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方式摧残“女人花”

时间:2022-03-06 10:01:09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如今,婚前性行为的增多和低龄化趋势,以及性混乱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青春年少的女孩错误地认为,新时代的恋爱方式就是发生性关系。还有一些年轻的女性,视“性乱”为时尚,周旋在多个性伴侣中,与多人发生性关系。

事实上,女性过早发生性行为和性伴侣过多,是近年来女性宫颈癌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的罪魁祸首。宫颈癌大多由性传播疾病感染引起,妇女本人或其丈夫的性伴侣数越多,受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宫颈癌的发生率也越高。为了有效地防范性混乱所致性病乃至宫颈癌,女性应恪守性道德,婚前(法定婚龄以前)不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更不能同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

——编者

自从李媛媛、梅艳芳等诸多明星因宫颈癌香消玉殒后,无数女性就对此病心存恐惧。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也同样不令人乐观:

* 每年全球有20多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80%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每年全球大约有50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大约有半数左右发生在亚洲。

* 每年中国新发病例13.15万,死亡3万。

事实上,宫颈癌是最能有效预防、早期及时发现的癌症。

健康性行为 防范宫颈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 吴令英 黄 婴

性生活、性伴侣过多是否会引起宫颈癌?这是一个难以用简单的“是”或“否”回答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并不是因果性的。在性生活和宫颈癌之间有个“桥梁性”的第三者,它就是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目前的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和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

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HPV感染是怎样发生、怎样传播的呢?性接触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HPV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普通人群中HPV感染率较高,据估计,女性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的概率为80%,大约50%的妇女在开始性生活后两年内可以发现生殖道HPV感染,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HPV感染率可以高达60%。多数研究发现,HPV感染的高峰年龄在性活跃时期(18~30岁之间),而30岁以后的HPV感染率明显下降,大约在4%~6%之间。

性伴侣数越多,HPV感染风险越高

有许多危险因素影响着HPV感染的传播。密切的个人接触,尤其是性生活,是宫颈HP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在众多针对年轻女性的HPV感染传播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女性有多个男性的性伴侣,以及男性的性伴侣数目直接与女性发生HPV感染有关。当女性的性伴侣数目大于4个,女性发生宫颈HPV感染的风险是只有一个性伴侣的女性的4倍以上。性关系双方各自的性伴侣数目越多,发生HPV感染的风险越大。一些对性服务者的调查研究也证实,性混乱是HPV感染发生和传播的高危因素。

另外,其他一些与性生活有关的影响HPV感染率的因素包括:

* 性生活开始年龄早。由于宫颈上皮尚未成熟,发生宫颈HPV感染成倍增加。

* 未使用避孕套。目前认为,使用避孕套能够减少HPV的感染的风险,但是不能完全预防。

* 生殖道感染。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者发生HPV感染、宫颈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2~6倍。

* 性传播疾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发生HPV感染和宫颈癌的概率也同样增加。

* 其他因素。免疫缺陷疾病(HIV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高分娩次数(多产)都增加HPV感染风险。

虽然性伴侣数目等多种性行为因素对HPV感染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随着对女性同性恋以及处女等特殊人群的HPV感染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性生活并不是HPV感染的唯一途径。瑞典一项研究发现,其他的潜在的HPV传播可能有环境污染物传播(包括医源性传播)和垂直(母婴)传播。

男性感染HPV,增加妻子患宫颈癌风险

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男性中HPV感染率为59%,不同年龄男性的感染率差别不大。但是研究表明,在半年内性伴侣超过5名的男性,本人发生HPV感染的概率显著上升,而其妻子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6倍。男性HPV感染阳性,其妻子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加5倍左右。男性开始性生活的年龄小于15岁,其妻子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上升3倍。另外,男性生殖器HPV感染、阴茎癌等均增加妻子患宫颈癌的危险性。由此可见,男性性行为亦显著影响其性伴侣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感染HPV不一定会患宫颈癌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但不是唯一因素。人类感染HPV很常见,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的终身感染率累积可高达80%。也就是说,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但感染了HPV不一定会患宫颈癌,因为每个健康女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90%)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 自然清除的时间在一年左右),只有少数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部分患者进一步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约为5~10年左右时间。也就是说,高危型HPV感染只预示发病的风险,约90%会自然清除,仅有5%~10%持续感染者才可能致病。

