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她们就是黄河她们就是泰山

时间:2022-06-06 11:0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70年峥嵘岁月,她们是每个时代山东妇女的杰出代表,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半边江山。

山东省妇联建会70周年人物评选,30名英模脱颖而出。她们中有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有用生命和乳汁救助了战士的沂蒙红嫂;有各行各业卓越的劳动者。她们中很多人,我们杂志都关注过、报道过,我们曾经把她们的故事,讲给几百万读者听。

当我们尽享着生活之馈赠时,没有理由淡忘过去。80年代,一个省里的干部去看望明德英老人,目睹了老人清贫的生活,当老人拉着他的手连声感谢政府时,这位干部哽咽了,他流着泪说:我们得感谢您啊!

饮水思源。我们欣喜地发现,这30人穿越了70年的风风雨雨,她们就像是我们的奶奶、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姐妹,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用她们的生命歌唱着,用她们的风采感染着这片土地。诗人朗费罗曾写的“那盏小小的油灯,射出了划时代的光芒”是对她们生命的高度礼赞。

让我们再次聆听她们的故事,聆听她们生命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前

她们是红色的种子,她们是无畏的战士,她们是传奇般的英雄。她们是人民中国的缔造者。她们是信仰结下的果子。

“沂蒙母亲”王换于

电视剧《沂蒙》中那个朴实、善良、坚强、有着无私大爱的于宝珍的原型,就是“沂蒙母亲”王换于。抗日战争期间,王换于曾任我党情报联络员,她的家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户。

为了照顾部队干部的孩子,王换于办起了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孩子最多时达50多个。王换于让正在哺乳期的儿媳把奶让给烈士的后代吃:“自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干部的孩子健康成长,而她的四个孙子、孙女却因营养不足先后夭折。王换于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并救了一大批八路军伤员,用生命保护了《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

宁死不屈吕宝兰

灌辣椒水,火烧脚心,竹签钉手指,电话机电乳头……这些我们在电影中见过的酷刑,丧心病狂的敌人都使在了吕宝兰身上。

吕宝兰是朱陈区妇女委员,她工作大胆泼辣,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1947年,由于叛徒出卖,吕宝兰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吕宝兰宁死也不吐露党的机密。穷凶极恶的刽子手扒光吕宝兰的衣服,将木锥硬硬地塞进她的下身,在临沂城内游街示众时,又残忍地割去了她的乳房。崇高的信念、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支持着她。当刽子手架起血人似的吕宝兰行刑的那一刻,她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英勇就义时,年仅23岁。她是山东“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女英雄。

爆炸大王孙玉敏

还记得电影《地雷战》里那个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情报、埋地雷炸鬼子的“玉兰姑娘”吗?她的原型就是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

孙玉敏16岁就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积极拥军支前、埋雷炸鬼子。她天生聪慧、胆大心细,很快就成为一名威震敌胆的“女爆炸大王”,在名扬全国的海阳“地雷战”中,她参与设计“铁西瓜”、水雷、石雷、头发丝雷等各种土制炸药,参加了上百次的大小战斗,与鬼子斗智斗勇。离休后,孙玉敏协助有关部门整理了《海阳抗日战争歌曲100首》,这些曲子在海阳大地广为传唱。

青山忠骨辛锐

1941年,沂蒙抗日根据地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战时姊妹剧团,团长就是辛锐。辛锐从小酷爱艺术,抗战爆发,她同银行家父亲和妹妹一起参加了八路军,与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副首席组长陈明结为革命伴侣。

姊妹剧团编排了许多抗战宣传剧目,用歌声激发民众的救国热情,被汉奸视为眼中钉。在一次日军扫荡中,辛锐不幸受伤。为了不连累同志,她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1950年,陈明、辛锐两烈士忠骨被移入大青山烈士陵园。1985年,辛锐的故事被搬上屏幕,我刊对该电视剧《辛锐》进行了报道。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这些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提起“沂蒙六姐妹”,齐鲁大地无人不知。

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组织近百名妇女为子弟兵烙煎饼、筹运草料、运送弹药、洗军衣、做军鞋,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六姐妹”时刻关心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为部队官兵缝制鞋垫9000多双,被亲切地称为“兵妈妈”。 六姐妹用她们的勇敢、坚毅、无私奉献,诠释了感动中国的沂蒙精神。

