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排放角度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2-06-03 17: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功能角色,基于碳排放角度研究服务业的优化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服务业发展政策。运用IPCC法测算了2004-2010年吉林省各服务行业的平均碳排放量,得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属于碳排放量高的服务行业;再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服务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服务业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对服务业碳排放影响较小。得出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影响之间存在差异的结论。

关键词:服务业;碳排放;发展导向;IPCC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1-0100-05

收稿日期:2013-10-3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2013169)。

作者简介:韩岳峰,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申瑛琦,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张龙,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服务贸易。

一、引言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目前来说,虽然服务业属于低能源消耗、低碳排放的产业,但随着三次产业的重新划分及各产业碳排放量的积累,服务业的碳排放必然成为碳污染的重要来源,由此服务业碳排放问题将成为了未来一大研究热点[1]。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比例的最优化过程,以低碳为目标的产业优化是今后产业调整的必然趋势。

纵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碳排放角度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主要是针对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研究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得出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找出产业结构的重点优化方向,如段莹[2]、虞义华[3]等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研究二者关系后,通过定量的方式采用具体的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如于娜[4]、谢链锋[5]等的研究。而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活动的碳排放将成为碳排放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低碳角度下的服务业发展导向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文在计算吉林省2004-2010年服务业内部行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吉林省各服务行业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而找出吉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方向,为政府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目前,尚未形成对碳排放标准的监测方法,数据一般是基于煤、石油、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的消费量推导计算得出的,如张雷[6] 、朱勤[7]、张龙[8]等采用的方式是间接碳测算法(IPCC法)。本文采用IPCC法,从服务业物质投入的角度测算吉林省服务业的碳排放量,并构建吉林省服务业碳排放量公式如下:

2.灰色关联分析法

碳排放问题是一个存在信息不充分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领域,而且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决定了它的发展。它与产业发展的很多因素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需要进行关联性分析。关联性分析有几种计量经济模型,比如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往往要求有大量样本数据,且各因素之间彼此无关[9]。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使用这些研究模型是不合适的。

此外,碳排放强度和服务业结构的关联度数值本身并不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重点关心的是以此得出的不同服务业与碳排放量关联度大小的排序结果,从而找出未来控制碳排放的服务业结构调整方向。基于服务业碳排放测算难及现实可操作性的考虑,经过综合比较分析,本文选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反映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的关系[10]。关联程度通常是以关联系数体现的:关联示数越大证明关联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灰色关联法操作步骤及计算公式见表1

(二)数据来源

在《吉林省统计年鉴》分行业能源品种消费(实物量)中,统计能源消费量时涉及到17种能源,根据本文的研究,将能源按形态划分为3大类:煤类、油类、气类。其中,煤类包括原煤、洗精煤、煤制品、焦炭;油类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其他油制品;气类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炼厂干气、液化石油气。在测算吉林省服务业各行业碳排放量时,数据主要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2005-2011)》中三大能源平衡表中的服务业各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对于没有表示出来的服务部门,则其能源消费量按当年投入产出表中各服务行业增加值的比例来估算。为后续研究的开展,需要先将能源实物量换算成标准煤。具体公式为:标准煤=实物量×标准煤折算系数,表2所示为各能源的标准煤折算系数。

三、分析与结论

(一)服务业碳排放的相关分析

1.服务业碳排放量的计算

运用表1给定的各能源标准煤折算指数、能源碳排放系数(万吨标准煤)及公式(1),由各服务行业不同能源消费量计算其碳排放量,最终得到2004-2010年吉林省各服务行业的碳排放量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近几年,吉林省各服务行业碳排放量差异较为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排放量最高;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逐步递增的方式在超过100万吨;相较而言,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碳排放量不足10万吨,为绿色服务产业。就服务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处于首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0年碳排放量高达439.38万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154.82万吨位居于次席,碳排放量最少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仅为0.97万吨。

