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罗兰“转身”后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14:4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曼罗兰在2011年底的破产保护和重组中,不得不分别出售了轮转与单张纸业务,最终分别隶属于3家不同的公司。曼罗兰一事带给印刷业带来了阵阵寒意,也给了我们更深的思索。时间流转,当购买曼罗兰业务的几家公司经过重组重回视野,我们这时候应该好好分析曼罗兰重组带给印刷业的是什么,或许这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重组与重生

直到今天,业界从来都没有人否认过曼罗兰的技术实力,其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我们更不能否认的是,曼罗兰已经实现了成功重组并获得了新生。更值得关注的是,曼罗兰的重组十分迅速。或许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重组后的曼罗兰是更有朝气了,还是已经元气大伤?实际上,大家关心的是曼罗兰今后的道路以及带给印刷业影响。

“破产”本身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在中国就意味着失败。尽管在国外法律上应用更多的是“破产保护”,但由于中国法律体系中不存在这种说法,所以大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破产保护”和“破产”等同起来。作为印刷人我们应该清楚,曼罗兰的破产保护并不是因为在经营管理上犯了严重的失误,也不是因为缺乏技术创新,而是胶印机市场的急剧萎缩将这个印机巨人拖垮了,其背后显示出胶印机市场的大势已去。因此,我们在看待曼罗兰从破产保护到重组的时候,更多的是对自身前景的担忧。

近一段时间,重组后的曼罗兰重回人们的视野,仍然会如约出现在其应该出现的各个招标项目中,仍然会以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产品引起行业的关注,而且中标的几率并没有降低。作为曼罗兰的报业老用户,笔者公司还感受到,曼罗兰的服务水平和理念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曼罗兰的重组是有效的、成功的。因此,曼罗兰的成功重组,也让我们重拾了一点对印刷业的信心。

基于胶印市场的迅速变化,很多传统胶印厂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弊病。打个并不一定准确的比喻:曼罗兰公司只是最早住院做手术的那一个,手术后很好地治愈了身体上的病痛。其实,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发展战略也不应该始终都是发展型的,稳定型或紧缩型都是针对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冷静地看待曼罗兰的重组过程,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这应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的正常过程,不应被误解。实际上,我们更欣喜于其在短暂的阵痛后能够很快得到恢复,因为我们怕的不是少一个曼罗兰,而是少一个技术创新的源泉。

回过头来看曼罗兰的重组与重生,市场的力量始终都在左右着整个过程。破产保护是市场萎缩后迫不得已的选择,而迅速重组则是市场的重新认可,重组后迅速回到正轨不仅是成功重组的标志,也证明了重组的必要性。

作为行业中人,我们很清楚印刷业的发展轨迹,曼罗兰的破产保护和重组与市场变化有必然关联。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胶印技术大发展,成就了胶印机制造业的辉煌;彩色印刷的普及和印刷市场的繁荣,引起了一轮迅速而全面的设备更新换代和色组扩充热潮,促进了胶印机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当金融危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压制了印刷市场上升曲线后,则迅速影响到了胶印机制造业。我们应该明白,正是彩色印刷的普及使得胶印机的更新换代结束,而在迅速扩张时期形成的过度庞大的身躯,已经使胶印机制造业不堪重负。因此,不管是裁员、分拆,还是破产保护、重组,都是印机制造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胶印设备的需求正在萎缩,这是印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曼罗兰迅速成功重组也是市场的选择,说明拥有核心胶印机制造技术的厂商仍然有其市场价值。现在我们是站在行业内看问题,就如同报业人士谁都不看好报纸的未来,而默多克却在不断低价收购报纸一样。实际上,业内外不同的评判标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像与印刷业毫不相关的兰利和波塞尔两家公司收购了曼罗兰,而曼和安联两大股东则放弃了曼罗兰一样。

