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家校关系的校园文化提升研究

时间:2022-03-09 10:2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学校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就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积极家校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家校合作构建积极家校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全体学生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学校文化。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依赖于家庭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互为影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积极家校关系;家校合作;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8-0011-03

【作者简介】周化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南京,210036)副校长,高级教师。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师生、家长及社会等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体系和观念,主要包括办学思想、行为规范等,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按照呈现形态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两者对学校的影响力不一样。相对而言,隐性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家校关系是构成隐性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能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家庭和父母道德面貌的完善,推动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一、研究背景

大教育体系是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教育系统直观地表现为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全人生教育或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应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不断延续、发展、补充。

家校合作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合作为基础,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系统的、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提升综合素养。家校合作具有互惠性、共需性、全面性和互动性特征,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在品德、学业等各领域综合发展。多重熏陶理论表明,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少年儿童社会化和受教育的主要场域。其中学校和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更为直接,意义也更加深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核心素养”,强调社会参与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明确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教育体系下的家校合作模式更加多样化。在坚持有效的传统家校合作模式的同时,利用更便捷的信息手段提升家校合作效率,如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委会、家长参与校务活动、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到各类家长信息群等网络联系手段交互发挥作用,这些都使家校合作更加便捷。但是目前的教育功利化也使家校合作更加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是以学校为主导、家长为主体的协作关系,学校作为教育的专业机构,必须在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指出:“家庭与教育系统的关系有时被认为是对立的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儿童的协调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家校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具体实践模式要结合家长的文化教育背景和教育期望。作为主导的学校,要搭建更加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在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同时,也给家长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使之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分享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一些学校举办的家长沙龙、家长讲坛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家长的教育优势,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拓了思路。

二、家庭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作用

美国教育家E·L·埃斯萨的自我概念理论提出:儿童生长的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同心圆组成,家庭及家庭成员是靠儿童最近的那个圆,其次是同学和朋友,最后是社区。家庭、学校之间环境互为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积极情绪的互相鼓励,也表现为消极情绪的感染。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互动为主要特征,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标,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教育和影响孩子的教育活动。家庭文化质态是由家庭教育形式和家长自身素养决定的。学校教育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一所学校的文化往往由一种单一性或支配性的文化和多种亚文化组成,家长亚文化(Parent Subculture)是学校各类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支。首先,家长亚文化会影响学生,进而以学生为媒介传播到学校及社区。其次,家长亚文化还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家长组织,以各种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然,这种影响多以积极正面合作为主。如美国著名的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家长教师联合会)就是一个积极的组织,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很多学校建设的家委会等家校合作组织,也在家校合作共同育人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对家庭教育的补充,教师必须了解家庭的功能以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实现学校教育功能最大化。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家长教育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育家长,教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这种教育的循环被称为“三元循环理论”。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不断的转换之中,其中家校双方角色差异、立场差异也会给教育带来不确定性。

针对家长和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各自的教育职责的问题,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爱泼斯坦提出了分开责任和共同责任概念:分开责任指的是家长和教师不相往来,分别在家庭和学校各自努力,双方不重视沟通并缺少讨论,更没有共同的目標。分开责任可以节省双方时间和精力,但双方不了解对方情况,无法配合。共同责任指的是家长和教师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承担共同责任,重视双向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并互相支持、配合。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家长、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和方式。如果学校重视发展积极家校关系,学生会更享受学校的生活,帮助学生父母加大其在子女教育中的参与力度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研究表明,那些拥有强大的家庭参与体系并建立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学校,其教师的工作认同感和幸福感更强,学生也能得到更大的认可、鼓励,进而取得更高的教育成就。

三、积极家校关系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系统工作。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其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具体体现在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格,培养高尚情操、美好情感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当前的德育正在逐步回归到对个体意义世界的建构,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关注家校合作,重视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学生品德的培养是综合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坚守。

积极家校关系是构建积极同伴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学校文化的重要因素。家庭或社会帮助学生学会恰当的行为,并尊重其所处社会的文化价值与传统,确保在特定社会中的人能理解其所处社会的其他人,并恰当地与他人交往,这一过程被称为“文化涵化”。这种“文化涵化”过程,又会通过学生在学校的相互交往对学校文化产生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精神、道德及社会认知水平的支撑。学校要充分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肯定和尊重人个性发展的合理性需求,促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同时关注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家庭、学校应该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共同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健康成长。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通过构建系统的课程引导家庭教育专业化,家庭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直接熏陶,二者结合,实现生活滋养和文化浸润,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和实践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家校合作打造“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

“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书香校园”的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影响:学校主导下的文化意识培养和家庭影响下的阅读习惯养成。“书香校园”建设应该与“书香家庭”的发展保持同步。现在,各学校都十分重视打造书香校园,并将其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实施,而学生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早在入学前就开始了:美国教育部的一份报告表明,家长藏书多、家长看书多的儿童,与家中书香味不浓重的儿童相比,在学校的读写能力更为出色,对学校的文化活动参与热情和频率也更高。

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家庭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关系,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好书,在阅读中感悟人性美,推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发展。在实践中,家校协作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手段,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发展水平,系统化地指导家长建构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家庭阅读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引导学校发展的灵魂,也发挥着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师生视野、指引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过程,而是各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家校合作基础上的积极的家庭文化,对提升学校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善于吸纳家庭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中提升校园文化。

推荐访问:校园文化 提升 关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