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4篇

时间:2022-02-12 10:50:5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4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

  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

  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逍遥文稿整理,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2

  庚子金秋、硕果累累。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科学擘画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战略举措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立言、以“勤”立行、以“正”立德,锚定航向、奋勇担当、坚毅前行。

  以“实”立言,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由言表。“说话”是思想的口头表达,是综合素质的外露,是个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出言至易,立言至难。立言不仅要立得住,还要信得过、传得开、行得远。“话风”系着作风,连着政风,折射党风,影响民风。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言论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一家之言,更多时候是传递组织的意图和思想,具有动员群众、推进工作的功效。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政策、每项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基层语境”。在不搞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于立言表观点,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就空洞说教、夸夸而谈,在未能兼听辩证的情况下就穿靴戴帽、坐而论道,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有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这样的言话不但没有分量质量,反而折损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下性子、躬身入局,虔诚地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然后围绕群众的现实困惑和生活难题释疑解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说话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赞成。

  以“勤”立行,行之有恒。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说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解决“做到”的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具体、具体抓。“四时相催不肯迟,脚踏实地不停歇。”“立行”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照见精神境界,如果视探索攀登为畏途、把知重负重当吃亏,是难以收获成功果实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面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难关多了。我们干事创业,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越是身在环境艰苦的一线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越是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不论“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决不彷徨、决不分心、决不放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时刻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作风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状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勇于化解利益纠结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蹲苗压担中锻造“想干事、善谋事、会做事、能成事”的“铁肩膀”。

  以“正”立德,德以配位。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共产党人而言,政治品德就是最大的“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基层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党员干部要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从“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廖俊波,到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人要有人品,为官就得正“官念”。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党员干部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保持“赶考心态”,涵养为民之德、坚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听忧民之音、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情实干答好“民生答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微利之诱,五色之惑”的“灰尘”迎面扑来,那些有悖于为官之道、廉洁之道的“灰尘”,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坚决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危及自身。党员干部要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自架“高压线”、道德上自设“防火墙”、法纪上自套“紧箍咒”,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3

  庚子金秋、硕果累累。在万众瞩目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科学擘画我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驶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画发展新蓝图,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确定的战略举措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立言、以“勤”立行、以“正”立德,锚定航向、奋勇担当、坚毅前行。

  以“实”立言,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意由言表。“说话”是思想的口头表达,是综合素质的外露,是个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出言至易,立言至难。立言不仅要立得住,还要信得过、传得开、行得远。“话风”系着作风,连着政风,折射党风,影响民风。在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基层干部的言论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一家之言,更多时候是传递组织的意图和思想,具有动员群众、推进工作的功效。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政策、每项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基层语境”。在不搞调查的情况下就急于立言表观点,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就空洞说教、夸夸而谈,在未能兼听辩证的情况下就穿靴戴帽、坐而论道,就会“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有时候还会“被顶了回去”,这样的言话不但没有分量质量,反而折损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基层干部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下性子、躬身入局,虔诚地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然后围绕群众的现实困惑和生活难题释疑解惑,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讲经过调查研究提炼出的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讲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硬话,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说话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赞成。

  以“勤”立行,行之有恒。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要看实际行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从“说到”到“得到”,因为它们中间隔着“做到”。解决“做到”的问题,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具体、具体抓。“四时相催不肯迟,脚踏实地不停歇。”“立行”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照见精神境界,如果视探索攀登为畏途、把知重负重当吃亏,是难以收获成功果实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我们面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难关多了。我们干事创业,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越是身在环境艰苦的一线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越是要有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不论“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决不彷徨、决不分心、决不放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争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不做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时刻保持“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作风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状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勇于化解利益纠结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蹲苗压担中锻造“想干事、善谋事、会做事、能成事”的“铁肩膀”。

