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3篇)

时间:2023-05-05 16:5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大学生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经济助推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研究

  概要: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我国在经济建设革新中开始鼓励大学生返乡参与电商创业,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对农村资源环境较为熟悉,更容易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面对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基于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提出适宜的优惠政策,合理运用当地资源,既可以加快就业创业的发展步伐,又能有效解决目前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在了解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共同富裕的发展背景入手,研究如何推动女大学生返乡参与电商创业,为现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

  0引言:城乡差距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关注的主要难题,从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改进措施,但依旧没有有效抑制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女大学生返乡参与电商创业,并针对这类群体的就业创业提供专项补贴政策,这样不仅能帮助农村经济实现革新建设,还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尤其是在建设发展新时代,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经历和社会资源,将电商领域的技术理论和工作实践,全面渗透到农村地区,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条件,真正实现乡村脱贫振兴的发展战略。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

  1.数字经济与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本质上讲,数字经济就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发展的经济,由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紧密联系,所以数字经济也可以称作是互联网经济。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初期,美国学者唐?塔普斯克特最早提出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重点表述

  了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经济构成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系统,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依据网络平台完成交易,此时不管是生产销售还是包装运输等环节,都需要依赖数字技术提供商品服务,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和消费者构建了数字化的交易环境。在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家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而数字经济在促进各领域融合渗透的同时,有效增加了社会生产劳动力,全面提升了经济增长水平,逐渐摆脱了传统国际贸易形式,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全新方向。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跨境电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无论是支付手段还是运输物流等环节,电商企业都得到了全面优化,虽然实践发展依旧面临较多挑战,但从整体上来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2.如何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依据数字经济助推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

  根据近年来高校教育革新步伐显示,在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后,实践教学工作将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果看作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既要注重改善传统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要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等进行创新优化,最终培育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下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女大学生作为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群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学习运用全新的电商技术理念,要从课程体系、实践训练、教学活动对三方面入手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返乡电商创业奠定基础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和高校要根据女大学生的返乡创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和适宜政策,在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问题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城乡发展可以共同富裕。

  2.1构建以基础为核心、专项特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高校电商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引导与大学生学习与电商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又要为他们设立与电商行业有关的课程知识,比如说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数字、大学英语等,要求学生在了解自身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而在教育指导后期,教师要利用选修课的方式设计专项特色课程,女大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方向,比如说网站设计、网络营销、平台运营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毕业之后的工作内容。同

  时,为了在学习教育初期向学生渗透返乡创业的理念,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创业前景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查,重点向她们介绍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和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逐渐深化,以此为返乡电商创业奠定基础保障。

  2.2构建多层分布递进的实践体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由于电商领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育优秀人才时,要从课程实践、顶岗实习、企业实战、毕业实习等多方面入手,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多层次分布递进的实践体系。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学生在模拟组建实习团队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学习;另一方面要依据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环节,这样有助于女大学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真正了解电商企业运营的整体模式,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理念,以此为返乡电商创业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各地政府也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专业的竞赛活动,全面支持学生组织参与比赛,重点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由此在展现高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返乡创业的便利条件。比如说,设计与女子为主题的电商技术竞赛活动,其中获取前三名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她们的不同需求,提出有力的返乡创业条件,像当地政府可以与创业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向电商企业提供优质的物资材料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基于数字经济鼓励支持女大学生参与返乡创业,既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向她们传递优质的技术经验,要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电商领域发展趋势入手,提出适宜的优惠政策,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现代社会发展就业创业难的问题,还可以在经济革新发展中,为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玻,韩纯.广西电子商务"互联网+"跨越式发展到数字经济时代精准化发展对策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1(11):5.

  [2]丁菊,柳西波,孙永道.数字乡村战略下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000(005):P.92-93.

  [3]金莹,刘慧灵,金毓.跨境电商用人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3.

  【基金课题】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经济助推女大学生返乡电商创业研究》(2021JYTYB08)、2.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数字经济背景下浙江农村妇女电商创业研究》(2022B38)、1.黄卫勇(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傅泽(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研究院,讲师,硕士,数字经济、应用经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篇二:大学生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文

  献

  综

  述

  姓

  名

  吕冉

  学

  号1115124067学

  院

  11级商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2013年5月26日

  摘要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统一。实践表明,追求共同富裕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贫富差距尤为突出,因此要不断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对地区、城乡发展的协调,同时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去予以保证。

  关键词

  共同富裕;贫富差距;收入分配调节;

  引言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通过对国内学者文献的研究,从共同富裕理论的内容,目前我国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等做详细的分析。

  说明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一、主要内容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生产目的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夙愿和历史使命。王永宏的《试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一文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1]在龚云的《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详细说明“社会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人类社会自阶级出现以来的最大不公平——两极分化,使所有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自由发展。”[2]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他在南方重要谈话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时,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结果归结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原则。”

  [4]

  二、发展历程

  在顾光青的《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二大提出先富带动共同富裕,十三大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十四大提出共同富裕要建立在先富带动、缩小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的四项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十六大提出小康、和谐、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党在十七大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共同富裕”论述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是把“共同富裕”定位在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特征的基点上的。

  在30年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对追求“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是一以贯之、不离不弃的,它代表着中国搞市场经济、追求现代化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党的领导集体本着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将“共同富裕”的目标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具体化。[5]

  三、现状

  卫兴华的《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根源》中提到“近些年来,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高度强调并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其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

  为此,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外,惠民生的一系列措施也配套出台,如就业扶持、扶贫政策、全民医保、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兴农富农、国家助学,等等。另外,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政策措施,也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惠民生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都是体现了国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决心。

