侣松园长在老北京的记忆力

时间:2022-06-09 13:4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朋友一起在床中间的小桌上摆上棋盘对弈一局。

中厅右手边的院子约有百余平方米,那里是侣松园中最大的一个院子。这个大院子对于侣松园非同小可,平日里那儿经常会给客人们提供欣赏京剧的机会,由于面积所限表演的一般多为文戏,虽然外国游客们对于里面的唱词一窍不通,而那华丽的行头,唯美的身段,和那他们从未听闻过的发声方式,还是把他们深深的吸引了。除了文艺表演之外,那里还是举行婚礼的好地方。采访时正巧上一周那里才举行过一对外国年轻人的婚礼,院子里到处都是剪好的喜字,透着一股喜气。据介绍婚礼也非常奇特,小伙子是用人力三轮车自己从胡同口把新娘子接到婚礼现场的,而且婚礼也都是按中式婚礼的仪式进行的,让那两个外国人也圆上了自己婚礼的中国梦。

间间客房有乾坤

如果从中厅一直再往前就进入了客房区了,那里是大大的有乾坤呀!步入客房区的走廊,顶上的宫灯把天花板上的彩绘照得分外鲜艳,一条条路径出现在眼前。由于客房众多,如果是第一次来又没有服务人员引路,那错综繁杂的通道很可能会让你迷路。穿行于迷宫一样的通道之内,走不远你的眼前就会一亮,一个雅致的小院可能就出现在你的面前。石桌、石凳、花卉、翠竹,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座花园。这样的小院,在侣松园中有三四个之多,客人们在宾馆有了更多的休憩空间,使客人们不觉自己是生活在喧囂的大都市之中。

走进客房之中,你会发现什么叫老北京文化体验式的住宿设施。一进门见老式的衣帽架就一惊,那件衣帽架在我的记忆中已经随着西装与礼帽的出现绝迹了很久了。长方形的木架,上边两个角,有云头、龙头、凤头之分,那是用来放置帽子的;而云头之间的一根横梁,则是用来放服装的,当年多宽大的衣服,直接往横梁上一搭即可。侣松园中的衣帽架为了适应现代版的着装,还特意在横梁上安排了前后两排挂钩,乌黑的衣帽架让人觉着古朴又不落伍。衣帽架上还有用于装饰的栏板,栏板之上镂空雕刻着花开富贵、龙凤呈祥等吉祥纹样,煞是好看。

其实这衣帽架就只是客房内最不值—提的小物件,其它的摆设就更是具有老北京的气息了。屋中的衣柜都是传统的角柜,不光柜子全为实木传统工艺,就连柜锁、合页等零件也都是一色的老黄铜。客房中的桌子也是老北京的八仙桌子,桌子的两边各有一回圈椅,桌上的茶杯都是写有“万寿无疆”字样的传统陶瓷盖碗,就连电热水瓶上也是青花瓷的花纹,坐在圈椅之上,手中捧着盖碗,边吹边品着,这时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一句台词: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床当然是客房中最大的家具了。侣松园的床很多都是架子床,有的还在架子床的前面设置了暖阁,一股宫廷的气息。这应合着中国传统文化。古人的居室—般都比较小,而且有的居室中还设有暖阁,暖阁内还是床具,用于夜间睡眠的床具也是可以形成封闭空间的,如架子床和拨步床。架子床四周有围栏,顶部有盖,四周还有幔帐垂下,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聚气、养神,还有极强的私密性,是最好的睡眠用具。

床前的床头柜都是乌黑的金漆矮柜,上面或是描金或是镶嵌,让人不由得想去摩挲一下。转身来到卫生间,那里一样有老北京的元素。侣松园卫生间中的面盆竟然是一个青花瓷的大海碗,碗内的图案有的是百子闹春,有的是年年有余(鱼),让宾客整个起居都融入到老北京的生活氛围之中。

侣松园的客房很多都有两个房门,一个与通道相通,另一个则开在那别致的小院之中。让宾客推开不同的门进入到不同的空间,看见不同的旅伴。

餐厅中的北京味

餐厅是侣松园又一个让大家体验老北京风味的地方。侣松园餐厅的大门就在宾馆大门的西侧,进入大门发现里面还有一道门,外面的大门只是起到一个避风阁的作用,这也是老北京很多餐厅都使用的,这样即便是外面北风呼啸,新进来的客人也不会影响屋里温度的变化。避风阁内还有一个跟客房内一样的古式衣帽架,这样即便是你从大雨中进来也可以把雨具放在衣帽架上,不会破坏了餐厅内的环境

进到餐厅的内部,一阵阵老北京文化之风扑面而来。餐厅的四壁上都是京剧的水彩画,画风简洁,动作传神,把戏内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为了方便不了解剧情的食客,在画作的旁边还用简练的文字对画作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介绍。餐厅内的家具都是中式的风格,四方的餐桌上蓝底白花的桌布让人不禁想到了沙家浜中阿庆嫂穿着的围裙,圆角的吧台后面挂着的一块块小木牌让人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家。餐厅也为外国游客提供了他们习惯的餐具,如这咖啡机和不锈钢的刀叉,却—点也没有影响到餐厅的内风格,与墙上那大大的福字也显得十分和谐。进入雅间的老北京有的可能会流下眼泪,新北京人都觉得无比的新奇。雅间的四壁上也被老北京的黑白照片占满:可以行驶马车的长安街、走街穿巷的剃头匠、空无—人的银锭桥…这些北京过去的记忆,把你拉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当你还陶醉在时空穿梭之中时,老北京风味的炸酱面就已经端上来了。炸酱面可以说是真正土生土长的北京面食,虽说它看起来简单,但如果真正按老北京的作法还是要一番功夫的。首先是酱。在过去每个副食店都有零打的黄酱,这酱虽说是稀黄酱,可也是非常的稠,居民们买回家去先要泻酱,第一可以让酱充分分解,第二可以把酱中的沙子滤出。泻好的酱要用放入大量葱姜的油进行炸制,不管是肉炸酱还是素的,只要什么时候酱油泛出,那才算是炸好。而吃面的面码也就更加的讲究了。一般吃炸酱面要有8种面码,面码的种类主要有生熟两类,生的有黄瓜丝、胡萝卜丝、水萝卜丝等;熟的则有白菜丝、芹菜丝、豆芽菜、青豆、黄豆等;当然生蒜是必不可少的。侣松园的炸酱面虽为了适应现代的饮食文化进行了一些改进,但足可以满足那些追求老北京文化人的胃口。

走出餐厅的后门就直接进入了宾馆中厅右侧的大院,这也方便客人们享受早餐。侣松园就是这样,客房、餐厅、书斋、大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在一个大户人家落座,也如同一副紧密的棋局。每一部分都有老北京的故事,每一部分都有浓浓的中华风情。侣松园就是这样建在中华文化之中,长在老北京的记忆里。

推荐访问:园长 记忆力 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