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6-07 08:55:02 调查报告 浏览次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区城镇居民、富裕即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区城镇居民、富裕即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层次性不足。受到经济、文化、消费意识与供给等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一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大宣传和普及、组织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健康社会氛围和平台,提高体育消费与健康意识。

关键词:城镇居民富裕农村体育消费 现状调查分析建议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健康认识、意识和需求也日益加深,加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小康农村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空间将有大的发展。而作为具有大多数人口的体育市场的农村居民消费者,其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农村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本研究针对作为农村体育消费主群体的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者,从实际调查入手,研究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的浙江省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方面的主要现状,力求为培养、开发和经营小康农村体育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从而有利于小康农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南阳、红山、新街、城厢街道、北干街道、义桥等镇乡街道,从各地所公布的小康村中随机抽取小康农村样本20个村,每村20户,年龄16岁以上的居民。时间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在体育管理部门、萧山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查阅了大量有关农村群众体育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浙江农村的基本状况和体育研究现状。

2.2.2 问卷调查法

对我区6个乡镇街道20个行政村或居委会,每村20户村民进行体育需求与态度调查,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628份,回收率为98.13%;其中有效问卷为617份,有效率为98.25%。

2.2.3访谈法

对相关体育学者和专家进行咨询,确立调查指标。同时,深入乡镇和村委会、农村体育管理人员及农民等实地了解相关情况。

2.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 12.0中建立数据库,运用Frequencies、Crosstabs与Nonparametric Tests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经调查,小康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在2008年,27.3%的小康农村家庭没有体育消费,10.3%的在100元以下,10.7%的介于100.0-200.0元之间,200.0-500.0元之间的占23.9%,500.0-1000.0元之间的占11.5%,16.3%的小康农村家庭在1000元以上。2008年总体体育消费平均为630.01元。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体育消费依次为:购买运动服装鞋帽,平均397.50元;购买体育器材,平均104.68元;去场馆参加活动,平均54.19元;购买体育比赛门票,平均37.28元;订购体育图书,平均36.36元。从体育消费结构看,由多到少依次为“体育服装消费”、“体育器材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体育图书消费”,表明物质性体育消费在目前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中占绝对地位,非物质性体育消费比例很小。

小康农村居民家庭2009年运动服装消费统计,30.9%的家庭没有购买运动服装,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占17.4%,介于100.0-200.0元之间的占15.7%,200元以上的占35.9%,平均消费金额为397.50元。在体育器材消费方面,2009年有57.6%小康农村居民家庭没有购买体育器材,16.7%的家庭体育器材消费在50元以下,10.3%的家庭介于50.0-100.0元之间,15.2%的家庭购置了100元以上的体育器材,总体体育器材平均消费为104.68元。体育报刊图书消费方面,有62.9%的小康家庭没有购买过体育类报刊图书,20.4%的家庭体育报刊图书消费在50元以下,16.7%的家庭购买了50元以上的体育类报刊图书,总体平均消费为36.36元。

小康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依然以非经营性的体育场所为主,2008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有20.3%的人曾到经营性体育场馆去进行过体育消费,但消费金额较低,12.8%的调查对象的体育场馆消费在100元以下,7.5%在100元以上,总体平均消费为307.14元。

对小康农村家庭2008年观赏性体育消费调查显示,81.2%的家庭没有到收费体育场馆观看比赛, 8.8%的家庭消费在50元以下,7.7%的在50.0-200.0元之间,2.3%的在200元以上。在到体育场馆观看了比赛的家庭中,平均消费为37.28元。对经营性体育娱乐场馆的门票,小康农村居民目前能承受的价格5元以下(包括5元)占43.0%,5-10元的占28.7%,10元以上的占28.7%。与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10元以下的占75%,10元以上的占25%)相比,略有提高。 但相对来说还比较低。

从对运动服装品性选择方面来看,小康农村居民在购买运动服装时,绝大部分还是注重服装的初级品性,其中47.7%的人注重实用性,35.6%的人注重耐用性。14.9%的小康农村居民人对运动服装名牌性的关注和1.8%的农村居民对奇特性的注重说明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正在逐步转变。

在家庭拥有运动器材的数量方面,35.8%的家庭没有体育器材,18.4%的家庭只有1种,20.9%的家庭有2种,3种及3种以上的家庭占24.8%。而在运动器材品性的选择上,46.3%的首要选择功效性,44.8%的人注重耐用性,仅有7.4%关注运动器材的名牌性。说明在运动器材方面小康农村居民依然注重运动器材的实用功能。

3.2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特点

通过对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

3.2.1物质型体育消费比例远远大于非物质型体育消费

物质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鞋帽消费、体育器材消费和体育图书消费,占总消费的84.4%,非物质型体育消费包括到场馆活动消费和观看比赛门票消费,占总消费的15.6%,二者相差甚远。

3.2.2体育消费水平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小康农村居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全年平均体育消费1887.13元,高中文化程度的为732.67元,而初中小学和识字不多的人群全年平均体育消费相差不大,分别为488.02元和495.61元。文化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水平也越高。

