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引发的加减法

时间:2022-05-25 18:30: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曾经风光,现在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的平板电视行业最近却爆发出了“亏声一片”状况。在日韩彩电企业发布的财报中,亏损基本成了共同的字样。

索尼电视机业务连续8年亏损;

夏普亏损39亿美元,出现自1912年公司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创百年之最; 松下出售液晶面板厂并减少等离子产能,并大幅度裁员;

具有“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产商”之称的三星电子也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LGDisplay、友达、奇美面板企业等同样面临着巨额亏损。

欧洲家电巨头飞利浦也因电视业务出现亏损,其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2011年全年财报显示,飞利浦第四季度亏损1.62亿欧元,2011年全年净亏损12.91亿欧元,迎来十年间最大规模的亏损 ……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亏损的企业都是掌握平板电视上游资源——面板生产线的企业,不断新开的面板工厂,造成了液晶面板产能的提升远远大于平板电视本身销售的增长速度,而面板生产企业的多元化也同时造成了液晶面板的议价能力降低。“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剧烈变化和面板巨头的动向,其实都是因为大陆高世代面板项目所影响。”国内资深电视研究院在近期明确表示,若国产企业华星光电和京东方的高世代面板线在明年如期达到满产,因关税的原因,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肯定能获得大陆彩电厂家的面板订单,将使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惨烈。严峻的形式对于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大鳄来说非常头疼,生产,亏钱,不生产,设备和人力的闲置则会造成更大的亏损。相反,面板的价格下滑,也造就了诸如海信、创维和TCL等国内一线品牌却在2011年中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盈利颇丰。于是乎,针对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的加减法在各大品牌中举动最为明显。

日系及欧美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

以索尼为例,成立于2004年4月的S-LCD公司,出生在全球面板产能有限的大背景下,三星电子和索尼为稳定电视面板的供应来源,而合资成立液晶面板工厂,合作范围也逐步从最初的7代面板生产线,扩大至8代面板生产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日元持续升值、面板产能的飞速提升和电视销售业务的利润率下滑,造成了索尼电视自2004年一直处于亏损状况,预计2011年财报索尼电视业务还将亏损17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这也是索尼电视连续第8年亏损。

细数索尼亏损最主要的源头,除了面板工厂外,在销售端的亏损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亚太地区的情况尚可,在小亏和盈利之间浮动。为此,索尼在过去几年里已相继卖掉其在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电视工厂,并将超过50%的电视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等公司,但仍然无法扭转电视业务的困局,其市场排名也从第一位下滑至第三位。与此同时,全球面板市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步入产能过剩的寒冬,至今也没有走出市场低谷期。

作为索尼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之一,电视业务对整个企业的盈亏状况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状况,索尼从11月1日起把旗下的电视机业务重新划分为三个部门,分别负责LCD电视设计、生产外包和下一代电视机的研发上,并将手上持有的与三星电子合资液晶面板工厂S-LCD将近50%的股份出售给三星,其目的在于甩掉最大的亏损包袱,使这项业务的运营更加职责分明,并扭转亏损局面。从索尼的举动我们不难看出,索尼加大产品代工比例,甚至可能放弃生产制造甚至销售部分,从产品研发和品牌溢价方面获取利润,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其擅长的外观设计和功能研发上,凭借其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口碑来实现盈利。

而拥有大规模面板生产工厂的松下和夏普则不可能采取索尼金蝉脱壳的策略来完成转型。就松下目前的现状而言,总计有日本本土的兵库县尼崎市以及中国大陆上海拥有4座PDP面板工厂和千叶县茂原市、兵库县姬路市2座LCD面板工厂。其中,尼崎第3工厂于2009年12月完工量产,为全球最大的PDP工厂,月产量高达33万片(以42寸换算)。

为此,松下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减少产能和裁员来控制亏损。其中,位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IPSα液晶面板厂和尼崎第3工厂的电视面板(PDP)停止生产作业,并计划出售位于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LCD)面板工厂。原计划的日本国内的5家芯片制造厂都减产,而将更多产能外包给台积电等中国企业。有消息称,目前松下公司的外包比例为10%,而其预期目标是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而随着上述精简措施的实施,松下也将裁撤1000名以上员工。夏普的策略也集中体现在减产和裁员上,这里就不再赘述。

而对于硕果仅存的欧系电视企业,飞利浦在电视业务的亏损可以看作短期的割肉。2011年的亏损主要在于整体退出电视业务所需要做的固定资产处置等善后工作,与此同时,欧债危机等经济因素也是飞利浦亏损因素之一。在甩开亏损业务的同时,飞利浦将重心落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2012年,飞利浦宣布进入OLED电视领域便是最好的佐证。