英勇妈妈陈若克

“我和丈夫都是干抗日的,枪毙、刀杀随你们便!”面对凶残的日军,即将临产的陈若克大义凛然。陈若克是广东省顺德人,抗战爆发后,随丈夫辗转来到山东,先后任山东纵队直属工作科科长、中共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等职。日军扫荡沂蒙山区时,身怀六甲的她落入敌手。在狱中,她绝食以求速死。两天后,孩子出生,陈若克打翻敌人送来的奶瓶,让孩子跟着妈妈一起绝食。年仅22岁陈若克和孩子死于敌人的刺刀之下。

大义红嫂明德英

小说《红嫂》中最经典的篇章,无疑是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垂危伤员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故事的原型就是明德英。

1941年冬,日伪军包围了八路军沂南司令部,一名战士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伤员失血过多缺水休克,紧急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一滴滴乳汁,救活了伤员。1943年,她又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抢救出一名八路军战士。从明德英开始,“红嫂”成为沂蒙精神的精髓。我刊在1992年报道了老人晚年的生活。

五四先驱郭隆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隆真和周恩来、邓颖超等人成立“觉悟社”,领导学生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坚力量。

1930年,郭隆真调任山东省委妇委会书记,她身先士卒、化名深入日军棉纱厂,秘密做宣传发动工作。同年冬天,郭隆真在发动工人罢工时不幸被捕,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直到1931年4月5日清晨英勇就义,始终没有透露半点党的机密。

舍身取义解文卿

“抓我一个,随你们处置,把老百姓都放了!”1947年秋,国民党为捉拿“二等功臣”、“支前模范”村妇救会会长解文卿,扬言将全村老少全部杀光。

解文卿毅然回村,全村百姓得救,她却落入魔掌。匪徒们对她施行灭绝人性的酷刑,腿、胳膊被打断,手指、脚趾被剪刀剪烂,牙齿被木棍硬生生别断。解文卿大义凛然,不停怒骂敌人。无计可施的敌人,在她脚下燃起烈火,18岁的解文卿高呼着“共产党万岁”,在烈火中永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她们是奉献者,她们是劳动者,她们是书写新中国NO.1的人。她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

神枪姑娘刘延凤

1958年,全军民兵工作现场会,刘延凤英姿飒爽,实弹射击百发百中,令在场的几十名将军都竖起了大拇指。

16岁参加长岛民兵组织、担任女民兵排排长,刘延凤掌握了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十八般武艺”的精湛射击技术。毛主席称赞她是个“神枪姑娘”,中央军委的首长向她赠送了新式半自动步枪。现在,这支珍贵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依然闪光。

小脚劳模李田英

“你是掏大粪的,我是扛大锄的,我们在天安门看国庆阅兵,国家给了我们多么大的荣誉啊!”1959年建国10周年阅兵大典上,李田英对身边的时传祥感慨。

尽管从小裹脚,但正如邓颖超所赞扬的,李田英这双小脚担负了更多的辛劳。1945年秋,任地下交通员的她组织35个抗战家庭成立“插伙组”互助生产,开荒种地2000余亩,年收粮6万余斤,有力支援了前线。同年,山东分局在插伙组基础上成立“李田英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位山东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社长成了山东省第一位全国农业女劳模。

石破天惊郑凤荣

1.77米,郑凤荣燕子一般轻盈地飞越横杆,留下了一串惊人纪录,成为中国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

周总理亲自向这只“宣布中国体育运动春天降临的燕子”授予荣誉奖章,美联社惊呼:“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后选手了。”从16岁入选国家队,三年间成绩提高30多公分,郑凤荣刻画着一道道人生的刻度和高度,为新中国在世界体育领域树立了自己骄傲的海拔。

侨界女杰郑守仪

“外国人有,中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要有。”秉持着这样朴素的信念,1956年,郑守仪放弃唾手可得的硕士学位,从菲律宾只身回到祖国,在中科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开创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为了让人们有机会进入有孔虫微观世界,郑守仪亲手雕琢了230多个有孔虫属种的放大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原始模型,将鲜为人知的有孔虫开发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