3.2.3与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消费的比较

与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调查中的体育消费相比较,除了参与型体育消费外,小康农村居民的各项体育消费均高于2001年全国的体育消费水平。到经营性体育场馆人数比例、运动服装消费、观看比赛门票消费和总体消费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体育器材消费和体育图书消费有了明显提高,到场馆参与活动的消费水平稍微下降(见表1)。

3.3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

体育消费属于较高层次消费,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 恩格尔系数普遍降低、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较容易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把这类消费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消费意识薄弱和体育消费供给不足的影响。

3.3.1文化程度因素

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说明了文化程度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因素。文化程度通过对小康农村居民的健康观念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体育消费行为,对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间接作用。

3.3.2经济因素

2008年被调查的小康农村居民个人平均收入达到12921.76元,而且高收入群体(大于8000元)占56%,家庭平均收入为31570.25元。与2002年全国农村体育调查结果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有部分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但是大部分小康农村居民已经步入小康水平。小康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8%,食物性消费已经不再是主要消费,娱乐消费和体育消费有可能成为小康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这也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现代生活方式发展变化规律,从而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经济因素对小康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成为制约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关键因素。

3.3.3体育社会化程度

目前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在农村中表现更为明显。在大众体育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体育人口相对偏少、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可用的体育活动场地极其有限等。体育社会化对于体育主体的主动体育消费有直接的影响。体育社会化程度高,人民参与体育锻炼主动意识增强,对于体育物质和体育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体育消费的增长。在小康农村中,体育场地和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体育环境还不令人满意,体育人口仅有8%,体育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直接影响了小康农村的体育消费水平。

3.3.4体育消费意识

目前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康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还没有根本转变,在消费结构方面一贯表现为重实用和耐用,这是在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度里小农思想的浸润下所形成和决定的消费观念,一贯讲究勤俭持家“重视积累、长于计划、量入为出、略有节余”,“一切以实用和耐用为目的”。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在小康农村居民的生活中还具有惯性作用,因此在生活消费中,往往只注重各种实物消费,轻视或忽视各种劳务或服务消费,在对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的品性选择方面都有表现,因而造成体有消费水平的低下。二是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还比较低级,还没有深刻全面地认识到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体育就是玩乐”,没有把体育竞赛与商务活动联系起来。更何况深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熏陶,历来就有“重文轻武”的传统,许多人宁愿把金钱和时间花在赌博或炫耀性的消费上,也不愿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这与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准偏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意识的薄弱无疑成为制约我国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康农村居民还没有普遍地、深刻地、全面地认识到体育消费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看到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3.3.5体育消费的供给

“供给刺激消费”是经济学中的一种观点。体育消费供给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小康农村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可供人们从事各种类型的体育消费的体育场馆设施及各种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收费的体育场馆是小康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最少选择,农村组织体育活动较少,几乎没有高级别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服装和器材供给少而且低档。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制约浙江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消费意识薄弱和体育消费供给不足,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

3.4发展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措施

小康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发展体育消费有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因此,发展小康农村体育消费的关键在于鼓励小康农村居民的主动体育消费,营造体育消费的环境,刺激被动体育消费。

3.4.1提高小康农村居民文化素质

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文化素质塑造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而影响人的各种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合理的健康观念非常重要。只有小康农村居民把体育作为达到健康的必要手段时,小康农村的体育消费才可以得到发展。

3.4.2加强体育组织管理,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

针对小康农村体育组织管理薄弱的现象,应该加强小康农村政府对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政府应该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集聚社会资金,组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体育的发展。

3.4.3扩大体育消费宣传,培养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

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电台广播、电视、体育报刊杂志等小康农村经常接触体育信息的途径,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作用和意义,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促进和推动小康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模式的变化,积极地引导小康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

3.4.4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培育、发展农村体育市场

小康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小康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对农村体育产业及和体育有关的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当前比较迫切需要的以健美、保健减肥、运动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小型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多功能家庭健身器;体育报刊、杂志、图书、画册等体育产业及和体育有关的产业的重点开发,从而为体育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体育消费资料,拓宽和完善体育消费资料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物质消费需求。同时,应该向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增加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投资,兴建、扩建和改建一批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特别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型体育活动场所。在新建小康农村居民住宅小区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体育活动场地的配套建设,从而为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非物质型体育消费提供条件。当体育消费需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时,就会刺激小康农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发展小康农村的体育产业。

4. 小结与建议

4.1从体育消费结构看,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中,物质性体育消费在目前体育消费结构中占绝对地位,非物质性体育消费比例很小,而且,文化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水平也越高。

4.2影响小康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依次为:文化程度因素、经济因素、体育社会化程度、体育消费意识与体育消费的供给。

4.3 建议可通过提高小康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强体育组织管理,提高体育社会化程度;扩大体育消费宣传,培养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培育、发展农村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建牛,韩会君.居民体育消费功能的社会学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2]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3]司荣贵.体育运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8(6).

推荐访问:我区 现状 居民 调查 消费