  以“正”立德,德以配位。党章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选人用人重德才,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通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明大德,对共产党人而言,政治品德就是最大的“德”。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基层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党员干部要扎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既不能有党龄长短之分,也不能有职务高低之别。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从“背石头上山”的领路人廖俊波,到扶贫之花黄文秀,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扎根基层,在基层的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人要有人品,为官就得正“官念”。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党员干部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保持“赶考心态”,涵养为民之德、坚定为民之志、恪守为民之责、常听忧民之音、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情实干答好“民生答卷”。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没有平时的涵养功夫,缺少关键时刻的自我省察,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人生的航线就会走偏、信念的灯塔就会黯淡无光,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会有“微利之诱,五色之惑”的“灰尘”迎面扑来,那些有悖于为官之道、廉洁之道的“灰尘”,倘若不加以分辨,反复检视,坚决清除,日积月累,就会积弊成垢,危及自身。党员干部要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自架“高压线”、道德上自设“防火墙”、法纪上自套“紧箍咒”,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4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尤其要关注民生保障,着力监督推动“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尤其要关注经济发展,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安义三区一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尤其要关注政治监督,着力配合做好当前政治谈话工作,聚焦“两个维护”,查纠政治偏差,统一意志行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6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着眼于“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全会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远景目标提出三个“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点明了五中全会公报的核心要义,也是解读公报的重要指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们常说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然来到了关键节点,生而逢时是机遇,顺势而为才是谋略。广大基层干部要在新征程之上借风使力、乘势而上,既能“出新”又能“入心”,让“新意”与“心意”结合,一路劈波斩浪、一路高歌猛进。

  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心,服务基层立“新意”用“真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迈向新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已然成为了基层干部肩头的“责任担”。基层干部要善于听民意、体民心、察民情,区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受众体的不同感受。从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出发,将眼睛放向小处、把手搭在实处、用力解决难处,勤想新办法解难题、定制新方案解民忧、常出新创意焕活力,让处处换新颜、展笑颜,用真情捧好“人民至上”的赤子心、用真心砥砺“服务人民”的深感情。

  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锤炼本领放“新招”更“走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征途之上的挑战迭出不穷,锤炼本领、增长见识、丰富学问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着眼未来,更需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能力,具备以“变”应“变”、以“新”制“新”的积极思想。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改革创新”的发展观念,脱离“内卷化”式的自我懈怠,在专业领域要持续深耕争当“行家里手”,放眼大局要密切关注世界形势和发展变化,奋勇搏击争做时代“弄潮儿”。内修理论素养、外练实践真招,锤炼干事真本领、多管齐下有新招,确保学能入心、思而走心、行而用心。

  着眼“构建蓝图”的大格局,紧跟潮流焕“新样”还“用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十三五”收官在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举国上下正抖擞精神,奋力奔涌在“蓝图成真”“远景成像”的路上。如今正是报效祖国的大好时光,有着实现抱负的壮阔天地,广大基层干部要着眼于“构建蓝图”的大格局,调整状态、转变思想、做足准备。将“合作共赢、共建共创、互促互进”的新发展理念用心贯彻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对外开放等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有“新样子”、让新脚步有“新基调”,与亿万奋斗者一道再创“中国奇迹”、再写“大美篇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7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8

  目前,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老同志也应紧紧跟上。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学深学透,自己体会,必须在学通弄懂“三个新”上下功夫,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整个规划《建议》的核心,只要这“三个新”把握住了,才能对整个《规划》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理解的更加深透。

  首先,要把握住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规划《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所发展变化。这是中央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议》对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判断的根据,从国际到国内都作了深刻的阐述。其中重点领会的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流,这是我国面临的机遇;但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又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增强化危为机的意识和能力。对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我们从《建议》中会清楚地看到,一切发展规划都是从这个科学判断出发的。

  其次,要把握住新的发展理念。《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中央对“十四五”期间发展理念的最新表述,强调在“十四五”期间,必须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是引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科学指针,也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信心来源。只要把握住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就把握住了迎接当今各种挑战的武器,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充满了信心。

  第三,要把握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新发展阶段,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历史经验的必然。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保守,更不是放弃国际循环,而是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指明了方向。各级应胸怀全局,努力做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会议精神,对标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新判断、新要求、新部署,紧扣法院职能,在推动法院工作迈上新台阶方面,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狠抓审判执行、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金融、产权、破产、涉农、环境资源等案件的审判工作,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护航创新驱动,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绿色发展。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二、加强政治引领、打造高素质政法队伍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将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审判执行工作相结合,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快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三、深化司法改革、持续提升司法公信力

