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来风

时间:2022-06-02 12:4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传捷报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被“长征”2F型运载火箭顺利送入太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在太空成功飞行了115小时33分钟,他们在太空中完成了舱内航天服的穿脱,并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试验。10月17日4时33分,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国际社会祝贺“神舟”六号载人飞行成功

2005年10月12~17日,“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运行、安全返回和航天员健康出舱的既定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过其发言人向中国表示祝贺:“这次飞行再次显示,太空探索不分国界,每次和平飞行的成功都是全人类共同向前迈进的一步”。

俄航天局向俄通社-塔斯社发表评论,祝愿两名中国航天员“旅途”顺利,并表示愿意同中国在所有航天领域开展合作。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亚当·艾瑞里表示:“我们祝贺中国成功进行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我们对中国成功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表示欢迎和赞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其网站发表的一个简短声明中盛赞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称这次成功飞行再次确立了中国在航天精英集团中的地位。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箭九星”

2005年10月27日,俄罗斯在其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一枚“宇宙-3M”运载火箭,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包括俄罗斯“莫扎伊-5”教育卫星,中国的“DMC”,英国的“TopSat”,伊朗的“SINA-1”,挪威的“Ncube-2”,德国的“UWE-1”,日本的“XI-V”和欧洲的“SSETI”快车。其中“SSETI”快车卫星是欧洲首个大学生自制卫星,来自12个国家的4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它的设计和制造。而“莫扎伊-5”卫星因未能与第三级运载火箭分离,跟随该级火箭在地球近地轨道上飞行。

这次发射所用“宇宙-3M”运载火箭长32.4米,直径2.8米,起飞重量为109吨,可以将300~15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低、中、高轨道。

日本航天员进行宇宙空间活动模拟实验

2005年10月24日~11月4日,日本航天员进行了宇宙空间活动模拟实验,目的在于验证与国际空间站转移飞行器相关的宇宙空间活动作业程序。该飞行器主要负责为国际空间站日本“希望”号太空舱运送物资。

国际空间站日本太空舱预定于2007~2008年搭载美国的航天飞机分3次升空。届时将有6名日本航天员参与国际空间站作业。据悉,在2004 ~2005年之间,日本宇宙空间活动实验总共进行了6次,此次实验是最后一次。

NASA公布新的月球计划

NASA宣布将于2018年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停留7天,并且持续开展月球探索活动。这项新的月球计划耗资1 040亿美元。此计划一经启动,每年至少会进行2次月球任务。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乘员探索飞行器(CEV)。目前,CEV的研制正处于初始阶段。改进后的CEV能容纳6名航天员。其外形类似以前的“阿波罗”号飞船,重12吨,可以重复使用10次。CEV的一次发射费用高达2.8亿美元,预计事故率为1∶2000(航天飞机当初的预计事故率为1∶220)。NASA希望在2008年完成CEV无人样机的试验飞行;2011年实施CEV的无人飞行;2012后年实施CEV的载人飞行;最终在2015年至2020年实现载人月球探测,2030年后实现登陆火星任务。

国际空间站明年将完工

如果一切顺利,1998年开始正式组建的国际空间站明年就将完工了。这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

按照计划,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400余吨,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千米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运行期。工程预计总投资1 000多亿美元。

世界第三名太空游客完成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10月3日16时35分左右,世界第三名太空游客奥尔森进入国际空间站,他在空间站内进行了为期8天的观光旅游和科学试验。

为了这次太空旅游,奥尔森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旅费”。在空间站停留期间,奥尔森进行了晶体培养、利用仪器测量地球大气湿度等10项实验。与奥尔森同行的俄罗斯航天员托卡列夫和美国航天员麦克阿瑟,都是国际空间站第十二长期考察组成员。他们将在空间站工作约6个月。

奥尔森原本打算4月份前往空间站,但因其健康状况不佳而停训。康复状况达标后,奥尔森重返俄罗斯复训。此前,美国富翁蒂托和南非商人沙特尔沃思分别进行了太空旅游。

核动力非太空探索首选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近日得出结论认为,天文研究使用的飞船不适合以核裂变反应堆为动力。这一报告直接对NASA投入数十亿美元的普罗米修斯计划提出了质疑,该计划的目标是研制这种飞船以完成未来前往月球、火星甚至太阳系外的任务。

据《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美国最先于1965年开始了在太空实验核反应堆技术,随后苏联在1976年至1988年间进行了数十次试验。NASA希望对此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让核反应堆产生上百万瓦特的电力,为仪器设备供电并驱动粒子束发动机获得前进的动力,支持使用更多的科学仪器、收集更多的数据,允许飞船前往目前技术无法达到的目的地。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反应堆对于观测太阳系外的天体物理现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如果反应堆在地球附近运转,其裂变产生的副产品将使哈勃这样的太空望远镜无法使用;而且,NASA的核动力项目不适合载人航天计划,从已考察的多个可能采用核推进的无人探测计划来看,这一技术投入实际应用还有很大障碍。虽然反应堆能为飞船提供强大的动力,但研究这一技术需要大量经费。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普罗米修斯计划将在未来5年间投入30亿美元。

飓风延迟美航天飞机燃料箱运输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目前正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拆解,按照计划,航天飞机上的一个燃料箱将送回新奥尔良生产厂进行完善。但是,由于遭受了“卡特里娜”飓风的侵袭,新奥尔良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生产厂70%的员工的家园被毁,该厂的电力和通讯均被中断,水的供应也被迫停止。

除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燃料箱之外,还有另外两个燃料箱也需要送回该生产厂进行完善,其中一个就是美国下次飞行任务所要使用的,这让人们怀疑NASA是否能如期在2006年3月发射航天飞机。

推荐访问:天宇 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