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30年的招生日记

时间:2022-05-31 09:30: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举行了第一次大学统一招生考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也被迫停止。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令废除高考,高校招生要严格坚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这种招生模式很快暴露出种种弊端,教育质量因此严重滑坡。1977年邓小平复出。8月4日,在他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科教界专家提出恢复高考,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之后,教育部很快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后通过。10月12日,国务院向全国批转,正式决定于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岁末,570万考生从四面八方走进了久违的考场,其中27.3万幸运者最终走进大学校园,录取比例只有29∶1。本文作者尘封30年的招生日记,记录了共和国特殊岁月那段不平凡的历程。

一赴任

1977年11月29日星期二晴

伊尔十四型飞得并不高。刚起飞的时候,不时有一团团浮云掠过,机身好像浸浴在乳白色的浓雾之中。穿出云层后,从右边射来的阳光显得更加明亮,地面的景物也似乎格外清晰。黄土高原的雄伟地貌便以极其壮观的气势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说在这块土地上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悠久的历史和最古老的文化。而眼下从空中俯瞰,却难得发现人类生存的迹象。广袤的高原犹如一张仰视苍天无比巨大的面孔,经岁月沧桑风霜侵蚀流水冲刷形成的无数深沟陡堑峻峰狭谷,在这张面孔上刻下千百条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皱纹,使它显露出一种凝重苍凉的荒蛮之美。

然而,终于有人叫了起来“看!那是什么?”一条细细的银线在塬顶谷底时隐时现,自南向北蜿蜒延伸。那就是著名的咸榆公路了。

八年前的那个冬天,我和三万名北京知青,就是沿着这条公路,自铜川陆续乘敞蓬卡车北上,像一把把豆子,被随意撒到坡底塬上那些不知名的小村庄里“扎根”去了。那时我绝不会想到,今天居然会有机会从天上重新审视当年走过的这段路程。

对我来说,事情的确很突然。

当时,我在西安铁路局宝鸡机务段当技术员。那天,我刚从添乘的机车上下来,便接到段办公室的通知,让我立即到刚成立的宝鸡铁路司机学校报到,参加即将开始的招生工作。第二天,我便匆匆赶到远在岐山县的司机学校临时校舍,接受刚刚上任的校长布置任务了。

自从1966年6月北京女一中高三(四)班的学生提出“强烈要求废除旧升学制度”的倡议以来,中国已经11年没有进行高考了。“四人帮”倒台以后,百废待兴,恢复高考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对于这样的形势,没有人会不为之而感到振奋!

宝鸡铁路司机学校成立伊始,师资匮乏,不得不从各单位抽调临时工作人员,协助招生。我便偶然而又幸运地被选中了。而更幸运的是,我被派往的地区,正是当年曾经插队的延安!这使我始终难以按捺心中的激动……

身着蓝色制服的空中小姐悄然走进机舱,用悦耳的声音向大家报告“延安就要到了”。

1977年11月30日星期三晴

早上见到了中专招生组的组长老燕,是省化工学校的,一个矮墩墩的汉子。他说由于人还没有到齐,地区教育局今天安排我们已经报到的十几个人先在延安市里参观一下。很快,接我们的面包车就到了,一位担任导游的年轻女同志热情地招呼我们上车。

枣园、“幸福渠”、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尽管这些地方我们早就通过报纸、画报或电影而十分熟悉了,但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由枣园出来的时候,遇到一队延安特有的驴车。导游的女同志说周总理的侄儿以前就在这里插队,经常可以看到他剃着光头,穿一件黑色的破棉袄,赶着驴车往地里送粪。言谈中我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个北京知青,立时就感到亲近了不少。

北京知青在延安几乎随处可见。在一个饭馆门口我看到一个歪戴着白帽子的小伙子,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在吆喝“羊肉泡馍”。

1977年12月1日星期四晴

省中专招生组的人已基本到齐。上午,地区教育局的陈局长组织我们开会,学习国务院及陕西省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并介绍总体情况。

延安地区14个县市,有201个公社,157万人口。今年报名参加大学及中专考试的共有26211人,其中报考大学文科的5008人、报考大学理科的5537人、报考中专的15666人。目前报名阶段已接近尾声,正在紧张地进行考试准备工作。按省里规定,大学招生考试定在12月9日至10日,中专考试在12月14日。时间相当紧迫。地区决定,中专招生组全体人员立即分赴各县,与已经下去的大学招生人员一起,统一以省招生工作人员的名义协助当地开展工作。

按照要求,中专招生组的几名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由燕组长担任支部书记,留在延安地区招生办公室坐镇。接着,就让大家自己选择具体去哪个县。老孙原籍延长,立即报名回老家。我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机会,不容考虑便脱口而出“我去黄陵!”

中国人自豪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黄土、黄皮肤,是中国人的象征。而黄帝陵所在的黄陵县,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我所插队的地方,就是这个黄陵县。

……甘泉……富县……洛川……,汽车拐过一个大弯,我终于看到那个熟悉的井台,那就是惠家河!我离开这里已经七年了。那一个个窑洞,一株株枣树,一块块田地,多年来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我从未想到自己居然还会回来。

备忘

新华社1977年10月20日讯,教育部最近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招收新生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四人帮”别有用心地歪曲毛主席关于改革考试方法的指示,根本取消了文化考试。打倒了“四人帮”,就要把被他们颠倒了的是非纠正过来,理直气壮地抓好文化考试。在德育、体育相同的情况下,要把文化水平最优秀的选拔出来上大学。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

二备考

1977年12月3日星期六晴

多少年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正规考试了,上上下下各级教育部门难免有些手忙脚乱。时间格外紧迫,工作量出乎意料之外的大。要核对、登记考生名单,查阅部分考生的报名材料,填写考生准考证,制定及落实考试组织方案,接待数不清的来访考生,回答千奇百怪的各种问题……。我从来没有这么忙过,简直忙得晕头转向。要不是县招生办的小蒲指挥得当安排有方,恐怕真要乱成一锅粥了。

小蒲是个身材修长、性格开朗的姑娘,本在县体委工作,也是临时抽到招生办帮忙的,主要负责协调我们所谓省招生组工作人员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工作。其实就这么几个人,她就自然被我们开玩笑地奉为“头儿”了。

今天一直忙到中午。小蒲第一个扔下手里的活,叫道“休息休息不干了!下午有集,咱们放假赶集去!”

吃完中午饭,我一个人上街转转。今天果然有集,平时行人稀少的街道上挤满了四乡赶来的农民。驴鸣马吼,人声嘈杂,十分热闹。但是同八年前刚插队那会儿相比,集上出售的东西种类愈显贫乏,价钱也贵了许多。以前六毛四一斤的鸡蛋,如今是一毛五一个。

推荐访问:尘封 招生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