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调查研究

时间:2022-05-28 14:2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馟i6^xm5^tMii总结为两个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内涵的探析和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路径。2010年11月我国发布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这是国内首次对绿色发展实行监测和测算的完整版体系。但是,现阶段我国尚未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基本的发展策略固定下来,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但也对社会国民意识形态的教育产生了启蒙引导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的正式提出,党的“十九大”也再次强调了这一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自此,增强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正式成为国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教育内容。

国外对于环保教育的研究早于国内,很多国家实行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德国的环境教育体制较为完善,结合政府强制措施与公民自觉意识,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向共进的教育模式,提倡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美国采取严格的执法立法模式规范和管理环境教育,投人大量经费,成立高质量教育机构;澳大利亚提出的“可持续学校计划”,通过环保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规定学生定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环保价值观。

3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调查分析

3.1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现状

针对大学环保意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首先对天津市3所高校(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参与环保活动的综合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有一定生态保护的意识并且愿意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当中,但是由于缺乏途径以及相关的专业培训,大学生对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知之甚少并且参与环保活动途径匮乏。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3.2大学生环保教育现状

通过问卷和文献查阅,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方面还不够成熟,不够健全。首先在高校中少有开设环保教育课程,不足以提升高校大学生总体环保意识。在部分开设环境保护选修课的高校中,由于课程设置较浅显且重视不够,而缺乏影响力。其次环境保护类活动宣讲会举办场次少影响较为有限。最后对于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问题并没有列入绝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这对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3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大学生环保意识缺乏问题,这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首先受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初等到高等教育中很少专门设有环保课程,传统概念中的教育只注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对生态环保教育是缺乏的。其次就是大学生本身自我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调查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从不考虑这方面活动。简言之,学生更在意的是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就业问题,大学生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缺乏深刻的思考。而有关机构和单位对大学生群体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对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等等。

4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建议

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应当紧紧围绕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主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做到“两不误”。所以,培养高校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应当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4.1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增强环保意识的普及

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一种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给高校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氛围的加强会促进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支持。加强对环保事业的宣传,扩大环保事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培养好的社会氛围,为高校大学生降低参与环保事业的门槛,以良好的氛围促进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4.2 建立大学生高校环保平台

在互联网、大数据迅猛发展的现在,平台化思维是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面對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仅靠一两个组织与机构难以迅速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创建高校大学生环境保护活动平台,通过线上教育线下实践的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践中,通过建立了“天津环保义工”公众平台,定期发布文章向高校大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并定期开展线下环保活动。通过实践诫明,“平台化”可以更有效的帮助高校大学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4.3高校重视环境保护教育课程设置。加快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我国对于环保教育的研究较晚,1997年清华大学出台了我国第一部高校的《建设“绿色大学”纲要》这才拉开了我国系统性在高校内推广环保教育的篇章。党的“十九大”的召开,高校对于环保教育应当有新的认识,步入新的台阶,应注重生态环保价值观的培养、生态环保道德观的培养、生态环保消费观的培养、生态环保发展观的培养。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今天。高校环保教育应当抓住当前社会的关键矛盾,以热点信息传递给高榭大学生最新的环保思想。高校环保教育不应当只是口月课者寥寥的选修课和固定时间段的讲座。应当是常态化的、标准化的、制度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讲师的专业水平,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环保意识的高校大学生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真正的教有所用,促进高校大学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推荐访问:调查研究 环保意识 培养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