吕剧皇后郎咸芬

1952年,一部《李二嫂改嫁》唱红了郎咸芬,17岁的她开始在全国的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多年来,她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蔡文姬等众多生动的舞台形象,为吕剧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郎咸芬为人热情,热心公益,作为全国第一、二、三、四、五、七届人大代表, 郎咸芬积极提交议案,敢于谏言,以对待艺术的认真执着行使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我刊在1987年第8期以《一代吕剧皇后——郎咸芬》报道了她饱含酸甜苦辣的艺术人生。

青岛织女郝建秀

“工作主动有计划、双手结合交叉做 、工作分清轻缓急 、做好清洁工作。”这就是“郝建秀工作法”的秘籍。郝建秀不满16岁进入青岛国棉六厂任挡车工,凭着一腔热情,摸索出了细纱工作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的新纪录。当时的中国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这样评价“郝建秀工作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纺织业机器支配人的历史。假如全国细纱工都达到这个水平,多创造的年利润就可买68架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

缫丝冠军姜瑞芝

1958年12月,24岁的乳山姑娘姜瑞芝参加全国缫丝比武大会,年纪最小的她以10A级匀度98分、清洁100分、净度99.8分的优异成绩一举打破世界缫丝质量6A级的标准,当选全国劳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成了她一生中最美丽的记忆。如今,褪去劳模的光环,76岁的姜瑞芝子孙满堂,享受着平静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知识青年徐建春

1959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拉着徐建春的手对金日成说:“这是我们的知识青年,山东省年轻的人民公社社长,才23岁。一个人民公社有四十几个自然村,近两万人口,不容易啊!”徐建春高小毕业后虽然有继续上学或进城工作的机会,却响应祖国号召,留在了老家掖县(今莱州市)后吕家村从事农业生产,成为青年人纷纷效仿的榜样。

拖拉机手董力生

“那年代开拖拉机是很风光的,总能受到前呼后拥般的接待。尤其女拖拉机手,更像从天宇中下来的。脸上抹点黑油,都像一朵花一样。”董力生就是那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华东地区第一名女拖拉机手。董力生性格泼辣刚毅,在孟良崮战役中,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是赣榆县担架团中惟一的女性,被评为“钢铁担架团一等功臣”。淮海战役中,她用独轮车为部队运给养、炮弹,她支前用的独轮车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她们是站在潮头的弄潮儿,她们是变革时代中的普通人。她们创新,她们勇敢,她们坚持,她们进取,她们担当,她们是改革时代的先锋。

桥梁专家万珊珊

1978年,万珊珊接过了济南黄河大桥的设计任务。从此4年寒暑,风刀霜剑。有逼上梁山的困境,也有不可言状的委屈,倔强的万珊珊不知道哭过多少回。哭过,抹一把泪,戴上安全帽,又上了脚手架,她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赤诚和严谨,使济南黄河大桥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波涛之中,在我国建桥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万珊珊主持参加多项工程设计,获得桥梁工作者的最高褒奖——茅以升桥梁大奖,为祖国架最好的桥是她一生的追求。我刊曾报道过万珊珊的传奇故事。

铁腕治军于淑珉

“我一直对我的女儿说,不要把你的母亲看得多么了不起,她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于淑珉为人低调,丝毫不影响她治军的“铁腕”。2000年,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决定,让49岁的于淑珉担任海信总裁,于淑珉把这样一个决定归结为自己的“执行力”。2005年本刊发表了《总裁于淑珉》的专访,采访中,听到她最多的一句话是“马上办,要效果”。正是凭着超强的执行力和敏锐的创新力,海信集团在于淑珉的带领下步入快速增长的飞跃期,稳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列。

密码杀手王小云

《崩溃!密码学的危机》,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用这样惊耸的标题概括王小云里程碑式的成就。2005年初,王小云和她的研究小组成功破解邮箱密码,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用SHA-1,微软等知名公司也纷纷发表对策。山东大学教授王小云教授让人们相信了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密码是破不了的。王小云在密码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当今密码学界的巾帼英雄”。

