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小学教育的标本意义

时间:2022-06-07 08:2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阿根廷盲人诗人博尔赫斯说:“从这扇门走到另一扇门就是完成了一次宇宙旅行。”是的,从110年前三江师范学堂附小的门进去,从现在的丁家桥小学的门出来,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读丁家桥小学的历史,似乎是读中国教育史,似乎是读民国教育史,似乎是读小学教育史。而读历史就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正是在对话中,我们回到了源头,回到了古典,又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这一宇宙旅行、历史之游,我们是在找回失落的文化记忆,是在把握被时间尘土埋没的历史力量,是在对未来作一次深情而真切的瞭望。因此,从这个角度说,110周年的丁家桥小学是一个小学教育的标本,剖析丁家桥小学的历史和发展路径,具有标本意义。

其一,任何一所学校无论走到何日何处,都要回溯历史。回溯历史,可以形成学校的集体记忆;从本质上说,回溯历史,正是承继和发展学校的文化传统。追寻历史的进程,回忆,耙梳,沉思,想象,我们定会有新的想象和创造。丁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整理了丁小的百年发展史,准备着复兴,在新世纪里再次腾飞。这是一大贡献。

其二,任何一所学校无论身处何种时代和环境,都要有自己的灵魂。校训是灵魂,它是精神,是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内心永远存活着的指南针。有了校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遭受磨难时,学校都会挺起精神的脊梁,学校都会有一种内心的呼唤。“诚者自成”,是丁小的百年校训,“诚”不是完成自身的修养就算完了,而是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完成自身的修养就是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就是智。丁小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没有更换、更没有丢弃校训,相反更高地竖起这面旗帜,而且正在酝酿“诚成教育”,因此,在丁小魂与体是融合的。

其三,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体系。一百多年来,丁家桥小学逐步建构了学校的文化系统。在这一文化系统中,校歌和文化物象呈现着特有的历史色彩。“我们的学校在中央”是当年中央大学附小的校歌,既快乐又庄重,既有儿童的特点,又有历史大气象。“钟山壮,长江长,我们的学校在中央。”“在中央”是一种写实,即附小是中央大学的一部分;又是一种隐喻,即学校是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未来的摇篮,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不仅如此,还蕴含着人是学校的中央、社会的中心。可见,丁小有一种崇高先进的理念,而且是永恒的。此外,丁小恢复、重建了一系列的文化景象,成了鲜明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标识。如今,走进了丁小,就浸润在传统与现代之中,可以随手触摸丁小的历史,倾听传统的回响。感觉真的不同。

其四,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一定以研究、实验来支撑。研究、实验是丁小的传统,而且成了丁小的生命线。在张义宝校长所讲述的故事中,我常有赞叹和钦佩;俞子夷以“教员的教员”身份全面试验“设计教学法”、“测验统计”、“编制作文”、“书法量表”等研究实验,他所说的“授课时不要只顾自己坐飞机”,“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吗”,至今都是先进的。郑晓沧校长主张“鼓励和扶植儿童的天真烂漫的灵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他认为,“好问与合作,才是好学校,才会培养好儿童”,为此进行了实验。韦悫校长明确提出“行验教育法”主张以行动作为学习的重要方法,以学习作为行动的实验。罗廷光校长在研究、实验中写下了大量的教育专著。还有许恪士、艾伟校长,等等,无不进行研究、实验。丁小的可贵之处,在于秉承着这一传统,在研究与实验中走向教育深处。

其五,倡导并坚持教育家办学。历史上的每届校长几乎都是博士、大学教授,可以说都是教育家。他们爱教育,深切地感悟教育,坚守教育神圣职责;他们不是凭经验办学,而是研究教育,善于把东西方的教育联系起来,既有世界的眼光,又有民族传统的宝贵理论。那位历经中国现代史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在丁小任期最长的校长——周抑堂,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焚膏继晷,殚精竭虑,办小学校,研究小学教育,当小学校长。他们都是教育家。教育家办学,在丁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教育家的切实行动。

确实,丁小是小学教育的标本。这一标本不是躺在档案馆里的,而是活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如今的丁小,正在复兴,也一定能复兴,因为,他们已从标本中找到了密码。当年,张之洞《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中的“体大思精”已引领着学校的精神和方法,张义宝校长和他的团队一系列的理念与举措,已绽放着蓬勃的姿样、复兴的晨光和名校的力量!

推荐访问:标本 小学教育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