需要说明的是,HPV阳性妇女是否进展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与感染HPV的型别有很大关系。HPV大约有100多种亚型,约80%的宫颈癌与4种类型:HPV16、18、31型和45型感染有关。妇女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型别是6、11、16、18型。HPV6和11型属于低危型,在尖锐湿疣或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妇女中多常见;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别,在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妇女中多见。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亦证实,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在中国,主要是HPV16、18、52、58型感染。

总之,性传播不是HPV感染的唯一途径,且HPV感染大部分为短暂性的。因此,目前临床专家并没有直接将高危性生活与HPV感染划上等号,或把高危性生活放在宫颈癌的病因里面。但是,需要强调的是,HPV感染大部分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据统计,99.8%的宫颈癌患者都可以检测到HPV病毒,而HPV病毒阴性者几乎不会患上宫颈癌。因此,女性朋友要注意性卫生,减少多个性伴侣等高危因素,以有效地阻止HPV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HPV DNA检测,预测你3年有没有风险

HPV检测在宫颈癌防治中居重要地位。自1998年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次应用可同时检测13种高危HPV的新技术HC2(杂交捕获2代)筛查宫颈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85%,宫颈癌患者几乎100%HPV 病毒阳性。

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批准将该技术用于3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HPV+细胞学检测,灵敏度达98%,如果二者均阴性,3年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发病风险仅0.1%。

对绝大多数女孩来说,宫颈癌是一个距离遥远的疾病。然而,过早性生活会增加她们今后患宫颈癌的风险,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过早性生活,给女孩带来了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 于世英

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毫无疑问,女孩子过早涉及性生活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除精神压力、学业影响、避孕失败、染上性病等以外,还可能影响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将增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如小于18岁者比25岁以上者患宫颈癌危险性高12.3倍。资料显示,20岁以前结婚(发生性行为)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58%;21岁以后结婚(发生性行为)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到0.37%,两者相差4倍。

20余年前,我曾整理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我院治疗的3000多名宫颈癌患者资料。结果令人震惊地发现,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结婚年龄是在18岁,甚至更早,部分早婚患者居然还说不出初潮月经的年龄,她们甚至是在生了第一胎,并基本完成第一个孩子哺乳后才知道什么是月经。

中国宫颈癌发病历史变迁

1.上世纪40~60年代,宫颈癌是令我国女性因癌症死亡的头号杀手,这与过去我国女性早婚、早孕、多产有较大的关系。

2.解放后,国家制定婚姻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少女。而继后提倡的晚婚晚育及计划生育政策,更避免了未成熟女孩过早涉及性生活。20世纪70~80年代,宫颈癌对我国女性的威胁极大降低。

3.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情况又开始回升,并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这些变化与性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促使HPV感染率上升

那么,为什么女孩过早性生活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有人认为,这与青春期女孩宫颈处于鳞状上皮化生时期,对致癌物较为敏感有关。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HPV病毒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性生活可能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病毒。尚未真正发育成熟的女孩,其娇嫩的宫颈在性生活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也容易遭受HPV病毒的感染。HPV病毒反复感染受伤的宫颈组织,尤其是致癌危险性高的HPV病毒16、18等亚型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组织细胞癌变。

美国一项对60名14~17岁女孩为期2.2年的研究发现,在青春期性活跃女孩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现象极为常见。在这些女孩中,有95%的人称她们曾与2个性伴侣发生过性关系。60名女孩中共有49名呈HPV阳性,感染率为81.7%。研究还发现,有37%的女孩有宫颈细胞学异常,这与以前对青春期妇女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以上异常与致癌危险性高的HPV感染显著相关。

宫颈癌不是性病,也不会传染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但是,宫颈癌本身不会通过性生活传染。生殖系统感染HPV病毒,并不像淋病等性传播疾病那样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不出现白带增多等症状。只是这些病毒可能长期潜伏在感染者的生殖道内,导致宫颈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宫颈癌。

