数据库语言→软件开发技术→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实习,基本符合由认识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几年来笔者遵照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晓宇. 面向ERP系统实施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1).

[2] 张世举. 财务软件中的数学[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3): 36-38.

[3] 王娟.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浅探[J]. 财会月刊,2005,(11):13-14.

推荐访问:信息化 会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