2.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值计算

以表3显示的2004-2010年吉林省13类服务业的碳排放量为数据基础,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吉林省服务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具体来说,将吉林省服务业总的碳排放量作为参考序列,服务业中的13类具体行业作为相应的比较序列,依次进行无量纲处理(得到标准序列)、计算差绝对值、关联系数,并最终对关联度进行排序。

经过计算,得到吉林省13类服务行业各自的碳排放量与服务业总排放量平均关联度分别为:RA=0.93,RB=0.78,RC=0.78,RD=0.84,RE=0.91,RF=0.87,RG=0.67,RH=0.86,RI=0.92,RJ=0.65,RK=0.71,RL=0.89,RM=0.67。具体排序为:RA> RI >RE> RL >RF >RH >RD >RB = RC> RK >RG =RM >RJ 。

(二)基本结论

结合前文研究结果与相关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行业碳排放量角度来看,13类服务业碳排放差异较大,吉林省服务业碳排量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与2004年相比,分别累计增加了87.5%、120. 9%、113.5%、102.1%、84.7%、107.9%、142.5%、91.6%、94.1%、118.1%、64.0%、101.8%、106.1%的碳排放量,平均增幅在1倍以上,最高增幅出现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最低增幅出现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具体来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属于碳排放量高的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型服务行业为低碳排放量服务业。所以,从碳排放量的角度看,为减少碳排放,首先需对传统服务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应该把此类产业列为吉林省重点调整和优化结构的服务业对象。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如民航、长途运输等工具)的能源消费主要是石油,而绝大多数的餐饮企业能源消费则以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为主, 这种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却很少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其碳排放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 与这些服务行业缺乏绿色经营理念、节能减排科技投入少等原因同样密不可分。

(2)从分行业对服务业碳排放的影响角度看,13类服务业碳排放影响差异较大,关联度最高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93),最低的是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65)。同时通过上述两点结论及上面分析可知,碳排放量多少与碳排放对服务业影响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单纯地认为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这是我们非常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碳排放量多少与碳排放对服务业影响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进而基于这两个角度选出的服务业优化导向也就不同。,类似现象在李健[11]的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中已经做了合理的解释。因此,从服务业碳排放灰色关联分析的角度看,要想有效减少服务业碳排放,首选应是优化关联度较高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尽管本文分析中有些服务行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对服务业总的碳排放量影响方面基数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表现为服务业的碳减排效应不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迅速,甚至逐渐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的主要源动力,而且随着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碳排放问题必然影响巨大。因此,必须未雨绸缪,现在就应注重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降低服务产业碳排放强度做好准备。

四、讨论与展望

本文定位的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导向主要是基于碳排放量及服务业碳排放灰色关联度的角度,更进一步说,本文的分析只是找到了在服务业内部行业中应该有目的、有准备、有次序地选择优化哪些行业,并没有在行业经济效益、产业关联、充分就业和产业规模等约束条件下去寻找具体优化途径。随着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在三产业中比例的大幅提升,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必然会被迅速填补,笔者目前也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但由于庞大的工作量及数据收集难度,并没能在本文中一起研究,这些遗留问题将是笔者接下来的学术研究重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所重点强调的学术重点在于服务业碳排放量与服务业碳排放影响之间的关系,摒弃误区。另外,本文的核心观点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像中国这样资源使用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先排放、后治理的路径,而必须在借鉴服务业发展及服务业碳排放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的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边发展、边治理,甚至未发展、先设防,实现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云,张俊飚,李波.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6):752-755.

[2]段莹.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0 (23):94-95

[3]虞义华,郑新业,张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 (3): 89.

[4]于娜.基于节能目标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5]谢链锋.低碳约束下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6]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等.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经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2): 211-217.

[7]朱勤,彭希哲,陆志明,等.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98-102.

[8]张龙.中国农业碳排放变化因素分解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贸易角度的LMDI分解法[J].当代经济研究,2013(4):47-52.

[9]尹春华,顾培亮.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1):104-107.

[10]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2,73-85.

[11]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6(1):7-14.

推荐访问:排放 服务业 结构优化 角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