远离宫颈癌的ABC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预防宫颈癌的首要问题是性行为健康教育及宣传,减少高危性行为及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因此,预防性传播疾病的“ABC”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女孩预防HPV病毒感染及宫颈癌风险。

A这里说的 A 是英文 Abstinence (禁欲)的第一个字母,也就是说,如果人不进行性活动,感染HPV等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就大大降低。青春期女孩要遵守社会性道德规范,学会调节性冲动,避免轻率地卷入性活动。

B“ ABC ”原则中的 B 是英文 Be faithful (做忠诚的人)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对不能禁欲的人,要做到性伙伴双方关系的相互忠诚,因为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是HPV等性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C 如果无法做到 A 、 B 这两点,“ C ”(英文安全套 Condom 的第一个字母)告诉我们的是,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及感染HPV的危险,同时也降低今后患宫颈癌的风险。

总之,青春期女孩应避免过早性生活,以防止HPV病毒感染宫颈及生殖系统,预防宫颈癌。

宫颈“糜烂”会不会变癌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石一复

子宫颈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疾病的高发地段,包括发育异常、炎症,甚至良恶性肿瘤等。子宫颈炎症可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常见的慢性宫颈炎在病理学上又有许多类型,包括糜烂、息肉、肥大、纳氏囊肿、颈管黏膜炎,其中,对“宫颈糜烂”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一些医疗单位出于赢利目的,把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生长替代鳞状上皮的过程(所谓糜烂)说成是癌前病变甚至是宫颈癌,过度治疗这种所谓的癌前病变,造成一系列误诊、误治,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按如今的看法,“宫颈糜烂”这个名词是有问题的。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向子宫颈外面翻出,局部看起来充血呈红色,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糜烂。实际上,它是初生头几天女婴和青春发育期至妇女绝经前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主要是因为此阶段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促使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宫颈外口生长,而非真正的宫颈糜烂。

女性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或出生后头几天的女婴宫颈也有“糜烂”(柱状上皮外翻或外移),主要是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使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生长替代鳞状上皮,也称先天性宫颈“糜烂”。女婴出生几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又恢复正常,宫颈也光滑了。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增加,所以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易致“糜烂”状。女性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既然是生理反应,只要局部无炎症,白带性状正常,局部外观清洁,范围不大,无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无异常出血,就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观察即可。若宫颈分泌物多、异常,病变范围大,一般可先行阴道局部塞药治疗,必要时用物理治疗,如微波、激光、冷冻、电灼等均可。

宫颈糜烂应改称为宫颈内膜“外移”或“移位”

早在1925年阴道镜应用后,专家已发现宫颈糜烂的名称使用不当,建议改为“假性糜烂”,与急、慢性宫颈炎时的真性糜烂相区别。近年,国外期刊书本上已将宫颈糜烂改为宫颈内膜异位(ectopia),我国认为改称为宫颈内膜“外移”或“移位”为妥。

慢性宫颈炎不宜用LEEP刀治疗

通常,慢性宫颈炎或宫颈黏膜外移伴感染时,医生会给病人阴道局部用药消炎,并择时作宫颈物理治疗(微波、激光、冷冻、电灼等)。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宫颈炎不能随便使用LEEP刀(环状电切术)或宫颈锥切,尤其不宜使用LEEP刀治疗,否则属于过度治疗,不仅易导致妇女大出血、阴道壁损伤、宫颈狭窄、粘连、宫颈黏液缺乏、宫颈机能不全、宫颈变短等,还可影响精子穿透和上行,造成不孕不育或流产、早产等。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若柱状上皮下未成熟鳞状化生上皮感染了高致癌型HPV,并持续存在、作用,细胞可呈不典型增生,宫颈良性上皮逐步向恶化方向过度,进一步发展为癌前病变。也就是说,上皮组织在细胞增生方面呈现不典型增生,宫颈良性上皮向恶性化方向发展的过渡阶段,是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轻、中、重或ⅠⅡⅢ级。轻、中、重不同分度的病变,虽属性上有所区别,但三者之间有渐进的关系。轻、中度(或ⅠⅡ级)大多只需物理治疗,同时应定期随诊,包括宫颈刮片和必要的宫颈活组织检查。少数持续中度(Ⅱ级)及重度(Ⅲ级)宜积极采用LEEP、锥切或子宫切除治疗。