韩系企业逆势上扬,做大做强

连续4年全球平板电视销量第一,并拥有“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产商”之称的三星电子,也避免不了行业亏损的大趋势,自2010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的境地起,三星时至今日也没有脱身。2011年三星液晶面板业务亏损达到9亿美元。而韩国的另外一大面板制造商——LGDisplay的第三季财报显示,连续亏损的态势已经持续了4个季度,2011年第三季度单季亏损达6亿美元。除了遭受自身亏损因素外,三星和LG还因操纵电视面板市场受到重罚。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以共同操纵市场价格为由,宣布对10家亚洲液晶面板制造商罚款1940亿韩元(约11亿元人民币),罚款金额创下韩国历史最高。在这10家企业中,受罚最高的是全球面板龙头三星电子及其海外分公司,罚款金额达到972亿韩元,LG显示器及其海外分公司遭罚655亿韩元居第二位。原本自身已经存在亏损,再加上受到了高额的处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此大前提下,我们看到的韩系精神不是紧缩银根,而是逆流而上。三星高调收购与索尼合资的面板工厂股份,进一步巩固了其面板界老大的地位。与此同时,三星还将重心转向新一代的OLED显示技术,并将亏损的液晶面板业务剥离,成立一家新公司Samsung Display Company,但如何消化过剩的产能依然将是困扰三星电视最大的问题。引领当下是我们在2012年CES上看到韩系品牌发展策略,它们并不急于追求诸如4K、8K等未来十年才有可能民用化的高清技术展示,而是采用紧贴应用需求和引领现阶段应用需求发展的模式。Smart TV,这一字眼在三星和LG的展台上分外明显,也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下一阶段电视的发展潮流。此外,LG和三星高世代线将在2014~2015年设备折旧结束,届时,LGD、三星等国际巨头将增加15%的利润空间,可灵活地调整价格,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国台系面板工厂坚持就是胜利?

眼看着市场景气恢复遥遥无期,缩减资本支出已经成为中国台系三大面板企业的共识。前些日子,友达做出了缩减2011年100亿元新台币资本支出的决定,将本年支出降低至600亿新台币,且2012年还将再度减半,缩水300亿~400亿新台币。友达光电苏州厂原本预期产业下滑只是短期调整,但今年总体经济比想象的要严苛,未来的一两季也难见回升。另外一家台系企业——奇美9月大尺寸面板出货量约1100万片,较8月减少约7%,9月合并营收为414亿新台币,比8月减少1.3%,较去年同期减少9%,第三季度单季大亏160亿元新台币。台系三大面板工厂加上华映和彩晶的亏损,2011年台湾面板厂合计亏损将达1200亿~1300亿新台币,如果此数额成为现实,一举刷新2009年金融海啸时期创下的记录,成为台湾面板史上的最大亏损 。然而,台系面板工厂在2012年度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国产两家面板工厂计划将在2012年全面启动,其产能就足以满足国内各大品牌的生产需求。因此,台系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日韩高端面板不断下调的今天,着力于中低端市场的台系面板能换来坚持就是胜利的果实吗?

国有企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面对日系厂商的紧缩和韩系厂商的固守,国产企业似乎看到了一个春天的到来,平板电视产业似乎正走向以前CRT国产品牌一统天下的趋势?目前,销售重心还在国内的国产企业在2011年取得空前的销售成绩。在中国电视市场,海信(13%)排在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创维和长虹并列第二(12%),TCL和康佳并列第三(10%)。中国国内企业包揽了市场占有率前5名,市场占有率之和达57%。日本的夏普(8%)和索尼(7%)分列第六和第七位。在全球电视市场占据龙头宝座的三星电子排在第八位(7%),LG电子排在第十位(4%)。伴随着京东方和华星光电面板工厂的全面启动,国产电视企业将在面板的关税和运费上省下不少成本,竞争力也将得以提升。 尽管两条生产线给国际巨头造成很大压力,但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其现状也十分尴尬。已经启动的京东方在2011年亏损在30亿人民币左右,而即将在2012年全面启动的华星面板工厂也预计会在2012~2013年亏损。要走出这一困境,国产品牌必须走出中国市场。已经在国外收购THOMSON,并获得其销售渠道和欧美品牌认知的TCL走在了国产品牌的前端,收购乐华也将有助于TCL成功抢占国内低端市场份额,TCL预计在2012年将消化华星面板工厂50%的产能,另外50%外销给其他公司。有了这50%价格便宜的面板,其他国产电视企业势必也会在2012年大力扩大生产规模,冲击平板电视的中低端市场。

2012年,我们已经嗅到了平板电视产业厮杀的血腥。

推荐访问:加减法 亏损 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