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普信息化发展新思路

时间:2022-05-28 12: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当前农村科普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以湖北黄石市科普信息化的发展为例,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科普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科普;信息化;对策

一、引言

当前,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领》,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该计划希望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带动广大农民农户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十二年来,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近年来4G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与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大幅提高,农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已经悄悄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新形势下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已是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贫困历来都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任务依旧艰巨。现阶段的扶贫工作更多的是点对点扶贫,更具针对性,同时扶贫开发更多地考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衔接,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点对点扶贫,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需要以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规划科普工作。本篇文章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二、黄石地区经济状况简介

黄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国土面积4583平方公里,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下辖四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市(大冶市)、一个县(阳新县),其中阳新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黄石地区总人口246.55万人,农村人口比重约占60%。黄石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50%,境内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淡水资源丰富,是湖北省内水能资源富集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人口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明显滞后、虽然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难以在短期内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一产业:

黄石市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棉花、苎麻等。蔬菜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菠菜、莲藕、四季豆、南瓜、黄瓜等。畜牧业以猪、鸡、鸭为主。水果主要有柑橘、桃、梨、李、柿子等。渔业则以家鱼、螃蟹、小龙虾养殖为主,休闲渔业为辅。2016年,黄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5%。

第二产业:

黄石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市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食品饮料发展迅猛,主打保健品牌的劲牌酒业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截至2017年,全市有11家企业入围湖北百强。同时,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新水泥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2016年,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4.42亿元,增长7.7%。

第三产业:

在进一步促进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其中以东方山、小雷山、西塞山、仙岛湖等重点景區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逐步发展。2016年,黄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59亿元,增长11.5%。

三、当前黄石地区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黄石市农村地区的科普工作,会发现目前科普工作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对获取的信息无法甄别其有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智能手机在农村已经全面普及,不少家庭也拥有电脑,4G网络也已基本覆盖黄石农村地区。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发现智能手机的主要功能除了与亲朋好友联络之外,更多的是用于拍照、上网、游戏和娱乐,而电脑则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多都处于休眠状态,极少有农户或农民主动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去获取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有效信息,或希望获取这方面的信息但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取。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仍旧比较传统,一般通过集市、亲朋好友口口相传等方式,或从个别偶然成功的案例中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可信度不高,通常不具有权威性,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过程相对缓慢。

2.专业科普队伍缺失或科普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事实上,黄石农村地区很少有专业的科普队伍,科普手段仅限于临时组织少数志愿者开展几次科技下乡或几场科普讲座。由于黄石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收入偏低,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型人才往往都会去大中城市发展,所以有限的专业的科普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素质不高,缺少新技术新技能,难以适应农村科普信息化的需求。

3.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利益的短视限制了农村的长远发展

虽然近年来不少农民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农民还是停留在依靠人力而不是科技手段的农耕年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在农村从事农业是一件非常辛苦、效益低下、没有前途并且很不体面的工作,因而选择放弃农业外出打工。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黄石地区农村很多地方曾经的良田都变成了荒地,大大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而从事农业工作的往往都是年纪较大、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他们对科技的敏感度、认知度以及识别信息真实度的能力低下。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很难主动转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往往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在没有看到切实可观的收益时,不会冒险接受新的科学技术,更不会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农村科普工作定位缺失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十二年来,农村科普工作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科普富农”是农村科普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黄石地区很多农民已经实现脱贫,走向小康,但他们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外出打工积累的有限财富,而非农业收入。因此农村科普应该重新定位,重点科普各类能大幅增收的农业项目,并且科普时应有成功案例展示。对传统耕种养殖业要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同时还应涉及到农村生产之外的日常生活、健康、家庭、情感、养老、教育、服务业等领域,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满足农民的生活发展需要。