子宫颈鳞状上皮癌分原位癌和浸润癌。由于原位癌的癌细胞尚未发生转移,可采取子宫全切除术,手术效果较好。浸润癌由于癌细胞侵犯的范围和深度的不同,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早期浸润癌的治疗效果虽不如原位癌,但明显好于晚期浸润癌。

总之,各级医生要端正医疗作风,切勿为经济利益和盈利目的,对妇女的生理过程和现象误诊、误治甚至过度治疗,对妇女造成伤害。当然,群众也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筛查,防治可能随之而来的恶性病变——宫颈癌。

特别提醒:

原则上说,一旦出现了生殖道高危型HPV16、18等感染(HPV阳性),不需特殊治疗,但必须定期接受宫颈癌有关的筛查,预防宫颈癌发生。

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 章文华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宫颈疾病,发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然而庆幸的是,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癌症,是一个可望征服消灭的恶性肿瘤。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以下5点:①宫颈癌的病因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而针对HPV病毒的疫苗已经成功上市;②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自然病程,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宫颈浸润癌长达10年左右时间;③宫颈的特殊解剖部位,使之容易被检查,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方法较为成熟,并已有长足的进步;④宫颈癌防癌筛查(又称普查)已较广泛开展,并深入人心;⑤宫颈癌的防治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已从单纯的医师行为转变为政府、社会相结合的一项巨大工程。

哪些人群易发生宫颈癌

高危、持续的HPV感染者HPV16、18阳性者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为阴性者的250倍;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第一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或称性混乱)、性卫生不良等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

早婚早育,多产多孕孕、产次数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

癌前病变者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级进展为宫颈癌的概率分别为15%、30%和45%;

性病患者 无论男方或女方患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

吸毒、吸烟、HIV、免疫功能低下者;

其他 感染因素,如原体感染等,社会经济地位地下、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

宫颈癌早期迹象

尽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尤其后者)多数无症状,但总有些不祥的“苗头”,对此,女性应该有所警惕。

1.接触性出血。主要指性交后出血,或在妇科检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一次、量少,也应提高警惕。

2.白带增多。约82.3%宫颈癌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因此,妇女平时应注意白带的性状、量的多少和有无臭味。早期可以是无味、量少的白带,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为血性或脓性白带,量增多,有异味或臭味。尤其是大量水样或粘液性白带时,应警惕宫颈粘液腺癌。此时,即使妇科检查宫颈外观光滑,细胞学检查阴性,也要高度重视。

3.阴道出血。81.4%的宫颈癌有此症状。出血类型有月经不调似的不规则出血和绝经期出血,量时多时少,无规则性,甚至大出血,以致继发性贫血。

宫颈癌早期诊断流程

目前多采用,细胞学-阴道镜-病理的三阶段(或三步骤)诊断程序。如果宫颈有明显的肿瘤,直接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即可诊断。

说明: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就其诊断的全面、准确性而言,应是宫颈活检

2007年1月21日,以青春形象征服万千观众的歌星蔡卓妍接种了宫颈癌HPV疫苗,并被委任为“香港宫颈癌防疫大使”,这是世界上首个HPV疫苗形象代言人。蔡卓妍注射的疫苗是目前全球首个能预防宫颈癌的疫苗。蔡卓妍说:“希望每一位女性,不仅仅关心外表,更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主动防范宫颈癌的威胁。”

新希望:用HPV疫苗预防宫颈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臧荣余

宫颈癌是可用疫苗预防的癌症

宫颈癌是人类确定由病毒引起并且可以用疫苗预防的癌症之一。那么,用HPV疫苗真的可以预防宫颈癌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时间验证。

