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研究

时间:2022-02-27 10:52:1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学旅行研究,供大家参考。

研学旅行研究

“研学旅行”在云南

————研学旅行的发展与现状

修学旅行游学旅行本质都是把学生从教室里搬出

学旅行

一、研学旅行沿革

西南联大——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

1937年,日本大举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续中国学术之命脉,受战争威胁的各学校主要是国立大学纷纷向西北、西南等大后方迁移,择地办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无问西东》云南历史上一笔厚重的积淀

从 长 沙 到 昆 明

西迁入滇搬迁路线:

水路:粤汉路——广州——香港——安南海防(越南)——滇越铁路经蒙自到昆明

陆路:湘西——贵州——云南(主要靠步行)

一路沿粤汉铁路至广州、香港,乘船至越南海防,转滇越铁路到昆明(该路女生和

教职员家眷)一路沿湘桂公路经桂林、柳州至南宁,再经越南转滇越铁路到昆明(该路10余位教师——朱自清、冯友兰、陈岱孙、钱穆等)第三路是最为艰难,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它由二百多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步行团,徒步三千五百里,历时两个多月抵达昆明,被誉为教育史上的长征。(闻一多坚信抗战必胜,在路上未剃胡子,到昆明时已留起一部美髯,但没想到这一

留便是八年,直到日本投降之日他才剃掉,一时

传为美谈)

中国教育史上独特的“研学旅行”

行军途中,多方面、多学科地开展了实惠调查和服务工作。在日程安排上,开展社会调查和服务的时间,大约将近1/3。文科学生写成《西南采风录》;闻一多先生沿途写了五十多幅写生作品;生物系的李继侗、吴征镒带领学生采集许多标本;经过矿区时候,曾昭抡和理工学院的同学,指导当地的矿工冶炼;袁复

礼一路敲打石头,直接开展户外教学课堂。

……

西南联大奇迹

战火中的教育奇迹

Ø西南联大的教师及毕业和肄业的学生,其中许多成为杰出的人才。

Ø自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评选学部委员制度后,在自然科学方面,迄 1995年止,西南联大理、工学院及三校研究所的教师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69人,学生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80人(其中上程院院士l0人,内2人有双重院士身份),合计为149人。定居在海外的原联大师生共有4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Ø人文科学方面,l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评出的54名学部委员中,西南联大教授有11人(以后末再评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世界一流大学:“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 300多名教授

8000名学生,毕业近4000人,从军1100多人 两院院士172人了不得与不得了

研学旅行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1.国家政策的回顾

·2013·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7·14,《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等提出明确要求。

·2014·8·21,《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1.国家政策的回顾

·2014·8·9,《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2016·12·19,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1.国家政策的回顾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

参加了会议。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1.国家政策的回顾

·2016·12·19,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几大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尤其是对研学旅行的产品设计提出了学段要求: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1.国家政策的回顾

·2017·9·25,教育部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求、实施和评价给出指导性意见。

重点是定义了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

二、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梳理

1.国家政策的回顾

•《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T/ CATS001—2019)、《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T/ CATS002—2019),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该两项标准在中国旅行社协会官方网站、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开,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会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协会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并成立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认定委员会、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认定委员会负责标准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将研学旅行纳入高考成绩的记分,也成为大势所趋。

研学旅行与校本教育的关联

①新型产品——研学旅行以及相关产品

研学旅行、亲子游、冬/夏令营

② 人、财、物的配置

人:客源、服务人员

财:经费

物:旅游吸引物的挖掘 结论: 国家教育政策创造的新空间,也是传统旅游和教育结合的新方向。“研学旅行”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旅行社尚待发力三、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

1.云南的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面对三亚(西亚、东南亚、南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

·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中心,今天“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

·以昆明为中心6小时飞行圈涵盖了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居于亚洲中心位置。

·地理独特,涵盖三大气候带,从地形到结构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国。

南方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节

四、研学旅行云南现状

2.云南的资源条件

“三大王国”美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体现的是云南资源的多样性。

四、研学旅行云南现状

3.云南的历史条件

· 历史沿革

·民族文化

·世界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研学旅行云南现状

4.传统旅游资源特征对于研学旅行意义非凡

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特性、地域性、多民族性、融合性、跨境性、生态性、潜力性

四、研学旅行云南现状

5.云南主要经济资源

依托农业、工业、水电、生物等资源云南形成传统五大经济支柱:矿产、旅游、烟草、电力和生物资源开发。矿产生物

工能源烟草

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

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

信息产业物流产业新的云南支柱产业

6. 云南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开发

·形成了一大批独特的文化资源。例如民族文化的演出《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沉淀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例如普洱茶、茶马古道、翡翠文化;

