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治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技术总结报告

时间:2022-03-30 09:53:48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

2.1.1 试验对象

东亚飞蝗,为利津县蝗区内自然发生的夏蝗。

2.1.2 环境条件

2.1.2.1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试验区内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23℃,平均28℃左右,以晴朗和多云天气为主,期间无降水过程(详见表1)。

2.1.2.2 土壤资料

试验区土壤类型为冲击性壤土,植被覆盖度50%,主要植被为小芦苇、马绊和茅草等。

2.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2.1 试验概况

施药时间为2013年6月27日16:00,是风速低于3m/s的晴朗天气,夏蝗3龄盛期,试验地选在利津1号蝗区,芦苇长势好,分布均匀,便于地面施药,施药前后温、湿度适中。本试验设5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试验区中设4个笼罩小区,每个笼罩小区1m2, 每个笼中放30头蝗蝻。喷药工具为机动喷雾器,喷药时保证每个试验笼都均匀着药。

2.2.2 供试药剂

选择5种供试生物药剂:1.8%阿维菌素、绿僵菌、20%灭幼脲、2×107/mL微孢子、5.1%苦参碱。

2.2.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排列,设5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每处理面积为6.67hm2,其中每个处理设4个笼罩小区(3~5龄蝗蝻),每个笼罩小区1m2。

2.2.4 施药方法

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常规喷雾,处理浓度分别为:1.8%阿维菌素40mL/667m2、绿僵菌100 mL/667m2、20%灭幼脲20mL/667m2、2×107/mL微孢子(1:4液)100mL/667m2、1%苦参碱40mL/667m2。设喷清水为空白对照。(见表2)

2.3 调查方法

2.3.1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于喷药前调查蝗蝻基数,药后1、3、5、7d,分别调查各处理区内活虫头数,做好记录,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调查时每处理4个重复,每点调查1m2,计算时用各点之和。

2.3.2 统计方法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的规定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显著性测定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试验结果和显著性检测结果(见表3)。

3 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3.1 各处理防效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d防效达81.9%,药后3d防效达100%;1.8%阿维菌素,防效显著好于其它3种生物杀虫剂,药后1d防效达82.76%,药后3d防效达98.24%以上;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d防效达81.04%以上,药后3d防效达90.35%;20%灭幼脲,药后1d防效达53.45%,药后3d防效达71.93%以上;100亿/mL微孢子虫油剂防治效果较差,药后7d,防效为40.54%。从蝗虫死亡速度上看,1%苦参碱水剂和1.8%阿维菌素防治效果最快,药后5d可达明显的防治效果;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和20%灭幼脲,药后7d显出明显的防治效果;100亿/mL微孢子虫药后防效最差。

3.2 结 论

通过本试验研究可知,苦参碱、阿维菌素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速度和防治效果略好于绿僵菌真菌杀虫剂和灭幼脲昆虫激素类农药,明显好于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剂。

推荐访问:药效 田间 总结报告 试验 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