重组完成后的曼罗兰表现出了更强的市场活力,这就说明了破产保护的意义。通过重组,曼罗兰轮转印刷系统有限公司和曼罗兰单张印刷系统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更为合理、稳固,组织体系和人员结构也充分精减,使其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最近几次国内招标中,曼罗兰轮转设备的报价有明显优势,也显示了其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后的灵活性。市场对曼罗兰的认可并没有因破产保护而减弱,设备签约依然顺利进行,如今这家重获新生的公司更有能力向用户证明自己的实力。

我们看到,2008~201 1年轮转胶印机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几家供应商为了争取订单,纷纷报出超低价格,使得市场整体价格不断走低。但自201 1年底开始,市场正在从恶性竞争的泥沼中走出来,欧洲几家主要供应商的报价明显呈上升趋势,谁都清楚,过低报价带来的恶性竞争不仅是自杀行为,更会进一步破坏市场的健康发展。

德鲁巴之痛

从2012年德鲁巴展会可以看到,胶印的颓势已十分明显,而数字和喷墨成为本届展会的焦点。其,中最热门的是数字印刷机,尤其是兰达所导演的”神话”。重组后的曼罗兰是以轮转和单张两个公司联合参展,使其跌出了十大展商的行列。

胶印还有明天吗?兰达向几大胶印厂商发出的数字化邀请,反而更像是一个挑战书。实际上。他们与兰达公司的技术合作,也说明其对数字化的认识不断深入。

此次展会的另一个重要感受就是,数字印刷与印刷数字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传统胶印机厂商在数字印刷的热潮中已经成了旁观者。在解决了数字印刷的速度和成本问题之后,胶印的空间还将被进一步压缩。在他们纷纷推出具有更高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的胶印机,向着印刷数字化的美好未来攀登时,数字印刷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超越。为应对数字印刷,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这届展会上胶印与数字印刷的组合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只不过这更被看成是数字印刷向胶印的渗透,而不是胶印向数字印刷的转型。

这次展会各个胶印机厂商的组合印刷设备和数字印刷设备,其核心技术均是引入或代理,他们目前还都没有喷墨和数字印刷的核心技术,曼罗兰也不例外。因此,胶印机厂商必须正视数字时代的到来,将印刷数字化和数字印刷共同做好。特别是当短期内无法根本实现纯粹的印刷数字化时,引入数字印刷的研发和应用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也许过不了几年,胶印和数字印刷的组合将成为胶印机的必然趋势,而数字喷墨印刷则会成为市场的选择和技术先进性的代表,胶印机厂商必须在这一点上有清醒的认识。几点思考

曼罗兰的破产保护和重组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对于印机行业来说,提示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和评估印刷设备的市场环境变化,不仅是印刷市场的萎缩,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印刷数字化和彩色化升级完成后对胶印机需求萎缩的现实。更重要的是,传统胶印机厂商凭借胶印工艺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不断改进,已经无法挽回信息化洪流下不断下滑的市场趋势,只有更多地融合数字印刷的理念,在数字印刷领域建立起核心技术体系,才能重塑市场竞争力。

作为印刷业界人士,对行业近年来的阵阵寒意有深切的感受。印刷业在信息时代受到了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困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印刷市场都已进入下滑道。当然,传统胶印目前仍然在成本、质量、适用性上有突出的优势,但也必须积极探索适应当前需求的技术模式。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准确评估当前的市场形势,适当时采用稳定型或紧缩型的发展战略,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应对巨大的市场压力。

但是,当前印刷业并没有找到比胶印更有市场吸引力的技术模式,数字印刷技术虽受到热捧,可似乎只是印刷业的一厢情愿。对于印刷企业来说,他们只关心如何得到客户所需的产品,并不关心采用的是传统胶印还是数字印刷。从这个角度看,印刷业目前正在历经一个必须转型但又无法转型的技术困境。印刷业迫切需要像曼罗兰这样的领航者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给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推荐访问:转身 思考 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