·运作了一大批文化产业的基地。例如云南的五大影视拍摄基地;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例如。大量民族歌舞的演员、云南民族村的从业者等等

……

.云南研学的矛盾

1.缺乏优质的、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但是不缺资源。

2.缺乏优秀的、既懂旅游,又懂教育的“双师型”人才;但是不缺专家。

3.缺乏对校本教育里云南元素的梳理;但不缺对资源教育意义的挖掘。

4.缺乏研学旅行的服务人才;但不缺培训师资。

5.缺乏低成本的交通;但不缺目的地期间低成本交通。

第部分

几个概念1.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

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品质)3.

课程实施的三个维度(课程模式):基础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4.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课程 概念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融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小学3-6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设计制作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职业体验及其他研学实践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探究活动方式之一

第一部分

了解学校

理念:

融容文化 和谐共生

育人目标:

宏志 明礼 博雅敏行

校训:

讲雅言 行礼事做雅人

课程理念:

融实 融博融达融汇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属于体验式课程,具有独特的课

程价值。其独特的课程形态体现在五个方面: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获取直接经验课程

形态

研学实践教育

实践●体验

第一部分

明确研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研学课程是国家级必修课程

研学不是旅游行为

研学不是静态课堂

研学不是拓展活动研学不是“听”的学习研学不是“玩”的学习

研学不是“自理”的学习学思研学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地执行

研学课程实施形式是考察体验

研学学习的方法是探究学习

第一部分

明确研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研学课程是国家级必修课程

研学不是旅游行为

研学不是静态课堂

研学不是拓展活动研学不是“听”的学习研学不是“玩”的学习

研学不是“自理”的学习学思研学课程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地执行

研学课程实施形式是考察体验

研学学习的方法是探究学习

研学课程的五大维度第一部分

课程

特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研学课程资源的三次转化

第一次转化通过拓展与置换,将 自然、文化资源转化 为教育资源

要根据学校不同年级、学 科的需求,从众多的博物 馆、科技馆、科研机构的 文化资源中筛选出适合本 学段学生的教育资源,这

是实现校内外课程衔接的 必然前提条件。

第二次转化

通过设计专题、开掘深

化,将教育资源转化为

课程资源

教育资源选定不等于能够形

成有效的课程。要将有用的

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还必

须要与学科的课程相结合,

根据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

进度,挖掘教育资源的深度,

将静态的教育资源活化,通

过设计专题、开掘深化,将

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第三次转化

通过设计具体的研

究性学习方式,将

课程资源转化为学

生经验

在教育方式上,不应提

倡走马观花式的讲解参

观,而 是尽量创造条件

开展研讨性的学习、带

着具体问题的 考察、分

组研习等活动方式,构

建小组活动学习的氛围

第二部分

研学课程的设计程式:

将每日活动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带着目标指向去学习

要根据不同学段设计相关的活动和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课程设计要与学科结合,要体现交叉性/融合性的学科学习

要体现课程的地方特色,历史——传统、地域——民族

要尽量与学校育人理念结合,与校本课程结合,体现学校特色需求

课程设计中要体现体验/探究/任务驱动等多种学习方式

•云南研学旅行发展的支撑

· 支撑之一:挖掘云南独特旅游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规范系列研学课程。(包括规范和标准的制订)

·支撑之二:快速发展的云南交通,(跨省跨境高铁、火车;国内国际航班;河水运条件改善)。

·支撑之三: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鼓励和引导)

·支撑之四:面向东盟和内地庞大的市场是。(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来,送出去等)·支撑之五: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引进高端人才和资本深度开发云南研学旅行资源。·支撑之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云南研学旅行发展的支撑

策略和结论:

1、规范化课程体系建立

安全、课程开发和体系

2、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培训、甄选、职业化、常态化

3、常态化产品体系打造

成体系、成规模、形成平台并不断迭代

4、综合性评价体系规范

目标是进入国家课程体系、让中小学研学的评价有依据

5、创新性研学资源整合

引进来、走出去、散得开

结论:通过引入开发资本和人才,结合市场需求,依托云南丰富多彩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中国标杆性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是具有广阔前景的。

谢谢!

推荐访问:研学旅行的结论和反思怎么写 旅行 研究 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