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2-01-18 17:34:28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印发《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国资文〔2006〕124号

各省属企业:

为规范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担保风险,省政府国资委制定了《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省属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担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的能力。目前,省属企业对外担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担保风险已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省属企业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担保管理的规章制度,科学决策,规范操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各省属企业要对本办法发布前本企业及所属企业发生的对外担保事项(包括被担保人、担保项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情况)和因担保事项而发生民事诉讼及潜在纠纷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到期的担保事项,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的,不得再行提供担保;对未到期的担保事项,要按本办法规定跟踪监控,及时掌握动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今后,各省属企业要严格按照《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明确责任,严格程序,加强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省属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属企业是指河南省人民政府授权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担保行为是指省属企业为其他企业(以下称“被担保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形式的担保,当被担保人未按期履行债务时,省属企业须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第四条省属企业提供担保应量力而行,坚持以下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合法合规原则;

(三)防范风险原则;

(四)自愿公平原则;

(五)严格管理原则。

第二章担保管理

第五条省属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内设职能部门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第六条省属企业不得对经营状况非正常的被担保人提供担保。经营状况非正常的被担保人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在提出担保申请之前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

(二)在提出担保申请之前存在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良记录的;

(三)涉及重大的诉讼案件或潜在的重大纠纷,预计对生产经营产生严重影响的;

(四)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

(五)资不抵债、且存在较大风险的;

(六)省政府国资委认为经营状况非正常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省属企业不得以下列国有资产设置抵押担保:

(一)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的;

(二)所有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国有资产;

(三)依法被采取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措施或执行措施的国有资产;

(四)依法不得抵押担保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八条省属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时,必须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反担保。被担保人不提供反担保的,省属企业不得提供担保。

第九条省属企业应加强担保事项管理,制定本企业担保管理办法,建立担保内部责任制度。

(一)建立担保业务台账,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担保业务跟踪和监控制度。省属企业在提供担保时,应与被担保人约定,省属企业有权对被担保人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状况及主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如被担保人拒绝与省属企业做出上述约定的,省属企业不得提供担保。在省属企业提供担保之后,如被担保人不按上述约定配合省属企业对其进行检查监督的,省属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担保风险。

(三)建立担保事项备案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省属企业决定的担保事项,应按规定期限向省政府国资委书面备案;年度终了后一个月内,省属企业应汇总本企业及所属企业本年度担保事项(包括被担保人、担保项

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担保方式、担保财产等情况)和担保诉讼情况,向省政府国资委作出书面报告。

第十条省属企业担保行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由股东会授权的董事会审议或未设董事会的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形成书面决议并签字后,由省属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部门办理。

第十一条省属企业为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提供担保,应在提供担保后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第十二条省属企业之间互相提供担保,担保企业应在内部权力机构作出决议后七个工作日内将提供担保的决议及有关材料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后执行。

第十三条省属企业为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应在企业权力机构作出决议后七个工作日内持相关文件和资料报省政府国资委批准。

第十四条省属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应向省政府国资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对外提供担保的请示文件;

(二)担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评价报告;

(三)企业权力机构作出的关于对外提供担保事项决议;

(四)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省属企业和被担保人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财务报告;

(六)如担保形式为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交抵押或质押财产的权属凭证(载明担保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等状况)以及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押或质押财产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材料;

(七)被担保人拟提供反担保的书面说明,载明反担保的形式、反担保的期限、反担保的财产状况。如被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系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的,应提供涉及的股权、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机器设备等财产的权属证明凭证;

(八)被担保人负债状况及或有负债情况的说明;

(九)根据本办法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省属企业对外担保,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重点审查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担保行为,自收到省属企业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若省属企业提交的文件和资料不齐全或需要补充修正材料,批复时间相应顺延。

第十六条省政府国资委对担保事项批复后,省属企业应与被担保人及时签订书面反担保合同,并办理反担保必需的登记手续。反担保合同签订后,省属企业方可提供担保。

第十七条省属企业以财产抵押或权利质押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押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报省政府国资委备案。

第三章违规处罚

第十八条省属企业在提供担保活动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省政府国资委责令改正,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对企业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省属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或对所提供的担保项目未认真审查、未进行跟踪监督,发现担保风险又不及时报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处以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分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省属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在担保工作中,采取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省政府国资委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省属企业负责人对申报的担保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社会中介机构对其出具的专业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担保工作中与企业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省政府国资委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并不再选择其从事相关业务。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对企业担保行为进行审核过程中徇私舞弊,造成重大工作过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其它省属企业的担保行为,参照本办法执行。上市公司(省属企业占控股地位)的担保业务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担保公司经营的担保业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省属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反担保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省属企业担保工作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推荐访问:河南省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河南省 担保 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