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时间:2022-03-14 09:45:29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也成为当今学校校长坚定和必然的选择。

在国家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应该切实实行依法治校,依照国家宪法、法律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各项事务,以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一、建立与法律法规、社会发展、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实行依法治校的前提

不少学校管理者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以言代法,这既违背法治精神,又破坏法治秩序。依法治校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在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一是要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要消除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监督等弊端。二是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此可以避免办学中的随意性、情绪化等现象,从而保障学校办学理念的连续性。三是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涵养学校的文化底蕴。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讲求实效,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二、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确保实效,是依法治校的关键

养成依规办事的行为习惯,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和关键。法治思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合法合规,这就要求师生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遵循主体合法性、职权合法性、程序合法性原则,要养成依法依规办事的习惯。依法治校,核心问题是要依法行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以收到“法治”实效。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时俱进。要坚决摒弃“人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决摒弃“权大于法”的思想,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坚决摒弃特权思想,牢固树立在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三、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依法治校,应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加强学习,营造氛围,增强全员法律意识。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会有守法、守规的自我内在要求,才会真正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才能保证学校的政令畅通。

四、营造公开透明的监督氛围,是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

必须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师生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信息网络时代,学校管理者要习惯于在舆论监督下工作,习惯于在点赞与批评声中办事。广大师生是依法治校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教代会和学代会则是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师生参与、专家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确保事关师生权益的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相关决策应在执行中接受师生监督。

首先,在学校领导、各处室和各年级组间要建立、推行和完善“依法执教”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依法执教”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做到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行为规范、奖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肃。

其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切实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利的制约机制。学校管理体制是由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学校必须首先创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各级组织监督、民主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能,从制度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政等问题。切实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最后,切实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学校领导一要依照国家有关教育法规办事,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二要坚持严明的校规校纪,切实落实奖惩措施。三要清正廉洁、办事公正、带头遵纪守法。四要大力倡导和培养管理人员恪尽职守、令行禁止的职业道德。

总之,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内容,将法治精神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学校管理中,要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完善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的道德体系,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自觉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校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积极分子,从而引领全社会法治精神的提升,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推荐访问:法律意识 强化 依法 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