  我国2012年人均GDP虽然已达到6100美元,但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说明了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各级政府采取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措施,中国基尼系数逐步有所回落。但如果到2020年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只是达到小康水平,要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宋凡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指出“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要靠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奋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长期的努力。[7]

  四、基本内容

  宋凡金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中分别论证了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必须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克服平均主义的竞争机制”,“必须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激励机制”,“必须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必须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三方面内容。[8]

  在杨文森《邓小平的共同富裕道路与第三次分配》一文中详细论证了“第三次分配就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9]所以共同富裕的实现,再分配领域的改革是专家学者共同的焦点。

  五、研究问题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在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多文献的研究和分析,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其物质基础。否则,即使消灭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也只能是贫穷的普遍化——共同贫穷。邓小平正是针对“四人帮”胡诌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谰言,鲜明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

  但在卫兴华的《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根源》一文中明确表示:“只强调和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实现共同富裕。”[11]即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以宏观层面的社会主义总体框架的存在与完善为条件,有制度安排作为其必要基础,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这就要求应有的制度安排即所有制基础只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邓小平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说:“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12]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编写的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披露:我国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所占有的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的相应比例为1.4%,贫富收入差距为32倍。这只是8年前的统计数据,而现在这个差距更是扩大了。

  根据我国众多关于贫富差距的资料显示,造成我国贫富分化的原因,学界众说纷纭,有种不同的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应分清浅层次的、枝节性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本性原因。

  在龚云的《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中明确指出“中国现实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并不是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所致,反而更加有力地证明了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迫切性。”

  [13]

  结论

  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见解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参考文献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比较权威的最新文献为主。

  [1]王永宏.《试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N].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4)[2]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100732).《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载《红旗文稿》2011年第20期。

  [4]刘国光.《“先富”之后政策应转为逐步实现“共富”》.[N]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26日。

  [5]顾光青.《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6]卫兴华.《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根源》.[N].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49卷第5期

  [7]宋凡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第6卷第3期

  [8]宋凡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第6卷第3期

  [9]杨文森.《邓小平的共同富裕道路与第三次分配》.[N]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6月.第23卷第6期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4-255页。

  [11]卫兴华.《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根源》.[N]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9卷第5期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100732).《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及其贡献所做的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篇三:大学生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2022年度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参考文献(全文完整)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参考文献2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中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2]接着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3]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甚明了,甚至有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把阶段斗争的意义提得越来越高,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大搞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如按劳分配原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否定。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

  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历来,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解放生产力。但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果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4]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而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调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5]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当然在于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发展生产力,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意义。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同时,它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6]这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包括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富裕。邓小平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它就站不住。”[8]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人们不敢提追求富裕,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对于端正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其二,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在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消灭了贫穷,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是如果这些财富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与形式聚敛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则依然贫穷,这则是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只有共同富裕才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10]一个社会,社会成员的生活贫富差别状况如何,是反映一种社会实质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反映在分配上,就表现为一小部分资本家凭借手中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大量攫取社会财富,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这样便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

  一极是财富的积累;

  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必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而资本主义“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中。”[11]正是由于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邓小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坚持。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生产发展成果属于人民,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个要求是公平性。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富裕是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公平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各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所谓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诚然,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但它们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示,未来社会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

  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

  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

  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

  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2]不难看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

  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又一次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二】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参考文献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

  3.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7.5分,共15分

  1.某商店售出一批皮大衣,其中几件有质量问题,属生产厂的责任,商店负责给消费者退换后,即向生产厂追偿。生产厂厂长称,在订立该批货物的购销合同中,已明确规定由生产厂多付15%的货物,生产厂不再承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

  问:生产厂的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2.受市工商局委托组成的质量监督执法小组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甲厂生产的电器严重不符合标准、足以造成人身伤害,该小组便以工商局的名义对该厂罚款2万元,并责令其停产停业。在处罚过程中,甲厂提起举行听证的要求,遭到拒绝。甲厂不服该行政处罚,遂以质量监督执法小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问:(1法院是否应受理此案?为什么?如果不受理该如何处理?(2如果法院受理本案后,该如何判决?

  六、论述题(共10分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辨析题

  1.错误。这句话实质上是只要想得到,就会做得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思维可以决定存在,脱离客观实际,再好也是难以做到的。

  2.错误。邓小平提出,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影响和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共同富裕是目标。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

  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自然条件也多不相同;

  劳动者之间存在着体力与智力的千差万别,每个劳动者面临的条件和机遇也不尽相同。基于这种地区之间、劳动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别,要使全国及每个劳动者在致富的路上齐步走,实现同步富裕,完全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将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等同起来,混淆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必然重刮“共产风”,回到共同贫困的老路上去。

  复性正是通过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但不能由此得出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的结论。

  五、案例分题

  1.答:生产厂的理由是正确的、合法的。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者售出的商品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销售者依法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后,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追偿。对于修理、更换等问题,如果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产品购销合同中有不同约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合同约定执行。

  本案中,商店给予消费者退换产品的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向生产厂家追偿也是正确的,只是忽略了事先在购销合同中已对产品质量承担赔偿责任的约定。因此,生产厂家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2.答:(1法院不能受理此案。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须有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所以甲厂不能以执法小组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并告知甲厂将被告变更为市工商局再行起诉。

  (2《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所以在本案当中,甲厂依法享有听证的权利,工商局及其委托的执法机构无权剥夺。据此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违反了法定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原处罚决定(在本案当中理应撤销原处罚决定),并可责令被告(市工商局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六、论述

  答:(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推荐访问:大学生促进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共同富裕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