5.农村科普产品缺少新意,表现形式有待改进

目前的农村科普产品仍然停留在水稻种植、家鱼养殖、家畜(牲猪)及家禽(鸡鸭)养殖等几个屈指可数的传统领域,这些老调重谈的内容很难激发农民的兴趣。科普的表现形式无非是通过科技长廊、流动图书馆或举办科技下乡讲座等形式开展。不可否认,这些活动曾经在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确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今天移动互联时代,这些毫无新意的科普产品、科普形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农村科普工作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大众。

四、农村科普信息化思路與对策

1.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村镇地区小型轻工业转型发展

虽说当今社会,我国以“中国制造”为代表的大型工业早已走出国门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前列,但在多数地区,尤其是村镇地区,工业生产模式传统陈旧,企业间缺乏信息技术联系,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仍层出不穷。对此,不妨效仿意大利轻工业区发展模式,加强“小轻”企业问信息交流与协作,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势,构建工业生产信息网络,发展信息生产平台,促进企业间的环环相扣、联动、专业化生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搭乘”信息物流“这趟快车”,推动线上线下全面智能化发展。

2.建立科普大篷车网页

科普大篷车是十多年前中国科协针对当时我国科普资金不足、科普场地匮乏、科普场馆短缺而专门研制的流动科普宣传设施,在当时对农村科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大篷车每到一处,都热闹非常,群众参与热情高,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受众少,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时间短、影响小等。

而科普大篷车网页能避免科普大篷车的所有缺点,并能唤醒广大农民对大篷车的记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网页建设成为农民实用技术学习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即时信息查询平台、农村电商创业平台、专家在线服务平台等,打造农村科普020综合服务体。

科普大篷车网页不仅能够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还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还能够提供各类数据支撑,指导农民有序生产,尽量避免农产品过剩或不足。同时支持农民通过大篷车网上创业平台在家创业,让资质优良的供货方在网页上为农民提供优质种子、化肥等农资及农业机械,通过专家在线平台实时与专家沟通,解决生产甚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科普大篷车网页线上的整体规划

依据黄石地区的整体产业状况,科普大篷车网页应针对每一项进行相关科普。主要包括实用技术,专家在线,农技视频,农资超市,健康生活和科普旅游等几个板块,对于网页要做到及时更新。

实用技术:主要针对黄石当地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要食用的玉米、稻、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茶叶、麻类、水果、药材种植等,养殖业则包括各类家禽养殖、家畜养殖以及水产养殖等。主要更新最新的先进高效栽培技术、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以及一些新型机械设备的更新与使用,促使产量提高,生产加工的多元化发展,以此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专家在线:里面会有专家访谈,在线提问等专栏,让农民大众与专家更近距离的接触,有任何的问题也可以线上提问

农技视频:方便农民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科普的效率

农资超市:进行一些农业设备和种子的买卖,方便农民进行购买。

健康生活:把现在的健康理念通过这个专栏传播给广大农民朋友

科普旅游:利用旅游资源,鼓励当地人民进行科普旅游的有关经营,并且适当更新其他地区科普旅游的经验。

4.创新科普产品,改进农村科普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农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点对点扶贫工作。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企事业单位、高校都专门成立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等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农村科普信息化则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

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针对性强,这一特点为科普产品的创新及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科普产品能根据扶贫对象量身定制,并能实时做出调整。同时由于精准扶贫的对象有限且明确,科普信息化可以采取如手机视频、语音推送、实地演示等更多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通过利用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确定受众发布科普信息。

5.加强农村科普人才队建设

县乡一级可设立科普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等机构,由科普办公室牵头多渠道、高标准选拔科普志愿者,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培训科普人员,提高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吸收老教师、老专家、老工程师加入到科普志愿者队伍中,使其发挥自己的技术或专业特长;对农村专业种植户、专业养殖户进行技术支持,发挥其示范作用,可将其成功经验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五、结语

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农户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现代科技设备潜力没有发挥,科技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农村科普工作定位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农村地区科普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希望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为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推荐访问:互联网 科普 新思路 信息化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