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剪影

时间:2022-03-18 09:45:4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06年,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驻瑞典使馆教育处推荐上报的10名候选人全部获准通过,取得了“满堂红”的骄人成绩,这也是3年来瑞典留学生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年。这得益于瑞典较高的科研整体水平以及严格而有效的博士生培养制度,反映出在瑞留学生群体较高的治学素质和科研能力。2004年和2005年,在瑞博士生分别有5人和6人获奖。

从总体上看,今年一是报名者总体实力强于以往两年;二是报名者平均年龄明显降低。在今年报名的25人中,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生的留学生占绝大多数,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仅为2人;三是女性报名比例明显高于往年,往年的报名者中女性比例仅占总数的1/5~1/4,而今年25位报名者中,女性有12位,且学术实力较强。

在本期“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者剪影”中,我们集中介绍瑞典获得该奖项的学子们。

仇红,1969年6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7年9月起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6年制医学英语班,1993年7月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获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后留校在山东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任教。

2002年1月赴瑞典留学,于2007年1月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获得医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脂质炎症介质白三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研究成果为揭开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致病机理及探讨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刘欣宇,1979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四川大学物理系微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期间多次获得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瑞典STINT奖学金。2001年8月至2003年3月在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纳米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该校微技术与纳米系应用半导体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研发世界上第一台1.55微米高速带光调节器。博士学习期间,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13篇论文。其学术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受到了国际权威杂志Physica Sta-fus Solidi的约稿邀请,撰写该研究领域的综述文章。

邓巧琳,1978年8月出生,籍贯江西南昌。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10月,进入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领域为神经发育生物学,主要从事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在体内发育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即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法。研究结果首次报道了含有同源域(homeodomain)的转录调节因子Lmxla和Msxl是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发生过程中重要的内源性决定因子。回答了在多巴胺神经元前体细胞发育阶段的基因调控的秘密。利用这些发现,可以在体外模拟体内的微环境来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中脑多巴胺神经元,这将极大地推动细胞替代性疗法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上,为并列第一作者。

章贞,1979年1月出生。2000年、2003年先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进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的信息和通讯学院(1CT Sch001)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硅技术在纳米电子上的应用。该课题受到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SSF)的资助。已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硅纳米元件方面,为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该领域的研发在欧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魏瑷,1978年6月出生。2001年和2003年先后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4月到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院留学,并于2004年10月注册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截至目前,在Haematologica等本学科重要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5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北欧血液病年会上进行学术报告,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优秀文摘奖。

肖鸣,1975年5月出生。1997年和2002年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图像传输与处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2年9月至今,在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系统信道编码和调制方面的基础理论。

学习期间在网络码和连续相位调制方向做出了国际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有4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等杂志上,另有10余篇论文发表在IEEE国际会议文集上,以上论文都是第一作者,期间也多次获得IEEE专业领域的奖励以及瑞典皇家工程院的奖励。

高敬芳,1966年6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瑞典林雪平大学生物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学。

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鉴定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筛选肿瘤易感高危人群及寻找易感基因的研究。首次发现大肠癌原发肿瘤中PINCH和Legumi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病人预后的标志物。并发现了NFKBIA基因多态性在瑞典和中国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以及其与大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在瑞典和中国人群中的不同。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次,发表会议论文4篇。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均被SCI收录。此外,曾于2006年获瑞典东约特兰省Lion Forskningsfond Mot Folksjukdomar奖,并长期被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杂志邀请为审稿人。

张紫阳。1980年出生。2003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光电工程学士学位,2004年于瑞典皇家工学院获得光子学硕士学位,自2003年9月起在瑞典皇家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光子晶体的集成光学设计与制造。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论文,另有两篇论文。为第二作者。这些论文都是在本专业著名期刊,其中一篇论文在发表后的一年中被引用16次,另一篇8次。两篇论文的结果被选为期刊的封面。其研究成果到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信道加减器,微激光器以及量子光学器件中。

黄伦梅,1978年2月出生。2000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硕士学位,同年8月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组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关于固体材料性质的模拟计算这一难度很高的研究领域。攻读博士期间,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3篇为第一作者。在稀释磁半导体(DMS)方面的研究与现今最热门的自旋电子学(Spintronocs)有密切联系。值得一提的是,发表在Physics Review B上的文章,很好地改进了大家对DMS系统磁场行为的认识。

墨浩,1969年3月出生。1992年8月在湖南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2002年6月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开发以myc信号通路为靶位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研究方向:1,myc癌基因的信号通路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2,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myc表达水平的差异进行小分子物质的筛选。此研究报道了三个具有myc表达水平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的小分子结构。初步研究显示,这些小分子具有不同的作用途径。这些小分子的机制研究正在进一步展开。3,临床部分常用药物的细胞毒性与myc癌基因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此研究为更合理的设计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在就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独立完成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进展》杂志。

推荐访问:剪影 获得者 自费 奖学金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