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征服了谁?

时间:2022-06-03 19:5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功夫熊猫》成功获得了巨大票房。“功夫”和“熊猫”的结合不仅有着明显的中国符号性特征,在解读中国文化方面也渐渐深入。文化的“出口转内销”让一些中国人心理不平衡了。作为“熊猫”和“功夫”原有和原创者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其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束之高阁,还不如送出去遍地开花。

《功夫熊猫》作为好莱坞新的“招牌菜”摆在了观众面前。据有关资料显示《功夫熊猫》狂扫全球票房6亿美元,北美票房2.15亿,海外票房4.13亿,而《功夫熊猫2》的票房也是超过了6.5亿美元。理所当然,中国观众的反应最为敏感,毕竟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行为艺术家赵半狄的“行为”最吸引眼球,谁让其是最有可能因为熊猫而申请专利的艺术家呢?尽管在这年头熊猫是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中国当代符号”。赵半狄遭遇“功夫熊猫”,斗争是必然的,只是需不需要拿地震来说事。

赵半狄在接受采访时回应其并未看“功夫熊猫”。据《南方周末》6月26日的报道,赵半狄在地震前的5月10日就某家报纸关于《功夫熊猫》的采访谈到“拍照我很高兴,但因为《功夫熊猫》来拍,就很不爽。”地震为其提出“本月20日,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如果如愿在中国院线上映,就是从死难同胞身上扒项链和手表!”铺垫了条件,这也为其向中国广电总局写信和游行示威提供了政治资本。正像赵半狄是一位“中国公民”,但其不能代表中国公民群体一样,一个莎朗·斯通也不能代表好莱坞。

好莱坞当然是注重商业利益的,其拍《功夫熊猫》的目的也许是很单纯的商业运作,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认为其忽视文化。很有意思的是,《南方周末》“文化版”《“功夫熊猫”滚出去?》文章的旁边是对吴宇森的访谈。吴宇森在谈到好莱坞时说到“好莱坞非常尊重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才”、“好莱坞要照顾到全世界的口味”。赵半狄评价好莱坞代表了美国文化,或许把好莱坞看作是一个了解美国文化观的窗口更接近于事实。赵半狄可以恶搞熊猫秀,却抵制熊猫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更多人接受,这除了其即将上市的五色熊猫玩具的经济理由成立外,其它都很牵强。简而言之,就是《功夫熊猫》威胁了其熊猫品牌独家代理的可能性。

“功夫”和“熊猫”的结合已经有着明显的中国符号性特征,正如很多人在未看影片前猜测的那样,很容易又让人以为这是一部贩卖符号的作品。中国在外国的形象曾经一段时间内一直停留在某些符号性的元素上,如熊猫、毛泽东、文革人物等。如果不把《功夫熊猫》只是看作一部搞笑片的话,或许会发现好莱坞已经试图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影片的故事情节、场景设定有着明显的中国性特点,或许华人电影人在影片制作中贡献了许多,但是电影毕竟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特别是面向世界公映的作品。熊猫面条世家的身世和其因炮仗而从天而降的细节也反映了中国式饮食习惯和礼仪用品的典型化处理。其某些语言甚至被观众误认为是中国式英语。这些都表明其创作是基于对中国文化认同前提下的实现,此剧的风格不容置疑的与中国有关。

熊猫的爸爸是鸭子(尽管在续集中得到了解释)、师傅是美国浣熊成为赵半狄攻击《功夫熊猫》的罪证之一。很明显,影片的动物形象是寓意化的形象,而不是纯粹的动物世界。忽视形象的文化意义就遑论其他了。此剧中国放映,尽管有着“出口返内销”的嫌疑,但是毫无疑问,此剧是为中国文化作宣传。尽管有着美国式的加工,这毕竟是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

我们有着漫长的辉煌历史,也有着另一种闭关锁国的传统,更有着屈辱和自卑的记忆。今天的国际化使得从社会层面上消解了太多的个性,以至于民族个性都受到威胁。历史文化的优越感使我们退身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求回归。既然回归在今天是没有现实基础的,那么就应该站在历史的脊背上向前走。接受的同时也要大方的给与,把熊猫送出国的同时更应该把文化也送出国。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同化和异化其他文化是我们今天为世界多元化所做的贡献。正如净空法师所说,与其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束之高阁,还不如送出去遍地开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有时“出口返内销”反而能够让我们更清楚自己文化的价值。《功夫熊猫》也许就技术的使用而言让我们有着不平衡,但是正如韩国就端午节申遗事件给中国造成的压力,中国的动画事业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情感的不认同不代表事实的不存在。我们过多地把目光放到外部,而忽视了自家的珍宝。“整理国故”今天重新提起有着新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2.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熊猫 功夫 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