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职业规划的全程性指导

时间:2022-03-23 11:09:3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提出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概念,指出进行全程性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并根据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的特点,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案。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育;全程性;高职;途径

一、全程性职业规划的内涵

在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定位的特殊性,向来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职业规划教育也曾在一定时期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能与时俱进,无论是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地与经费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与当前社会对职业规划教育的强烈呼声是极不相称的。在方鹏等人的调查之后,提出几条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意见,其中之一是要求强化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建立全程性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全程性职业规划教育,是区别于目前仅在毕业前夕才进行就业指导的一个新理念,从学生入学开始后便指导他们进行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是高职生成功就业、顺利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高职生作为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有利于学校贴近市场,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育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效益,从而有利于高职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是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全程化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路

根据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教育,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生涯规划体系,使之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启蒙期

对象:一年级新生

学生特点:刚刚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

因此,针对新生的职业指导启蒙性的特点,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专业情况认知。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校本专业概况,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有关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要求,掌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方法,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在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的前提下,树立专业意识,为自身的大学生活起好步、开好头。

课程二: 职业基础认知。本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职业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职业认知的层面,使学生明白职业的种类,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

课程三: 自我认知。本课程主要借助于职业测评软件等手段,对学生的职业个性、心理、气质等进行测评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质,明白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

第二阶段——准备期

对象:二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经过一年高职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希望自己快速成长,如果借助外力的支持,将会大大地加快他们的成长速度。

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 师长的成长经验谈。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高年级或者本专业毕业的校友与低年级学生座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低年级学生进一步明确社会需要高职生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自觉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

课程二:学生能力拓展训练营。通过针对性的拓展训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潜能,以专业化咨询、拓展训练满足学生进行自我探讨、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例如:决策能力团体辅导、人际沟通团体辅导

课程三: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也可以锻炼为人处事能力,培养合乎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岗位职责,增长知识才干,对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大有益处。

第三阶段——选择期

对象:三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经过二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反思。例如,有些学生会苦恼于自己学业成绩表现平平,从而思考自己的能力状况是否适应专业职业的要求;有些学生非常喜欢本专业,但是面对专业中细化的分支专业,不知如何决择;有些学生则可能困惑于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职业的不相适应,希望能转专业。

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专业咨询。随着课程专业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困惑也趋于多样化。此时,专业教师应及时介入,通过一对一的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剖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造成目前选择难的主要原因,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课程二:学习经验交流。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分享学习中的学习心得体会,告知学妹学弟可少走的学习弯路,帮助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

课程三:行业体验。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组织学生深入行业进行调研,通过对行业概述、行业现状、发展趋势、需要技能、工作状态等内容的调研,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四阶段——发展期

对象:四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求职就业指导。

本阶段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 求职择业技巧。本课程主要介绍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面试、笔试,求职信、自荐书的撰写方法等,使学生掌握择业技巧,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二: 就业礼仪培训。本课程主要培训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使学生围绕就业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掌握面试技巧,知道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应变能力。

第五阶段——冲刺期

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由于本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面对信息的缺乏,政策的不了解,学生心理较为浮躁。

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就业政策宣传。本课程主要是就业政策以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劳动、教育、人事等部门的就业相关政策、规定和措施,了解近几年来我国就业政策的变化,使同学们能够把握大的就业环境。

课程二: 就业信息获取。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就业橱窗、就业期刊杂志、就业海报栏、就业信息网等渠道多方位地获取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分类和整理,使信息能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

课程三: 就业心理教育。本课程主要介绍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和如何摆正就业的心态等问题,使学生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树立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敢于竞争的就业心态。

第六阶段——完善期

对象:毕业生

学生特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处于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阶段,需要借助外力快速渡过适应期。

具体可开设如下课程:

课程一:信息反馈。加强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根据调查报告不断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增强竞争实力,满足社会需求。

课程二:就业跟踪指导。学校应通过定期回访等形式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和意见反馈,通(下转235页)(上接234页)过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迅速实现角色转变。

总之,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都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真正体现高职办学理念,从而开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立红.国外高校就业指导的特点及其启示.黑龙江教育,2005(4).

【2】方鹏,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调查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

【3】陆平.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认识与实践田.高教论坛,2004,(2).

推荐访问:全程 职业规划 指导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