癌症分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最重要,也就是肿瘤疫苗接种。

* 一级预防是用疫苗接种的方法,阻断病毒对子宫颈上皮细胞的损害,通俗地讲是“无病防病”,反映了政府和社会对女性健康的重视程度。

* 二级预防指的是病毒在体内已经起破坏作用,子宫颈上皮细胞已经发生病变,但被医生发现了,并及时进行了治疗,是消除疾病的“隐患”。

* 三级预防是子宫颈上皮已经发生癌变,需要“及早治病”,是医生的职责。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

很多人对肿瘤的一级预防不以为然,认为一级预防需要大量的投入,很不划算。事实上,三级预防才是最不经济的。人得病后,不仅可能丧失对社会贡献的能力,而且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是30~49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阶段的女性正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力,生病后家庭将面临患者的心理恐惧、医疗费用开支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一级预防的效果不是以4年或5年计算,而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期,需要时间累计。正如2006年欧洲专家发表在《疫苗》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所说,评价HPV疫苗最初时间是20年,但一个完整的评价需要30年时间。

HPV疫苗的主要原理是用重组DNA技术,做出HPV病毒样颗粒(外壳),这种颗粒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体内病毒。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9岁以上的女性都应接种宫颈癌疫苗

临床证实,约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及HPV18两种人乳头瘤状病毒引起的,而目前宫颈癌疫苗对这2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状病毒有预防作用。近5年来的研究亦表明,对于预防HPV16及HPV18这两种病毒引致的宫颈癌,该疫苗的功效是百分之百,而且副作用很小。

2006年6月8日,HPV疫苗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现在,国际市场上有默克公司的二价疫苗,针对HPV16、HPV18。葛兰素史可必成公司的四价疫苗,针对HPV6、HPV11、HPV16和HPV18。国内对这两种疫苗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迄今为止,HPV疫苗还没有在我国上市。有专家认为,国人有望在4~5年之内用上疫苗。

一般地说,疫苗应在可能的HPV感染之前接种,大多在9~18岁,目前放宽到26岁。美国癌症协会出台新指南,建议9岁以上的女性都应该接种宫颈癌疫苗。英国声明,12岁以上的女性都将列入疫苗接种的计划人群中。通常,宫颈癌疫苗需要注射3次,第一次注射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在2个月后及6个月后,总费用约为4000元。目前,疫苗的效力可持续5年。

疫苗降低HPV感染率效果良好

2006年,英国《柳叶刀》杂志报道,一项共纳入3800名24~45岁的妇女,随访4年的结果证实,疫苗可以防止90%的妇女感染HPV病毒,减少宫颈低度病变(HPV6、11)100%,并可减少宫颈高度病变(HPV16、18)94%。2007年6月28日,《柳叶刀》再次报道,给9319名15~25岁妇女分别于0、1、6月进行HPV16、HPV18疫苗接种,可以预防90.4%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从而预防宫颈癌。2007年12月发表在《疫苗》杂志上的荟萃分析显示,接种疫苗后的总体结果,感染风险降低了90%。具体到二价和四价疫苗,感染率分别降低了87%和78%,故认为疫苗是有效的。

总之,HPV疫苗的问世,是医学界的一项重大进展,为阻断宫颈癌的发病立下了汗马功劳。

HPV疫苗又有新进展

1.HPV第二代疫苗正在开发中。第二代疫苗是小的多肽疫苗,可以覆盖很多亚型的HPV,而不仅仅只预防4种亚型感染。

2.开发治疗性疫苗。现在,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治疗性疫苗,该疫苗对已有HPV感染者,可控制其发展到宫颈癌。

专家介绍:

吴令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 协 和 医 科 大 学肿瘤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肿瘤协会(CSCO)执行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 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擅长各种妇科肿瘤的手术、化疗、放疗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

>

于世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与康复委员会主任,武汉肿瘤学会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医疗专长:擅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负责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卫生部及省重大攻关科研项目多项。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章文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所)妇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全国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成员。

医疗专长:擅长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妇科肿瘤及宫颈病变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臧荣余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学会中青年委员,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秘书

医疗专长: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复杂性妇科肿瘤的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推荐访问:现代性 摧残 方式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