牛气冲天王银香

2002年元月,中国首批本土克隆牛在菏泽降生,中国成年体细胞克隆牛实现零的突破,王银香和她的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一举登上世界畜牧生物技术的“制高点”。王银香是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她推行了“银香伟业奶牛养殖小区连锁加盟”计划,建立了5个标准化小区,有2000多养殖户加盟,户均年创收3~10万元。从此,五里墩村成了“奶牛王国”。王银香坚持因地制宜,把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当成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了突破。

东方神鹿邢慧娜

2001年全运会亚军,2002年亚运会第三名,而2004年,20岁的邢慧娜,神奇般地一跃,一举登上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子万米的巅峰。

在她强有力超越、冲刺的一刻,被抛在身后、一直领先又骄傲的埃塞俄比亚人瞠目结舌,邢慧娜奋力拼搏来的金牌,实现了中国女子长跑奥运史上新的突破,书写了东方神鹿辉煌的传奇。我刊在2005年1月以《农家院里跑出的奥运冠军》报道了她的成长轨迹。

麻防天使刘振华

“很多麻风病人在这里去世了,他们的家人连尸骨都不来认,这让我很伤感。除了治疗,我觉得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同情。”平淡朴素的品性,铸就了刘振华悲天悯人的情怀,她尽一生之力关怀照顾着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麻风病人,2005年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南丁格尔奖,是对她天使情怀的最高礼赞。从我刊采写的《善是一种循环》中,可以看到,病人们像诗中写的那样:“慢慢转过头去,亲吻着落在墙壁上的她的身影。”

超级管家杨绵绵

58岁那年,杨绵绵学会了开车。每周工作70多小时,从没影响她对新鲜事物的学习。作为海尔集团的大管家,杨绵绵认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智商、情商,更要有韧商,就是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摔倒了再爬起来。20多年来,杨绵绵正是“三箭齐发”,以特有的生命韧性和坚定的执行力,使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发展成为年全球营业额过千亿的跨国集团。

轮椅斗士张海迪

著名作家,哲学硕士,全国政协常委,中残联主席,能将这些身份集于一身的,非海迪莫属。一个高位截瘫的小女孩,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顽强,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奇迹。海迪是我们杂志社的朋友,我们曾经多次报道过她的故事,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影响了几代人。张海迪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的生命之树能够长青,在于她把生命之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需要之中。

神箭无敌张娟娟

后羿射日、百步穿杨,是中国的传奇和绝技,但世界箭坛多年来一直牢不可撼的是韩国“神话”。莱西姑娘不信这个邪,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张娟娟连胜三位顶着“梦之队”光环的韩国队员,射落金牌,为中国射箭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天,张娟娟跟射箭绝症“黄心病”苦苦搏斗了多年,无数天才曾倒在这道坎前面,张娟娟历经艰辛、凭借超强的意志力,突破和超越了自我,终于创造了新的传奇。

送子观音陈子江

“做医生,首先是做人。当病人把他的全部交给你,人性本能的体现应当是:关爱、善良和博爱。”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子江,把医生的职业道德贯穿在行医和教学中。陈子江从1987年开始从事疑难性不孕不育症的研究,成功掌握了试管婴儿技术,让世界上首例“宫腔配子移植婴儿”诞生在济南。她创建了华东地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基地,为成千上万不孕症患者实施了各种辅助生殖技术,累计妊娠率达到70%以上。

知心孟姐孟红伟

幼子夭折、爱子重伤、身患绝症两次手术。这样的灾难接连降临在一个女人的头上时,这个女人会怎么样?

孟红伟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从事检察工作24年来,先后主办和参办职务犯罪案件百余起、公诉案件近百起,件件铁案,43 次立功受奖。在长清检察院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知心孟姐”工作室,用快乐的心态与病魔做斗争,关怀着那些误入歧途的心灵,用全身心的爱和热情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好军嫂韩素云

“荣誉是暂时的,做人是永久的”。这是韩素云的肺腑之言。1983 年,在家务农的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几乎双目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耕种 12 亩责任田,十年如一日。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不幸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依然含辛茹苦,任劳任怨。韩素云用自己朴实的行动,书写了爱和忠诚,让一个时代为之感动。我刊曾以《好军嫂韩素云》对她进行过报道。

编辑 牛淑娟◎

推荐访问:泰山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