  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持续提升司法公信力。

  四、坚持司法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好用好《民法典》,全面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以改革创新为路径,依托智慧法院,充分发挥电子法院、集约送达、自助诉讼服务系统、“冀时调”、河北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的应用,为群众诉累做减法,为审判质效做加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0

  目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加强政治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做党的忠诚卫士,成群众的贴心人。

  一、必须加强政治建设。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政治坚定。要带着感情学,发自内心拥护,在真上下工夫,在真上较真。做到学思用贯通,做到知行合一,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学出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真正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工作中。

  二、要始终加强能力建设。我们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能力,做到本领高强,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要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要学法律法规,培养法律意识;要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中国历史,增强使命感;要学点传统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提升自己;要向实践学,要沉下心来,干好每一件事,增长破解难题和推动发展的能力;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不断改造自我。

  三、要永远强化作风建设。作为纪检干部,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更优的作风来要求自己,做到作风优良,始终做到思想上与党中央对标,在组织上坚决服从,在行动上立令禁止。上与中央,下与县纪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落实同力,以自己优良影响带动周边人的优良,以自身的廉洁带动身边人的廉洁,以自身的担当带动团队的担当,以自身的朝气带动队伍的蓬勃朝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1

  目前,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老同志也应紧紧跟上。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学深学透,自己体会,必须在学通弄懂“三个新”上下功夫,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是整个规划《建议》的核心,只要这“三个新”把握住了,才能对整个《规划》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措施理解的更加深透。

  首先,要把握住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规划《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所发展变化。这是中央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议》对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判断的根据,从国际到国内都作了深刻的阐述。其中重点领会的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流,这是我国面临的机遇;但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国又面临许多挑战,必须增强化危为机的意识和能力。对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我们从《建议》中会清楚地看到,一切发展规划都是从这个科学判断出发的。

  其次,要把握住新的发展理念。《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中央对“十四五”期间发展理念的最新表述,强调在“十四五”期间,必须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是引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科学指针,也是应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信心来源。只要把握住这一新的发展理念,我们就把握住了迎接当今各种挑战的武器,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充满了信心。

  第三,要把握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新发展阶段,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历史经验的必然。但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保守,更不是放弃国际循环,而是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是长期战略,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指明了方向。各级应胸怀全局,努力做好“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2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立足五年,着眼百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站位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作为纪检监察派驻干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结合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先在于学懂弄通精神内涵。纪检监察派驻组在县纪委县监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对驻在部门的监督责任,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因此,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我们纪委监委派驻组的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职责使命贯通起来,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内含,力求真学、真懂、真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素养。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其次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上来。我们派驻组要带头旗帜鲜明的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督促驻在单位党组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为我县“三区一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最后要以全会精神来指导派驻工作,做实派驻监督工作。我们派驻组要认真落实全会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及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们派驻组要紧盯驻在单位行使公权力的人和事,尤其是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下沉监督、监督到位,使监督规范化、常态化,让驻在单位的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并参与监督,切实以监督促进治理、以监督优化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稳中求进、与时俱进。

  【篇2】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对动员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要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坚定稳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要从全会精神中把握国之大者,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深刻把握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落实全会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及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稳中求进、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3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篇14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立足五年,着眼百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站位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作为纪检监察派驻干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结合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先在于学懂弄通精神内涵。纪检监察派驻组在县纪委县监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对驻在部门的监督责任,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因此,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我们纪委监委派驻组的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与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职责使命贯通起来,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内含,力求真学、真懂、真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素养。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其次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上来。我们派驻组要带头旗帜鲜明的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督促驻在单位党组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为我县“三区一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最后要以全会精神来指导派驻工作,做实派驻监督工作。我们派驻组要认真落实全会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及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们派驻组要紧盯驻在单位行使公权力的人和事,尤其是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下沉监督、监督到位,使监督规范化、常态化,让驻在单位的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并参与监督,切实以监督促进治理、以监督优化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稳中求进、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九届 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